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超聲緩解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瘙癢癥狀的研究
本文選題:聚焦超聲 + 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 參考:《重慶醫(yī)科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背景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Non-neoplastic epithelial disorders of vulva,NNEDV)是一組婦科常見的疾病,包括外陰慢性單純性苔蘚(Lichen simplex chronicus,LSC)、硬化性苔癬(Lichen sclerosus,LS)和扁平苔蘚(Lichen planus,LP)等。這組疾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略有差別,且確切病因及發(fā)病機制不明,但癥狀與治療方法近乎一致。該組疾病常導致外陰皮膚劇烈的瘙癢,隨著疾病進展可能導致外陰萎縮、陰道口狹窄,引起排尿困難和性交不適,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該組疾病難以根治,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疾病的癥狀,目前臨床治療方式有一般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及手術治療,各種治療方式各有利弊,沒有統一的標準,而且不管是何種治療方式,均有復發(fā)的可能。大量的研究證實聚焦超聲能安全有效的治療該組疾病,明顯的減輕患者外陰瘙癢,但聚焦超聲如何緩解瘙癢癥狀,且影響聚焦超聲治療NNEDV患者療效的影響因素是哪些卻少有報道。本研究參考口腔黏膜白斑動物模型構建LSC的動物模型,研究聚焦超聲治療NNEDV的機制;并分析聚焦超聲治療NNEDV患者的臨床資料,以期找出影響療效的因素。目的1.通過建立SD大鼠LSC動物模型,檢測聚焦超聲對LSC模型大鼠外陰皮膚中蛋白酶激活受體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2,PAR2)、P物質(substance P,SP)和P物質受體(neurokinin-1 receptor,NK1-R)表達的影響,探討聚焦超聲緩解LSC瘙癢癥狀的機制。2.探討聚焦超聲治療NNEDV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影響聚焦超聲治療NNEDV療效的相關因素。方法本研究分為3個部分1.將70只雌性SD大鼠隨機分為A組(空白對照組,n=10)、B組(丙酮對照組,n=10)和C組(單純機械刺激對照組,n=10)、D組(實驗組,n=40)。A組不予以任何處理;B組每周3次涂丙酮溶液于大鼠外陰皮膚,共10周;C組每周3次對大鼠皮膚予以單純的機械刺激,共10周;D組予以0.5%二甲基苯并蒽(7,12-Dimethylbenzanthracene,DMBA)丙酮溶液聯合機械刺激每周3次誘導大鼠外陰皮膚,共10周。6、8、10、12、14周肉眼及鏡下觀察大鼠外陰皮膚的變化。2.建造40只雌性SD大鼠外陰LSC模型,隨機分為治療組(n=20和對照組(n=20)。治療組予以聚焦超聲治療,對照組采用與治療組相同的方法治療,但儀器無功率輸出。聚焦超聲干預后2周,取大鼠外陰皮膚,HE染色觀察組織學改變,甲苯胺藍染色觀察肥大細胞總數及脫顆粒率,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檢測PAR2、SP和NK1-R的表達,比較兩組指標差異。3.136位經病檢證實為NNEDV的患者接受聚焦超聲治療。術后定期隨訪,根據患者外陰瘙癢程度及病變部位的體征、病理改變進行療效分析,并評估年齡、病程長短、是否絕經、病理類型、治療前癥狀評分與療效的關系。結果1.D組第8周有57.5%(23/40)的SD大鼠出現了LSC改變,第10周有95%(38/40)的大鼠外陰表現為LSC,至12周時,20%(8/40)的大鼠外陰都形成了乳頭狀新生物。丙酮及單純的機械刺激無導致LSC的作用。2.聚焦超聲治療后2周,治療組有75%的大鼠外陰皮膚轉為正常,對照組有10%的大鼠外陰皮膚轉為正常,兩組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肥大細胞總數及脫顆粒率都明顯低于對照組,外陰皮膚中PAR2、SP和NK1-R表達都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3.聚焦超聲治療后平均隨訪23.8個月(3~60個月),136位患者中治愈68人,治愈率為50%(68/136);好轉59人,總有效率為93.38%(127/136);無效9人,無效率為6.62%(9/136)。7人復發(fā),復發(fā)率為5.51%(7/127)。治療過程中無嚴重的副反應發(fā)生,隨訪中未發(fā)現任何并發(fā)癥。年齡、病程長短、是否絕經均與療效相關(Z=-2.229,P=0.026;Z=-2.003,P=0.045;Z=-2.039,P=0.041)。病理類型和治療前療效評分與療效無關(Z=-0.294,P=0.769;Z=-1.678,P=0.093)。結論1.機械刺激聯合0.5%DMBA丙酮溶液可誘導雌性SD大鼠LSC。2.聚焦超聲治療外陰LSC可能是通過抑制外陰皮膚中SP的釋放及PAR2、NK1-R的表達,降低肥大細胞總數,減少肥大細胞脫顆粒,減輕局部炎癥反應,緩解瘙癢癥狀。3.聚焦超聲可安全有效地治療NNEDV,年齡、病程、是否絕經都是對治療效果有影響的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1 .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focused ultrasound on the expression of 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2 ( PAR2 ) , substance P ( SP ) and substance P receptor ( NK1 - R ) in vulval skin of rats . 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focused ultrasound on the efficacy , safety and influence of focused ultrasound on NNEDV . Methods This study was divided into 3 parts : 1 . Seventy fe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 blank control group , n = 10 ) , group B ( control group , n = 10 ) and group C ( control group , n = 10 ) and group D ( experimental group , n = 40 ) . A group of 40 fe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 n = 20 ) and control group ( n = 20 ) .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711.7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裴嬌嬌;常淑芳;孫江川;張瀟元;丹陽;唐遠紅;;聚焦超聲治療583例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的臨床療效分析[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5年06期
2 李仰琪;陸春;田歆;馬少吟;;結節(jié)性癢疹患者皮損中蛋白酶活化受體2的表達與分布[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4年05期
3 尹格平;武愛芳;梁靜;支圓圓;;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女性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組織的雌、孕激素受體及生存素表達及意義[J];中華婦幼臨床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3年05期
4 郭菊芳;李幼平;李成志;張艷霞;林川;;聚焦超聲治療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的系統評價[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年07期
5 楊毅;王真;史宏暉;朱蘭;史欣文;王濤;陳娟;王巍;郎景和;;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的隨機對照研究[J];生殖醫(yī)學雜志;2013年02期
6 王紅麗;陳苑;胡銀霞;許華亮;黃仕穩(wěn);趙欣欣;單孔榮;莊曉玲;;UVC因素對DMBA誘導的小鼠皮膚腫瘤建模的影響[J];廣東藥學院學報;2012年06期
7 王軍玲;王雨霞;;外陰白色病變應用聚焦超聲及CO_2激光照射臨床療效觀察及形態(tài)學改變[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年13期
8 李仰琪;陸春;;蛋白酶活化受體-2與相關皮膚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2年01期
9 劉毅;熊郁;李成志;陳麗萍;范秀芳;;聚焦超聲對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組織生物學行為的影響[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1年08期
10 高建宏;高金榮;楊雅琴;左志洪;蒙曉玲;賈俊茹;;聚焦超聲治療前后外陰白色病變組織中VEGF、bFGF和CD34表達的檢測及其意義[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坤鵬;聚焦超聲治療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的臨床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9912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991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