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鱗癌中RON表達及其與預后的關系
本文選題:子宮頸鱗狀細胞癌 切入點:受體酪氨酸激酶RON 出處:《現(xiàn)代婦產科進展》2015年12期
【摘要】:目的:探討子宮頸鱗癌中RON表達與臨床病理指標的聯(lián)系及其預后價值。方法:采用免疫組化法檢測RON在子宮頸鱗癌、子宮頸上皮內瘤變及慢性宮頸炎中的表達情況及定位分布,分析其與臨床病理因素的關系,同時綜合臨床病理資料及隨訪數(shù)據(jù)對子宮頸鱗癌患者進行預后分析。結果:RON蛋白在正常宮頸組織、CIN、宮頸鱗癌組織中的高表達率分別為10%、37.5%、69.6%。宮頸鱗癌組織中RON蛋白高表達與FIGO分期、淋巴結轉移有關(P0.05),而與患者年齡及腫瘤的分化程度無關(P0.05)。Kaplan-Meier法進行單因素生存分析,RON蛋白表達陽性患者及陰性患者的無瘤生存期分別為(23.27±2.10)月、(37.33±2.30)月;Log-rank檢驗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無瘤生存期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510,P0.001)。結論:RON蛋白在宮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臨床分期與淋巴結轉移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有望成為預測宮頸癌病情進展的一個潛在的分子標記物。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RON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indexes and its prognostic value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and localization of RON in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nd chronic cervicit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was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as analyzed by combining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and follow-up data. Results the high expression rates of RON protein in normal cervical tissues and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issues were 103.5g / kg and 69.6.The high expression of RON protein and FIGO staging were observed in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issues.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related to P0.05, but it was not related to age and tumor differentiation. Univariate surviv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P0.05U. Kaplan-Meier method. The tumor-free survival tim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patients was 23.27 鹵2.10 months and 37.33 鹵2.30 month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Log-rank test showed that: 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umor-free survival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蠂 ~ 2 ~ (2) 13.510 ~ (10) P _ (0.001)). Conclusion: the proportion of Ron prote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clinical stag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cervical cancer. It is expected to be a potential molecular marker for predicting the progression of cervical cancer.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學院附屬?卺t(yī)院;
【分類號】:R737.3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衛(wèi)平;張蕾;柳喜洋;;子宮頸鱗癌復發(fā)患者采用化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1年11期
2 顧冬梅;干文娟;馮煜;虞杰;康蘇婭;王修珍;;子宮頸鱗癌中骨橋蛋白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2年10期
3 姚宏敏;;淺談子宮頸鱗癌的診斷與治療[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3年08期
4 李震,李清,左力;子宮頸鱗癌放療前后血清銅鋅變化的分析[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03年04期
5 劉苗生;王崇宇;;子宮頸鱗癌骨橋蛋白檢測與放療預后的關系[J];腫瘤研究與臨床;2007年05期
6 江麗霞;施橋發(fā);施少華;李峰;劉四君;;缺氧誘導因子-2α在子宮頸鱗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檢驗醫(yī)學;2012年10期
7 周曉寧;;老年子宮頸鱗癌患者癌組織中整合素連接激酶和基質金屬蛋白酶-14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年18期
8 穆玉蘭,馬悅冰,時慶,李家福,江森;子宮頸鱗癌患者放療前后紅細胞免疫功能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山東醫(yī)藥;1997年09期
9 穆玉蘭,馬悅冰,王慧敏,,趙秀蘭,湯春生;子宮頸鱗癌患者放療前后血清銅、鋅的變化[J];齊魯腫瘤雜志;1998年02期
10 孔靈玲;崔文;王學春;王旭;楊慶媛;宋希元;姜曉剛;燕春艷;;子宮頸鱗癌組織中基質金屬蛋白酶2的表達及其意義[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張淑蘭;林蓓;蔡威;牛菊敏;;基質金屬蛋白酶MMP-2、MMP-9在子宮頸鱗癌中的表達及意義[A];中國抗癌協(xié)會婦科腫瘤專業(yè)委員會第七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2 潘澤民;鄭威楠;張鑫芝;李冬妹;高蕊;劉引引;李星;康華麗;蔣旭鵬;張東輝;;新疆維吾爾族婦女子宮頸鱗癌C/EBPα基因突變分析[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8分會場-癌癥流行病趨勢和防控策略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張麗霞;施橋發(fā);唐萍;;VEGF在子宮頸鱗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腫瘤會場(婦科腫瘤學組、婦科病理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4 李淑敏;章文華;劉煜;倪曉光;劉芳;王卉心;何洪志;王英;趙曉航;;應用抗體芯片篩選子宮頸鱗癌與正常鱗狀上皮組織間的差異表達蛋白[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教育集[C];2006年
5 李素紅;劉鳳琴;王全紅;王躍華;龔方純;解立武;;高危HPV和P53、P21~(WAF1)、MDM2在子宮頸鱗癌中的表達[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7年學術年會暨第九屆全國病理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6 于黎明;胡蓉;;子宮頸鱗癌組織中PD-ECGF、C-erbB-2、Cath-D的表達及臨床意義的研究[A];第八次全國婦產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7 武云;于德東;白雪蓮;朱巍;蘇寧;;MRI功能成像對子宮頸鱗癌同步放化療的應用研究[A];中國腫瘤內科進展 中國腫瘤醫(yī)師教育(2014)[C];2014年
8 姚濟芬;周彩云;付曉敏;韋蘭芳;王水英;;子宮頸鱗癌和腺癌中MVD、MMP-2、9和TIMP1、2表達的研究[A];第八次全國婦產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9 姚濟芬;周彩云;;水通道蛋白1和微血管密度在子宮頸癌中表達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一屆全球華人婦產科學術大會暨第三次全國婦產科中青年醫(yī)師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呂衛(wèi)國;早期子宮頸鱗癌盆腔淋巴轉移相關因素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2 余小多;3.0T MRI功能成像對子宮頸鱗癌同步放化療的應用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聶佳;IMP3、TGF-β1在放化療前后子宮頸鱗癌中的表達及其相關性分析[D];川北醫(yī)學院;2015年
2 尹海琴;子宮頸鱗癌及腺癌細胞抗氧化能力的比較[D];山東大學;2011年
3 楊曉東;P27在子宮頸鱗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D];吉林大學;2005年
4 樊紅梅;Ⅱa_2期子宮頸鱗癌44例臨床及預后相關因素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吳瑞花;Beclin1、PTEN在子宮頸鱗癌中的表達、相關性及意義[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6 張學東;Skp2、LC在子宮頸鱗癌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變化及其與HPV、EBV感染的關系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6年
7 康華麗;C/EBPα基因影響維吾爾族子宮頸鱗癌組織細胞增殖的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3年
8 孫宇;nm23-H1、PTEN在子宮頸鱗癌中的表達及其意義[D];蚌埠醫(yī)學院;2011年
9 劉麗利;MMP-2、9及其抑制因子TIMP-1、2在子宮頸鱗癌中的表達及意義[D];延邊大學;2010年
10 林穎;早期子宮頸鱗癌組織中UbcH10、tapasin表達及與淋巴轉移的關系[D];浙江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663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666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