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宮產術后瘢痕妊娠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scar pregnancy after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A case-control study was conducted in 48 cases of (CSP) patients with scar pregnancy after cesarean section. 50 cases with cesarean section history and normal pregnancy positio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scar pregnancy after cesarean section were determined by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academic background, history of pelvic and abdominal surgery other than termination of intrauterine pregnancy, times of abortion, last caesarean section / abortion time and vaginal bleeding during early pregnancy (P0.05).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last caesarean section / abortion time (OR=0.983,95%CI:0.970~0.997) and vaginal bleeding (OR=35.937,95%CI:15.264~84.611) during early pregnancy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CSP.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menopause who have a history of cesarean se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nquire into the history of abortion and whether there is vaginal bleeding during pregnancy at the first visit, and to make early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B-ultrasound, so as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early treatment.
【作者單位】: 重慶市中醫(yī)院婦產科;重慶市長壽區(qū)婦幼保健院婦產科;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婦產科;
【基金】:重慶市衛(wèi)計委醫(yī)學科研計劃項目(20142068)
【分類號】:R714.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蔣英;王淑珍;;再次剖宮產時對原子宮切口愈合情況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6年07期
2 戴鐘英;;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部妊娠[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7年06期
3 高京海;朱芝玲;鹿欣;;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病因及診治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9年08期
4 龍麗霞,欒樺,柳肅芬;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五例臨床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5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齊玉萍;;剖宮產后子宮峽部妊娠6例臨床分析[J];安徽醫(yī)學;2009年10期
2 何玉;王才智;林路;;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11例分析[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11期
3 彭方亮;周曉;毛世華;;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剖宮產后子宮瘢痕部位妊娠40例臨床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2年12期
4 鄺鳳喜;;疤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討[J];湘南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8年01期
5 姜和蘭;;1例子宮瘢痕處早期妊娠大出血急救體會[J];當代醫(yī)學;2009年21期
6 胡喬飛;李堅;;子宮下段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的臨床診療進展[J];當代醫(yī)學;2011年29期
7 劉玉環(huán);惠寧;徐明娟;張慧;管睿;崔英;;不同類型剖宮產子宮瘢痕妊娠的手術治療[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8 岳紅萍;王永梅;;剖宮產瘢痕部妊娠穿透性胎盤1例[J];中國醫(yī)藥導刊;2008年06期
9 任麗娜;孟濤;;剖宮產瘢痕妊娠的診斷及治療進展[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10 梁桂民;鄧小俊;;不同術式剖宮產64例[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7年2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陳欣;羅紅;;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子宮切口妊娠診斷和治療中的價值[A];2013中國西部聲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下)[C];2013年
2 姚遠;吳永彥;蔣榮;吉光輝;郭杰麗;;子宮疤痕妊娠行子宮動脈化療栓塞治療16例療效觀察[A];貴州省醫(yī)學會放射學分會2013年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3年
3 管睿;劉玉環(huán);徐明娟;張俊潔;惠寧;崔英;;CSP保留生育功能治療的探討[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卵巢功能調控專題學術會議論文及摘要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夏紅;64層螺旋CT三維重建盆腔動脈的形態(tài)學研究及臨床應用[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張向群;剖宮產瘢痕妊娠的磁共振診斷及其風險因素的分析[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3 錢志大;剖宮產瘢痕妊娠相關臨床問題及發(fā)生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毅;子宮動脈栓塞術在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治療中的應用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郭克巖;宮腔鏡對復發(fā)性子宮內膜息肉及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的診治價值[D];吉林大學;2011年
3 胡蓉;異位妊娠孕囊與卵巢小黃體囊腫的超聲對比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7年
4 張麗紅;69例二次剖宮產臨床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9年
