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例卵巢低反應患者多周期體外受精助孕結局回顧性分析
本文關鍵詞:401例卵巢低反應患者多周期體外受精助孕結局回顧性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卵巢低反應 Bologna標準 活產率 累計活產率
【摘要】:背景和目的從1983年Garcia報道第一例卵巢低反應患者(促排卵中低雌二醇濃度,卵泡數(shù)和獲卵數(shù)均較少),卵巢低反應(poor ovarian response, POR)已成為輔助生殖領域的一項重要挑戰(zhàn)。據(jù)報道在控制性卵巢刺激(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 COS)中POR的發(fā)生率為9%-24%,研究者嘗試不同的COS方案和輔助用藥均不能明顯改善POR患者的助孕結局。另外,由于以往國際上缺乏POR統(tǒng)一的診斷標準,各研究采用不同的定義,限制了研究結果間的比較和推廣。2011年歐洲人類生殖與胚胎協(xié)會(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yology, ESHRE)制定了POR統(tǒng)一定義:Bologna criteria。文獻報道該人群的每周期活產率(live birth rate, LBR)低于10%,人均LBR 7.4%-20.5%。對于行多周期治療的POR患者,累計活產率(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 CLBR)對于助孕結局和預后更有參考價值。目前對于該人群多周期助孕結局的LBR和CLBR研究報道均較少。另外,年齡與POR妊娠結局的關系尚存爭議。既往不同定義POR人群的薈萃分析顯示年輕患者的妊娠結局較高齡者好;而依據(jù)Bologna標準診斷的POR患者的LBR與年齡無關。本研究首次分析Bologna標準定義的POR人群的LBR和CLBR,比較各臨床亞型、不同周期數(shù)和年齡分層LBR和CLBR是否有差別;尋找預測活產的指標。旨在評估Bologna標準POR人群的同質性、預后以指導該人群助孕治療中的臨床決策。研究方法回顧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間在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yī)院行第1次體外受精/卵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o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 IVF/ICSI-ET)所有病人的基線資料、治療方案及隨訪結局。根據(jù)第1周期治療時的基線資料、治療方案數(shù)據(jù),以Bologna標準篩選POR病人,該標準規(guī)定符合3條中的2條即可診斷POR:Ⅰ女方年齡≥40歲或有POR的其他危險因素,Ⅱ既往卵巢低反應史(常規(guī)卵巢刺激方案取消周期或獲卵數(shù)≤3個),Ⅲ卵巢儲備檢查(ovarian reserve test, ORT)結果異常(AFC5個或AMH1.1ng/ml);或者不存在年齡140歲或其他卵巢儲備下降的危險因素時,既往2次常規(guī)卵巢刺激周期獲卵數(shù)均≤3個(Ⅳ)。查詢并記錄POR患者的所有連續(xù)治療周期的治療方案及妊娠結局。運用SPSS 19.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不同臨床亞型、不同周期數(shù)和年齡分層LBR和CLBR之間的比較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進行分析,Logistic多變量回歸抑制分析識別預測活產的指標。研究結果1、本研究觀察了401例POR患者共700個周期的助孕妊娠結局。平均LBR/周期為18.3%,CLBR為31.9%。2、不同診斷納入條件組合形成的POR各亞型:LBR/周期和CLBR均無差異,平均LBR/周期8.7%-21.5%,CLBR 20.0%-31.0%。3、助孕周期數(shù)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從第1周期到第3周期LBR/周期從22.2%下降至11.1%,CLBR從22.2%上升至31.7%,且差異具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當治療周期數(shù)14時,LBR/周期極低(2.4%)。4、年齡對妊娠結局的影響:POR人群分為3個年齡組(35歲,35-40歲,≥40歲),LBR/周期隨年齡增加而下降,35歲組為30.0%,35-40歲為17.0%,≥40歲組為9.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35歲POR患者的CLBR明顯高于其他兩個年齡組(P0.01),分別為35歲組為48.0%,35-40歲為30.1%,≥40歲組為16.9%。在第1個治療周期中35歲組LBR/周期(36.0%)明顯高于其余兩個年齡組(P0.01),但這種優(yōu)勢在第3個治療周期時已不存在(P=0.58)。5、Logistic多變量回歸抑制分析第1個治療周期中與活產相關的因素,發(fā)現(xiàn)年齡、優(yōu)質胚胎數(shù)和HCG日子宮內膜厚度與活產相關:年齡OR=0.86,95%CI:0.82-0.92;優(yōu)質胚胎數(shù)OR=2.01,95%CI:1.62-2.50; HCG日子宮內膜厚度OR=1.21,95%CI: 1.06-1.39.研究結論1、Bologna標準可有效識別卵巢功能下降和妊娠結局不良的同質POR人群。2、POR患者LBR/周期隨周期數(shù)下降,在助孕周期數(shù)≥4時LBR極低,是否繼續(xù)對POR患者繼續(xù)助孕治療需慎重考慮。3、35歲的POR患者可獲得相對較高的LBR和CLBR。4、年齡、優(yōu)質胚胎數(shù)和HCG日子宮內膜厚度可預測POR活產結局。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14.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馳華;張揚;皮潔;朱敬香;王薇;王瑩;李曉晴;;助孕方式對卵巢低反應患者治療結局的影響[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9年02期
2 徐鳳琴;張云山;;卵巢低反應43例臨床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09年04期
3 宋夢玲;徐仙;哈靈俠;李彩艷;楊海燕;馬小紅;趙君利;胡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卵巢低反應的多因素研究[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11年01期
