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復制水平、基因變異與母嬰傳播宮內(nèi)感染關(guān)系的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乙肝病毒復制水平、基因變異與母嬰傳播宮內(nèi)感染關(guān)系的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乙型肝炎病毒 母嬰傳播宮內(nèi)感染 HBV-DNA 基因變異
【摘要】:目的:通過對乙型肝炎母嬰患者進行血清學、基因?qū)W檢測及流行病學調(diào)查,探討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標志物、HBV-DNA含量及基因變異與母嬰傳播宮內(nèi)感染的關(guān)系,從而指導臨床對HBV母嬰傳播進行有效的阻斷。方法:1按照實驗設(shè)計標準在石家莊市第六醫(yī)院和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收集乙肝孕婦共374例,簽署知情同意書,收集相關(guān)資料,填寫調(diào)查情況表;2采集上述入選孕婦靜脈血及其新生兒24h內(nèi)靜脈血或臍帶血,分離血清進行相應血清學及HBV-DNA定量檢測后,-20℃凍存。并對幼兒于出生后1月、6月和1年各采血一次,同樣的程序處理;3標本在冷凍條件下分批送至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80℃凍存,復查血清學及HBV-DNA定量檢測;4參考NCBI上已知的HBV全基因及各片段的基因序列,查找相關(guān)文獻,設(shè)計并合成特異性的擴增引物和測序引物;5采用SPSS19.0軟件對標本血清學及HBV-DNA定量結(jié)果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選取試驗組和對照組。計數(shù)資料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P0.05提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6分組提取HBV-DNA,PCR擴增后測序;7測序結(jié)果用DNAStar軟件拼接后,分析HBV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并對其基因變異特征進行分析討論。結(jié)果:1乙肝孕婦374例中HBs Ag、HBe Ag、HBc Ab陽性患者占48.66%(182/374),HBs Ag、HBe Ab、HBc Ab陽性患者占39.57%(148/374),其余型別共11.77%(44/374);HBs Ag、HBe Ag、HBc Ab陽性患者HBV-DNA檢出率為92.8%(169/182),HBs Ag、HBe Ab、HBc Ab陽性患者HBV-DNA檢出率為47.3%(70/148),兩組患者lg HBV-DNA均數(shù)分別為7.26±1.56copies/ml、4.89±0.95copies/ml。兩組HBV-DNA陽性檢出率比較,組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χ2=84.83,P0.01)。兩組HBV-DNA含量對數(shù)值比較,P0.01,組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375例新生兒出生24h內(nèi)HBs Ag陽性檢出率為7.47%(28/375),HBV-DNA陽性率為2.40%(9/375),其中6例新生兒HBs Ag和HBV-DNA均為陽性,最后得出新生兒出生24h內(nèi)HBV感染數(shù)為31例,感染率為8.27%(31/375),并且其母親均為HBs Ag、HBe Ag、HBc Ab陽性患者;幼兒出生1月后復查外周血HBV標志物以及HBV-DNA,其中HBs Ag陽性率為4.00%(15/375),HBV-DNA陽性率為1.07%(4/375),其中2例幼兒HBs Ag和HBV-DNA均為陽性,得出幼兒出生1月后HBV感染數(shù)為17例,感染率為4.53%(17/375);因此,新生兒出生24h內(nèi)與幼兒出生1月后感染率進行比較,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6,P0.05)。幼兒出生6月后復查外周血HBs Ag和HBV-DNA陽性率分別為3.73%(14/375)、1.07%(4/375);幼兒出生1年后復查結(jié)果與出生6月后無差別。2 HBV S基因核苷酸同源性比較結(jié)果顯示,編號A68、A7、A7B0與參考序列AF100309的同源性分別為99.7%、99.3%、99.3%,屬于B基因型,試驗中其他標本與AF286594同源性均大于98.5%,屬于同一基因型C型;另外,母親與新生兒出生24h比較,A7與A7B0、A41與A41B0、A31與A31B0、A72與A72B0、A90與A90B0、A135與A135B0的同源性分別為100%、98.2%、100%、99.9%、99.8%、99.9%,幼兒出生后1月與6月甚至1年,基因也均無明顯變化,同源性很高。