5 閆鼎鼎;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疤痕妊娠30例臨床分析[D];浙江大學;2009年
6 董江源;子宮內特殊部位異位妊娠的超聲診斷(附30例分析)[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趙真;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102例診療效果評價[D];山東大學;2012年
8 田韻凌;13例剖宮產子宮切口瘢痕部位妊娠臨床病例分析[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9 逯生慧;剖宮產切口疤痕妊娠15例臨床分析并文獻復習[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10 黃倩;社會因素剖宮產母嬰近期結局的回顧性隊列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滕銀成,林其德;剖宮產的手術分類及其切口愈合[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4年05期
2 楊祖菁;剖宮產后再次妊娠并發(fā)子宮破裂的早期診斷[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4年05期
3 劉欣燕,范光升,金征宇,楊寧,姜玉新,蓋銘英,郭麗娜,王友芳,郎景和;子宮下段妊娠人工流產術中大出血臨床分析——附四例報告[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3年03期
4 朱鴻輝,王偉民,龍雯晴;子宮下段剖宮產術切口處早期胚胎著床的治療[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3年04期
5 楊清,王玉,尚濤;剖宮產瘢痕處早期妊娠臨床特點及處理[J];中華圍產醫(yī)學雜志;2004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醒華;剖宮產的現(xiàn)狀與展望[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年05期
2 黃維新,劉淮;剖宮產有關問題——剖宮產術的由來與發(fā)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年05期
3 曾蔚越;剖宮產指征的現(xiàn)代概念[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年05期
4 董文漪;剖宮產預防感染藥物的應用[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年05期
5 陳慧;1010例剖宮產指征分析[J];華夏醫(yī)學;2000年03期
6 聶小玲;改良式剖宮產90例分析[J];廣州醫(yī)藥;2000年03期
7 程美蘭,葛月萍;對剖宮產比率變化的分析[J];河南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8 孫麗萍,彭香玲;剖宮產率逐年升高的原因分析[J];河南醫(yī)藥信息;2000年05期
9 婁翠英;剖宮產706例分析(摘要)[J];開封醫(yī)專學報;2000年04期
10 謝燕萍,秦春玲;剖宮產率增高原因及護理對策[J];中原醫(yī)刊;2000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梅;;402例剖宮產指征分析[A];紀念卓越的人民醫(yī)學家林巧稚大夫誕辰100周年——全國婦產科高級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1年
2 田甜;;剖宮產率上升的影響因素探討[A];第二十五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八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3 王小芬;;心理干預對剖宮產手術病人圍術期的應用體會[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4 馬翠萍;;剖宮產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及對策[A];浙江省第十七屆農村醫(yī)學暨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管理學術會議大會論文集[C];2009年
5 陳春燕;侯章梅;馬華蘭;吳惠萍;秦永;;一起剖宮產手術部位感染的調查分析[A];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第十八屆全國醫(yī)院感染管理學術年會論文資料匯編[C];2011年
6 才玉華;;如何降低剖宮產率的幾點體會[A];全國傳染病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7 張連琴;;剖宮產率升高的原因分析及預防對策[A];全國婦產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8 周郁鶴;;剖宮產指征的正確把握[A];2007年浙江省婦產科學圍產醫(yī)學聯(lián)合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9 賀晶;;我們正在品嘗高剖宮產苦果[A];2012年浙江省婦產科學及圍產醫(yī)學學術年會暨《婦產科常見疾病規(guī)范化治療新進展》及《圍產醫(yī)學熱點追蹤》學習班論文集[C];2012年
10 張林;;剖宮產率上升的原因調查及干預[A];2013年河南省婦產科護理安全管理研討班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徐林林;把剖宮產錄像當“感恩教材”應慎重[N];中國婦女報;2008年
2 醫(yī)生 武潔;規(guī)范剖宮產手術不應跌入指標化陷阱[N];健康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王潔;我們該怎樣面對如此高的剖宮產率?[N];中國婦女報;2013年
4 伍新華;剖宮產注意事項[N];大眾衛(wèi)生報;2000年
5 劉元旭;我國剖宮產率過高,已成嚴重公共衛(wèi)生問題[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6 李衛(wèi)芹;剖宮產:危險未被充分認知[N];中國消費者報;2008年
7 記者 趙津;合理制定分娩收費標準 控制剖宮產率[N];天津日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耿興敏;田惠光委員:降低剖宮產率 維護母嬰健康[N];中國婦女報;2009年
9 張為遠 何松明 畢曉紅 (北京婦產醫(yī)院副院長 張為遠);剖宮產會危害母嬰勿濫做[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程和平;誰推動了剖宮產的手術刀[N];樂山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湯文喜;局麻藥和腦脊液的實際密度對剖宮產時布比卡因鞘內擴散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慧芳;10年剖宮產率及剖宮產指征變化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金惠玉;剖宮產率與剖宮產指征的臨床探討[D];延邊大學;2005年
3 王敏;5年剖宮產率及剖宮產因素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2年
4 張莉;上饒市區(qū)10年剖宮產率及指征變化的臨床分析及對策探討[D];皖南醫(yī)學院;2013年
5 王婷婷;近7年剖宮產率及剖宮產指征的變化[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6 馮春晶;2009-2013年大連市剖宮產狀況及影響因素的分析[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4年
7 楊蓉;剖宮產對母嬰結局的影響[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9年
8 陸宣平;關于剖宮產后再次分娩方式及預測公式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9 梁健;剖宮產子宮瘢痕部位妊娠的臨床研究[D];佳木斯大學;2013年
10 向明梅;剖宮產次數(shù)與妊娠結局的關系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4444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444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