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地區(qū)農村已婚育齡婦女細菌性陰道病相關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本文關鍵詞:皖南地區(qū)農村已婚育齡婦女細菌性陰道病相關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Logistic回歸分析 細菌性陰道病 育齡婦女 相關因素
【摘要】:目的描述皖南地區(qū)農村已婚育齡婦女細菌性陰道病流行特征,從研究對象的一般人口學特征,月經婚育史及性生活史,個人衛(wèi)生行為,生殖道感染知識知曉情況以及婦科檢查疾病等方面探討農村已婚育齡婦女細菌性陰道病發(fā)病的相關因素,為相關部門合理分配衛(wèi)生資源和制訂相關干預措施提供基礎數據。方法采取分層整群抽樣方法抽取樣本。依據入選和排除標準共抽取皖南地區(qū)18818名18-49歲農村已婚育齡婦女作為研究對象。在調查對象知情同意和保密的原則下,對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婦科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問卷調查包括一般社會人口學特征、月經婚育史、生殖道感染知識了解情況等內容。使用EpiData3.1軟件錄入數據和校驗,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一般特征的描述采用均數、標準差、中位數及構成比。率或構成比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通過建立二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探討細菌性陰道病的相關因素。顯著性水準α=0.05。結果細菌性陰道病總的患病率為11.8%(95%CI:11.4-12.2)。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民族、文化程度、職業(yè)、月經量、痛經、引產次數、月經期間性交、避孕方式以及洗澡方式、更換內褲頻率、RTIs知識分數、是否患有盆腔炎和月均性生活的頻率等變量為相關因素。其中,少數民族(OR=2.361,95%CI:1.377-4.048),連續(xù)外出打工≥1年(OR=1.272,95%CI:1.017-1.589)、其他職業(yè)(OR=1.434,95%CI:1.210-1.699)、月經量過多(OR=1.160,95%CI:1.016-1.326),月經量過少(OR=1.202,95%CI:1.046-1.382),痛經(OR=1.191,95%CI:1.074-1.321),宮內節(jié)育器(OR=1.539,95%CI:1.217-1.946),女扎(OR=1.500,95%CI:1.182-1.904)、引產次數高(OR=1.206,95%CI:1.013-1.436),月經期間性交(OR=1.241,95%CI:1.001-1.537)、公共浴室(OR=4.395,95%CI:3.490-5.534)、換內褲的頻率越低(OR=1.157,95%CI:1.056-1.268)、盆腔炎(OR=1.370,95%CI:1.039-1.806)增加細菌性陰道病的患病風險;婦女的文化程度越高(OR=0.847,95%CI:0.799-0.899),RTIs知識的分數越高(OR=0.852,95%CI:0.811-0.896),以及月均性生活頻率越高(OR=0.911,95%CI:0.852-0.974),降低患細菌性陰道病的風險。結論皖南地區(qū)農村已婚育齡婦女細菌性陰道病患病率符合我國細菌性陰道病患病率范圍并與多種因素相關。建議有關衛(wèi)生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并落實,定時定點為鄉(xiāng)鎮(zhèn)行政村的農村育齡女性普查普檢,以控制細菌性陰道病的發(fā)生與流行。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11.7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萍,李青萍,武建文,王肖平;細菌性陰道病的快速診斷[J];山西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2 尹秀芳,陳樹民,王今錦;早期妊娠合并細菌性陰道病的檢測分析[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1年03期
3 張美利;細菌性陰道病60例分析[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1年01期
4 王紅蘭,王家春;60例細菌性陰道病的臨床分析[J];皮膚病與性病;2001年02期
5 張倩平;細菌性陰道病淺析[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2年05期
6 李毅;102例細菌性陰道病的診治[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2年04期
7 吳遠橋,蔣旭峰,李毅沛,王愛蘭;214例細菌性陰道病分析[J];浙江預防醫(yī)學;2002年08期
8 糜祖煌;介紹細菌性陰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2年03期
9 朱曉妹;細菌性陰道病在人群中的感染狀況分析[J];海南醫(yī)學;2003年03期
10 崔曉明;細菌性陰道病32例臨床分析[J];中原醫(yī)刊;2003年1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藺莉;魏麗惠;胡玉泉;王雪菲;;對門診非意愿妊娠婦女細菌性陰道病的臨床流行病學調查[A];中華醫(yī)學會第五屆全國計劃生育學術會議資料匯編[C];2004年
