超聲造影評價子宮剖宮產瘢痕的應用價值
發(fā)布時間:2021-04-07 05:44
目的探討超聲造影(CEUS)評估子宮剖宮產瘢痕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就診于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yī)院,剖宮產術后6個月以上的患者75例行前瞻性診斷試驗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經陰道超聲(TVS)及CEUS檢查,其中11例接受宮腔水造影檢查。與TVS和宮腔水造影對比,分析CEUS對剖宮產瘢痕憩室的檢出率及診斷符合率。對CEUS與TVS兩種方法測量瘢痕憩室形態(tài)學參數的結果進行比較。根據檢查結果將病例分為瘢痕憩室組和完整瘢痕組,對比分析2組瘢痕部位的時間-強度曲線參數。結果 TVS檢出瘢痕憩室40例,檢出率為53.3%(40/75);CEUS檢出瘢痕憩室51例,檢出率為68%(51/75),2者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336,P <0.05)。CEUS測量瘢痕憩室的深度、瘢痕殘余肌層厚度平均值分別為(5.55±1.55)mm、(3.22±1.37)mm;與TVS的測量值(4.24±2.76)mm、(3.96±1.80)mm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463、6.480;P均<0.001)。瘢痕憩室組瘢痕部位的峰值強度...
【文章來源】: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 2020,17(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5 頁
【部分圖文】:
剖宮產瘢痕的超聲造影聲像圖。圖a為完整瘢痕聲像圖表現為子宮前壁下段剖宮產切口處橫向的細線樣低增強區(qū)(黃色箭頭所示為完整瘢痕,白色箭頭所示為子宮內膜);圖b為裂隙樣瘢痕憩室,經陰道超聲未顯示瘢痕憩室,超聲造影聲像圖表現為子宮前壁下段剖宮產瘢痕處的裂隙樣無增強區(qū),與宮腔相通(黃色箭頭)
超聲造影測量的瘢痕憩室深度大于經陰道超聲測量值,殘余肌層厚度小于經陰道超聲測量值,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463、6.480;P均<0.001);超聲造影測量的瘢痕憩室長度、寬度與經陰道超聲測量值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1)。依據超聲造影診斷結果,75例患者分為瘢痕憩室組51例,完整瘢痕組24例。瘢痕憩室組瘢痕部位的峰值強度及增強速率低于完整瘢痕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961、-3.837;P均<0.001);2組間瘢痕部位的開始增強時間、達峰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2)。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憩室診治專家共識[J]. 楊清,張寧寧,顧向應,劉欣燕,林青,常明秀.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9 (03)
[2]剖宮產后瘢痕部位相關病變臨床及病理改變[J]. 陳曉端,石一復. 中華病理學雜志. 2016 (10)
[3]超聲造影在骨骼肌病變中的應用進展[J]. 張春東,唐杰. 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 2014 (08)
[4]超聲在剖宮產瘢痕評估中的臨床應用[J]. 李康寧,戴晴. 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 2014(04)
[5]子宮切口瘢痕憩室的研究進展[J]. 陶峰,周穎,胡衛(wèi)平,凌斌,申震.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4 (01)
[6]超聲造影動態(tài)評估兔耳增生性瘢痕微循環(huán)[J]. 游玉芳,盧岷,鄭元義,王志剛,冉海濤,張花. 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 2013 (11)
[7]超聲造影在子宮破裂的臨床應用初探[J]. 何莎,鄭毅,朱霞,陳欣林. 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 2010(04)
本文編號:3122917
【文章來源】: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 2020,17(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5 頁
【部分圖文】:
剖宮產瘢痕的超聲造影聲像圖。圖a為完整瘢痕聲像圖表現為子宮前壁下段剖宮產切口處橫向的細線樣低增強區(qū)(黃色箭頭所示為完整瘢痕,白色箭頭所示為子宮內膜);圖b為裂隙樣瘢痕憩室,經陰道超聲未顯示瘢痕憩室,超聲造影聲像圖表現為子宮前壁下段剖宮產瘢痕處的裂隙樣無增強區(qū),與宮腔相通(黃色箭頭)
超聲造影測量的瘢痕憩室深度大于經陰道超聲測量值,殘余肌層厚度小于經陰道超聲測量值,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463、6.480;P均<0.001);超聲造影測量的瘢痕憩室長度、寬度與經陰道超聲測量值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1)。依據超聲造影診斷結果,75例患者分為瘢痕憩室組51例,完整瘢痕組24例。瘢痕憩室組瘢痕部位的峰值強度及增強速率低于完整瘢痕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961、-3.837;P均<0.001);2組間瘢痕部位的開始增強時間、達峰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2)。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憩室診治專家共識[J]. 楊清,張寧寧,顧向應,劉欣燕,林青,常明秀.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9 (03)
[2]剖宮產后瘢痕部位相關病變臨床及病理改變[J]. 陳曉端,石一復. 中華病理學雜志. 2016 (10)
[3]超聲造影在骨骼肌病變中的應用進展[J]. 張春東,唐杰. 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 2014 (08)
[4]超聲在剖宮產瘢痕評估中的臨床應用[J]. 李康寧,戴晴. 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 2014(04)
[5]子宮切口瘢痕憩室的研究進展[J]. 陶峰,周穎,胡衛(wèi)平,凌斌,申震.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4 (01)
[6]超聲造影動態(tài)評估兔耳增生性瘢痕微循環(huán)[J]. 游玉芳,盧岷,鄭元義,王志剛,冉海濤,張花. 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 2013 (11)
[7]超聲造影在子宮破裂的臨床應用初探[J]. 何莎,鄭毅,朱霞,陳欣林. 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 2010(04)
本文編號:31229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31229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