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超聲容積對比成像定位胎兒脊髓圓錐水平
本文選題:脊髓圓錐 + 胎兒。 參考:《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7年10期
【摘要】:目的評估三維超聲容積對比成像技術定位脊髓圓錐末端水平的可重復性。方法采用三維超聲容積對比成像顯示164胎正常胎兒和12胎確診為脊髓圓錐低位胎兒的脊髓圓錐末端水平,并評估觀察者內及觀察者間一致性。結果所有胎兒的脊髓圓錐末端水平均可被定位,正常胎兒觀察者內和觀察者間的Kappa值分別為0.943和0.915,異常胎兒觀察者內和觀察者間的Kappa值分別為0.965和0.913。結論三維超聲容積對比成像技術用于評估脊髓圓錐末端水平,其觀察者間與觀察者內的一致性好,獲得圖像清晰直觀,操作簡便,可應用于快速且準確評價胎兒脊髓圓錐末端水平。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producibility of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volume contrast imaging in locating the terminal level of spinal cones. Methods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volume contrast imaging was used to show the terminal level of spinal cones in 164 normal fetuses and 12 low fetus diagnosed as conical spinal cord, and to evaluate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observers and observers. Results the terminal level of spinal cord cones could be located in all fetuses. The Kappa values of normal fetal intraobserver and interobserver were 0.943 and 0.915 respectively, and the Kappa values of abnormal fetal intraobserver and interobserver were 0.965 and 0.91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volume contrast imaging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terminal level of spinal cones, and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observers and the intra observer is good, the images are clear and intuitive, and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It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terminal level of fetal spinal cord cone quickly and accurately.
【作者單位】: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超聲科;
【分類號】:R445.1;R714.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葵光,王國華,張通,胡斌,仲美琳,王萍;成人脊髓圓錐位置的磁共振變化[J];河北醫(yī)學;2002年10期
2 楊金霞;;脊髓圓錐病變病人的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年08期
3 黃怡;陳秀蘭;李勝利;田曉先;;胎兒脊髓圓錐末端定位的超聲應用研究[J];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3年05期
4 宋玲玲,王學建,魏渝清,沈桂權;成人脊髓圓錐水平的脊髓和硬膜囊徑線MRI研究[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5 李素和;王金銳;王建華;;超聲觀察新生兒脊髓圓錐末端正常位置[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1年12期
6 盧丹;陳欣林;陳常佩;;胎兒脊髓圓錐末端位置的超聲研究[J];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08年01期
7 張志剛;廖小卒;田野;王志龍;肖學紅;黃曉星;;磁共振成像脊髓圓錐與椎體的位置關系[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2年02期
8 鐘一江 ,張紹和;脊髓圓錐和硬膜囊下端位置的MRI研究[J];國外醫(y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1998年05期
9 王秀玉,孔抗美,任翠萍,程敬亮,,李樹新;脊髓圓錐固定綜合征的MRI診斷[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1994年05期
10 盧丹;劉能保;;胎兒脊髓圓錐末端位置的超聲研究[J];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婷婷;;外傷后脊髓圓錐損傷患者的護理[A];第一屆全國脊髓損傷治療與康復研討會暨中國康復醫(yī)學會脊柱脊髓損傷專業(yè)委員會脊髓損傷與康復學組成立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鄧先波;孔祥泉;劉定西;;正常人脊髓圓錐位置和馬尾神經(jīng)的磁共振成像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3 童放;夏澤;孔祥;夏炳蘭;蔣萱;;三維超聲在胎兒手部成像方法的研究[A];第二屆長三角超聲醫(yī)學論壇暨2009年浙江省超聲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4 嚴英榴;;三維超聲在婦產科的應用[A];第二屆長三角超聲醫(yī)學論壇暨2009年浙江省超聲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5 楊太珠;;三維超聲在胎兒肺容積測量中的應用初探[A];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第三屆全國婦產及計劃生育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6 李東;;三維超聲對胎兒面部成像的探討[A];中華醫(yī)學會超聲醫(yī)學新進展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7 戴晴;姜玉新;;三維超聲在婦科領域的臨床應用[A];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第二屆全國婦產及計劃生育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8 馮美芬;張必莉;;經(jīng)陰道腔內三維超聲在宮腔疾病中的應用價值[A];2011年浙江省超聲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9 馮斯奕;任宏義;劉海霞;;三維超聲在中、晚期妊娠胎兒體表成像中的臨床應用[A];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第九屆全國腹部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10 李麗雅;蘇珊珊;呂國榮;;經(jīng)腹三維超聲檢測胎兒胼胝體結構的方法和應用[A];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第四屆全國婦產及計劃生育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海東;MR評估胎兒正常與先天畸形腎臟的初步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6年
2 玄英華;胎兒胸腺的超聲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熊尚斌;胎兒外耳超聲顯像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王虹;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吳軍;探究Valsalva動作下二維、三維超聲與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嚴重程度的相關性[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6年
4 陳澤坤;三維超聲VOCAL技術測定小兒胃排空及在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應用[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張鵬杰;三維超聲應用于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的可行性及可重復性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
6 安超;經(jīng)直腸三維超聲在肛瘺術前診斷中應用的研究[D];河南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7 陳榮杰;經(jīng)會陰三維超聲對初產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初步研究[D];河南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8 阮俊賢;二維與三維超聲及MRI檢查胎兒脊髓拴系[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6年
9 石清;三維超聲系統(tǒng)參數(shù)測量實驗方法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10 楊凌菲;三維超聲評價甲狀腺結節(jié)內鈣化對鑒別良、惡性病變的診斷價值[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9193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919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