4 朱小明;蔡婕;黃荷鳳;;卵巢低反應的診斷標準和預測[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年05期
5 趙旭;劉平;;卵巢低反應者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臨床結局分析[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7年10期
6 羅曼;;補腎中藥配合地塞米松治療卵巢低反應臨床分析[J];中醫(yī)藥導報;2007年10期
7 田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卵巢低反應的處理對策[J];中國醫(yī)刊;2007年12期
8 沙愛國;任建枝;李萍;韓冬梅;蔣曉明;李友筑;紀紅;;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卵巢低反應80例分析[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9年09期
9 黃卡立;公方強;檀大羨;;應用微刺激聯(lián)合拮抗劑方案對76例卵巢低反應者進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臨床研究[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0年01期
10 李杭生;何巧花;張少娣;張翠蓮;耿嘉tD;路錦;谷寶霞;郭海彬;張合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卵巢低反應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10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琴玲;孫峗;;超短方案在卵巢低反應患者中的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生殖醫(yī)學學術會議?痆C];2012年
2 吳隆琦;吳慧慧;邵小光;;卵巢低反應輔助治療的研究進展[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內分泌會場(婦科內分泌學組、絕經學組、計劃生育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3 龔斐;;病例3:超長方案在卵巢低反應中的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生殖醫(yī)學分會第二次全國生殖臨床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4 冒韻東;;卵巢低反應在超排卵與微刺激中的含意[A];第6屆達菲林體外受精(IVF)訓練營論文集[C];2010年
5 徐鍵;;卵巢低反應預測與處理[A];首屆滬浙婦產科學術論壇暨2006年浙江省婦產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6 朱琴玲;孫峗;;超短方案在博洛尼亞標準診斷為卵巢低反應患者中的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內分泌會場(婦科內分泌學組、絕經學組、計劃生育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7 黃荷鳳;;卵巢低反應的預測[A];中華醫(yī)學會生殖醫(yī)學分會第二次全國生殖臨床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8 莊廣倫;;重視卵巢低反應[A];中華醫(yī)學會生殖醫(yī)學分會第二次全國生殖臨床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9 何方方;;卵巢低反應定義-博洛尼亞診斷標準解讀[A];中華醫(yī)學會生殖醫(yī)學分會第二次全國生殖臨床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10 匡延平;;病例1:微刺激、自然周期在卵巢低反應中的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生殖醫(yī)學分會第二次全國生殖臨床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孫虹;改良超長降調節(jié)方案在卵巢低反應患者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2 王會妍;超排卵周期生長分化因子9和生長分化因子9B表達及調控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米蔓麗;卵巢低反應不孕婦女常規(guī)促排卵方案與克羅米芬后置方案前后周期的比較[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6年
2 楊亞娟;401例卵巢低反應患者多周期體外受精助孕結局回顧性分析[D];山東大學;2016年
3 黃雅青;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卵巢低反應的預測及其對妊娠結局的影響[D];浙江大學;2009年
4 耿玲;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卵巢低反應患者的臨床及實驗室策略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5 張春光;卵巢低反應患者克羅米芬微激方案與長方案、短方案促排卵的比較[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0年
6 吳雅琴;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卵巢低反應及卵巢反應不良的臨床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張榮;益氣血補肝腎中藥周期辨證對超排卵中卵巢低反應患者的影響[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8 潘長穿;經陰道彩超預測超排卵中卵巢低反應的價值[D];武漢大學;2005年
9 李娟;卵巢低反應的預測及IVF-ET結局的相關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8年
10 陳先俠;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卵巢低反應者顆粒細胞FSH受體蛋白的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1908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190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