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大氣細顆粒物的暴露與胎兒生長發(fā)育相關(guān)性的meta分析
本文選題:大氣細顆粒物 切入點:母親暴露 出處:《重慶醫(yī)科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目的:以胎兒生長受限(FGR)、小于胎齡兒(SGA)、低體質(zhì)量兒(L BW)為主要觀察指標,探究妊娠期孕婦接觸大氣細顆粒物(PM2.5)對胎兒生長發(fā)育的影響,評估PM2.5與胎兒生長發(fā)育的相關(guān)性。方法:采用計算機檢索、人工檢索相結(jié)合的方法在萬方數(shù)據(jù)醫(yī)藥信息系統(tǒng)的醫(yī)藥期刊庫、會議論文、學位論文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國學術(shù)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CNKI)、Pub Med/Medline數(shù)據(jù)庫中檢索“PM2.5”和“FGR”、“SGA”、“LBW”等關(guān)鍵詞,納入分析所有在2005.01.01-2016.01.31期間發(fā)表的PM2.5與胎兒生長發(fā)育相關(guān)性的流行病學研究。使用Stata12.0進行Meta分析,采用Q檢驗分析各研究間的異質(zhì)性,利用固定或隨機效應(yīng)模型計算合并效應(yīng)值,并對結(jié)果進行敏感性分析、發(fā)表偏倚的檢驗與校正。結(jié)果:本次Meta分析結(jié)果顯示,孕早期PM2.5暴露與SGA無關(guān)聯(lián)性(OR=1.029,95%CI:0.979,1.083);整個孕期PM2.5暴露水平每增加10μg/m3,發(fā)生FGR/SGA風險增加了3.2%(OR=1.032,95%CI:1.023,1.042);整個妊娠期PM2.5暴露與LBW相關(guān)聯(lián)(OR=1.038,95%CI:1.020,1.056)。結(jié)論:在所研究人群中,孕早期PM2.5暴露與SGA無關(guān)聯(lián)性,但是整個妊娠期PM2.5暴露與SGA、LBW相關(guān)聯(lián)。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xposure to atmospheric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on fet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pregnant women with fetal growth restriction (FGRG), small gestational age (SGA) and low body mass (LBW).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M2.5 and fet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the methods of computer search and artificial retrieval were used in the database of medical journals, conference papers and degree papers of Wanfang data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The full text database of Chine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journals in Weipu, the full text database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and the key words "PM2.5" and "FGR", "SGA", "LBW", etc., are searched in the database of "PM2.5" and "FGR", "SGA", "LBW" and so on. All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M2.5 and fet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ublished between January 31, 2005.01.01-2016.01.31 were included. Stata12.0 was used for Meta analysis, Q test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heterogeneity of each study, and fixed or random effect model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combined effects. Sensitivity analysis, bias test and correction of the results were carried out.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is Met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PM2.5 exposure and SGA in the fir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 For every 10 渭 g / m ~ 3 increase in the level of PM2.5 exposure during pregnancy, the risk of occurrence of FGR/SGA increased by 3.22% 1.032% 95% CI: 1.02323 + 1.042%; PM2.5 exposure was associated with LBW throughout pregnancy. Conclusion: in the study population, early PM2.5 exposure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SGA. But PM2.5 exposure throughout pregnancy was associated with SGA LBW.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14.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紅,王鳳婕,陳小青,譚曉東;細顆粒物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作用的研究進展[J];湖北預(yù)防醫(yī)學雜志;2003年03期
2 張莉君;東春陽;許慧慧;施燁聞;金奇昂;劉立平;沈先標;;上海市兩社區(qū)大氣細顆粒物的污染狀況[J];環(huán)境與職業(yè)醫(yī)學;2011年08期
3 楊春雪;闞海東;陳仁杰;;我國大氣細顆粒物水平、成分、來源及污染特征[J];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11年08期
4 趙敏梅,楊文敏,雷玲;大氣粗細顆粒物致大鼠肺損傷的比較研究[J];衛(wèi)生毒理學雜志;1996年01期
5 姜郡亭;劉瓊玉;;大氣細顆粒物源解析技術(shù)研究進展[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6期
6 錢煒;;細顆粒物悄悄地殺你?[J];中國新聞周刊;2010年46期
7 ;怎么預(yù)防可吸入細顆粒物的危害?[J];藥物與人;2013年05期
8 曹強;姜智海;張澍;李奇;蔣蓉芳;宋偉民;;大氣細顆粒物致小鼠肺損傷的遺傳易感性[J];復旦學報(醫(yī)學版);2007年01期