2 李保強;翟如波;;細菌性陰道病三種實驗室診斷方法探討[A];第十屆全軍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3 李煜;劉玲;楊娟;;乳酸桿菌制劑治療妊娠合并細菌性陰道病臨床觀察[A];中華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圍產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4 范愛萍;薛鳳霞;;細菌性陰道病的臨床特征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一次全國女性生殖道感染研究進展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5 任亞琴;張麗;岳秀蘭;;重慶地區(qū)細菌性陰道病感染研究[A];中國優(yōu)生科學協(xié)會2004年優(yōu)生科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4年
6 黃燕;黃云霞;李冰;;碘伏與甲硝唑聯合治療細菌性陰道病療效觀察[A];第二屆西部地區(qū)(12省區(qū))婦產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7 廖秦平;;細菌性陰道病診治規(guī)范(討論稿)[A];中華醫(yī)學會第一次全國女性生殖道感染研究進展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8 肖冰冰;張岱;劉朝暉;廖秦平;;蔗糖凝膠治療細菌性陰道、蚱谂R床試驗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一次全國女性生殖道感染研究進展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9 王克迪;呂治;蘇建榮;;細菌性陰道病診斷標志菌組合的初步建立[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10 張金燕;;聯合用藥治療細菌性陰道病療效分析[A];2012年河南省婦產科護理安全管理研討班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魏開敏;細菌性陰道病青年女性患者多[N];中國婦女報;2006年
2 詠霞;細菌性陰道病應聯合用藥[N];大眾衛(wèi)生報;2006年
3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婦產科 主治醫(yī)師 劉朝暉;你知道細菌性陰道病嗎[N];家庭醫(yī)生報;2003年
4 魏開敏;老年婦女亦患細菌性陰道病[N];大眾衛(wèi)生報;2006年
5 朱金林;女人私處為何飄出魚腥味[N];大眾衛(wèi)生報;2009年
6 魏開敏;治細菌性陰道病聯用乳酸桿菌制劑效更佳[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7 周蓓蓓 常州市婦幼保健院;何謂細菌性陰道病?[N];保健時報;2006年
8 ;細菌性陰道病和老年性陰道炎[N];中國婦女報;2003年
9 張石革 龍振華;臭味乍泄要當心[N];醫(yī)藥經濟報;2002年
10 本報記者 王敬霞;三種陰道炎防治細分辨[N];保健時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范愛萍;細菌性陰道病臨床診斷、混合感染及其與支原體關系的探討[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刁玉濤;菌群構成與細菌性陰道病的相關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凌宗欣;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群落菌群多樣性變化與生殖道感染的相關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婷婷;乳酸桿菌微生態(tài)制劑治療細菌性陰道病的臨床效果分析[D];新鄉(xiāng)醫(yī)學院;2015年
2 李修德;以醫(yī)院為基礎的孕期細菌性陰道病縱向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劉哲琪;婦清雪蓮栓治療細菌性陰道病臨床研究[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4 王程成;皖南地區(qū)農村已婚育齡婦女細菌性陰道病相關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6年
5 姚蘭;長春市區(qū)6個工作單位細菌性陰道病發(fā)病情況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6 韓育紅;細菌性陰道病與宮頸異常上皮細胞的關系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7 彭景;甘露糖結合凝集素基因多態(tài)性與復發(fā)性細菌性陰道病易感性關系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8 劉艷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濕熱下注型細菌性陰道病的臨床研究[D];福建中醫(yī)學院;2009年
9 遲博;乳酸桿菌活菌制劑治療細菌性陰道病療效和安全性的系統(tǒng)評價[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10 馮賀強;細菌性陰道病和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局部相關細胞因子變化[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1762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176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