9 胡婧;鄧芙蓉;郭新彪;;大氣細顆粒物對心肌細胞縫隙連接通訊的影響[J];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08年07期
10 盛成龍;夏鳳毅;;大氣細顆粒物自動檢測技術(shù)比較[J];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13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呂陽;付柏淋;;兩種典型通風方式下室內(nèi)細顆粒物去除效果的研究[A];2013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第五卷)[C];2013年
2 蒲維維;趙秀娟;張小玲;徐敬;徐曉峰;孟偉;;奧運前后北京地區(qū)細顆粒物污染特征及氣象影響因素分析[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城市氣象,讓生活更美好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3 馮加良;;上海及長三角地區(qū)大氣細顆粒物中多環(huán)芳烴來源探討[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4 洪也;周德平;馬雁軍;李潮流;劉寧微;;沈陽城區(qū)春節(jié)期間大氣細顆粒物元素的濃度變化及其來源[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大氣成分與天氣氣候及環(huán)境變化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5 洪也;周德平;馬雁軍;李潮流;劉寧微;董玉敏;;沈陽城區(qū)春節(jié)期間大氣細顆粒物元素的濃度變化及其來源[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2010年
6 錢凌;銀燕;童堯青;王巍巍;魏玉香;;南京北郊大氣細顆粒物的粒徑分布特征[A];中國氣象學會2007年年會大氣成分觀測、研究與預(yù)報分會場論文集[C];2007年
7 錢凌;銀燕;童堯青;王巍巍;魏玉香;;南京北郊大氣細顆粒物的粒徑分布特征[A];第四屆長三角科技論壇論文集(下冊)[C];2007年
8 王子曄;李寧;;淺談PM2.5防控專利技術(shù)開發(fā)[A];2014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xié)會年會第五屆知識產(chǎn)權(quán)論壇論文集(第一部分)[C];2014年
9 葉興南;尹姿;唐塵;陳建民;;基于吸濕性測量分析上海大氣亞微米細顆粒物的混合態(tài)[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shù)年會第2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10 陳晨;銀燕;錢凌;王巍巍;陳宇;李嘉鵬;;南京北郊冬季大氣細顆粒物濃度分布特征及其與邊界層氣象要素的關(guān)系[A];第十五屆全國云降水與人工影響天氣科學會議論文集(Ⅱ)[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吳苡婷;上海細顆粒物污染狀況堪憂[N];上?萍紙;2010年
2 本報記者 任震宇;細顆粒物威脅“健康出行”[N];中國消費者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周迎久;細顆粒物控制成約束性指標[N];中國環(huán)境報;2013年
4 ;強化源頭削減 分區(qū)分類控制[N];中國環(huán)境報;2013年
5 記者 徐維欣;細顆粒物標準制定尚需時日[N];文匯報;2009年
6 通訊員 王雙瑾;探尋PM_(2.5)真相[N];中國環(huán)境報;2013年
7 記者 拓玲;征細顆粒物排污費改善空氣質(zhì)量[N];西安日報;2012年
8 劉敬奇;北京發(fā)布清潔空氣行動計劃[N];中國環(huán)境報;2013年
9 本報記者 賀小巍;每個人既是PM2.5的受害者也是參與者[N];陜西日報;2012年
10 記者 榮麗君;我市在全省率先監(jiān)測PM2.5[N];西寧晚報;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斌;細顆粒物化學組成及其對前體物排放響應(yīng)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清華大學;2015年
2 吳伊人;含油霧的環(huán)境空氣中微細顆粒物凈化用纖維濾料的織物特性研究[D];東華大學;2015年
3 王曉斐;Gprc5a基因缺失小鼠對SiO_2誘導的肺損傷易感性增加[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4 張英志;柴油車細顆粒物理化性質(zhì)及其排放特征研究[D];清華大學;2016年
5 王飛;廢水中細顆粒物過濾去除機理研究及應(yīng)用[D];華東理工大學;2016年
6 朱繼保;細顆粒物的電收集技術(shù)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7 高知義;大氣細顆粒物人群暴露的健康影響及遺傳易感性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8 趙金鐲;大氣細顆粒物心血管毒性的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9 李庚達;煤粉燃燒細顆粒物生成、演化與沉積特性實驗研究[D];清華大學;2014年
10 顧澤平;大氣細顆粒物有機質(zhì)組成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在源解析中的應(yīng)用[D];上海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志春;汽車細顆粒物排放研究[D];長安大學;2013年
2 馬瓊錦;上海二城區(qū)大氣細顆粒物致大鼠肺損傷的比較性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3 趙園園;濟南市細顆粒物污染及管理建議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4 林達平;不同相水介質(zhì)中細顆粒運動特性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5年
5 宋劭萌;某高新園區(qū)空氣PAHs污染及人體健康風險評價[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6 韓雪;大氣細顆粒物對小鼠表皮組織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mRNA表達的影響[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5年
7 李英紅;蘭州市大氣細顆粒物(PM_(2.5))化學成分污染特征及來源分析[D];蘭州大學;2015年
8 杜蔚;青藏高原背景站細顆粒物理化特性及粒子增長機制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學院;2015年
9 朱禮波;蘭州市不同細顆粒物中PAHs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風險評價[D];蘭州大學;2015年
10 高杰;燃燒火焰中汞的形態(tài)轉(zhuǎn)化及富集微細顆粒物的規(guī)律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6486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648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