常見的基因變異有:A7與A7B0共同變異345G→A、793G→A、796G→T、799G→A,A41B0、a89、A106共同變異783G→A、592C→T,A41B0與A198共同變異508G→A,A31、A198、A219共同變異499T→C,A41與A41B0共同變異289A→T,A41基因變異302G→A、241A→G、320C→G,A68基因變異482A→G、724C→T,A41B0基因變異438T→C、776A→C、759G→C,引起相應的氨基酸變異有:A7與A7B0共同變異Y64C、I213M,A41B0與a89、A106共同變異N210S,A41氨基酸變異S50G,A68氨基酸變異V110I,A41B0氨基酸變異S95L、L208I、A202G。3所有標本Pre-S基因核苷酸同源性比較結(jié)果均在96%以上,常見的變異有:A41、A31、A135、A72共同變異2860G→A引起氨基酸變異Q4K,A7、A7B0共同變異3061C→T引起氨基酸變異P72L,A7、A41、A41B0共同變異3081T→G引起氨基酸變異G79W,還有很多突變?nèi)鏏7基因變異3059T→A,A41B0基因變異3062A→C,A7、A7B0基因變異3092G→A未引起氨基酸變異。幼兒出生后1月與6月甚至1年,基因均無變化。4 HBV X區(qū)相同基因型標本之間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6%以上,常見的變異有:A135基因變異2143A→G,A173、A226共同變異2146C→T,A31、A135共同變異2167A→G,A7、A222、A226共同變異2182G→T,A31、A72、A173、A198、A219共同變異2198T→C,均未引起氨基酸的變異。幼兒出生后1月與6月甚至1年,基因均無變化。5所有標本HBV C區(qū)核苷酸同源性比較結(jié)果均在96%以上。基因變異有:1915G→A,1936T→C,2011G→A,3205T→C,但是引起相應的氨基酸變化僅有一個D61Y。幼兒出生后1月與6月甚至1年,基因均無變化。6 HBV P區(qū)相同基因型標本之間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6%以上。P區(qū)基因變異除去與S區(qū)基因重疊部分外,仍有變異:A106、A198、A219共同變異855T→A引起氨基酸變異M573L,A106、a129共同變異876 C→T引起氨基酸變異Y579I,A41、A41B0、A90共同變異1092 C→T引起氨基酸變異Y651H,以及未引起氨基酸變異的突變A41、A41B0、A90共同變異1479C A,A41、A41B0共同變異1497 T→G。幼兒出生后1月與6月甚至1年,基因均無變化。結(jié)論:1 HBs Ag、HBe Ag、HBc Ab陽性孕婦患者HBV-DNA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HBs Ag、HBe Ab、HBc Ab陽性和其他患者;孕婦體內(nèi)HBV-DNA含量的高水平表達會增加母嬰傳播宮內(nèi)感染的機率。2新生兒出生24h內(nèi)的血清HBs Ag和HBV-DNA攜帶情況,不能作為判斷母嬰傳播宮內(nèi)感染的標準。3 HBV S基因中302G→A、345G→A引起的氨基酸變異S50G、Y64C,可能是導致母嬰傳播宮內(nèi)感染的原因。4 Pre-S、X、C、P基因片段在母嬰傳播宮內(nèi)感染標本和對照組中均有突變出現(xiàn),其突變意義還不能確定,仍需做進一步的研究。5除編號A41母子基因同源性為97.2%外,短時間內(nèi)母子HBV基因無變異。
【關(guān)鍵詞】:乙型肝炎病毒 母嬰傳播宮內(nèi)感染 HBV-DNA 基因變異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14.251
【目錄】:
- 中文摘要4-8
- 英文摘要8-13
- 英文縮寫13-14
- 前言14-16
- 材料與方法16-23
- 結(jié)果23-27
- 附圖27-32
- 附表32-41
- 討論41-44
- 結(jié)論44-45
- 參考文獻45-48
- 綜述 乙肝病毒宮內(nèi)感染機制及危險因素的研究進展48-56
- 參考文獻52-56
- 致謝56-57
- 個人簡歷5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昕,孫樹;重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學效果及不良反應的年齡分組比較[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年06期
2 李俊卿;周俊英;;免疫細胞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機制中的作用[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1年04期
3 苑峗,鄭龍芝;基因重組乙肝疫苗對不同年齡人群免疫的效果觀察[J];山東醫(yī)藥;2005年22期
4 王素萍,孔憲毅,薛淑蓮,魏俊妮,馮麗萍,白鋼鉆,馬建新;HLA-DR抗原與HBV宮內(nèi)感染關(guān)系研究[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3年07期
5 吳盛海;余道軍;陳岳明;王賢軍;童文娟;;4例乙肝表面抗原陰性乙肝病毒DNA陽性標本結(jié)果分析[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11年11期
6 顧紹慶,朱啟昒,俞蕙,費林娥,董左權(quán),浦東坡;腫瘤壞死因子-α基因多態(tài)性與乙型肝炎病毒宮內(nèi)感染易感性的關(guān)系[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4年09期
7 周艷;熊英;劉金輝;王鵬;劉發(fā)娣;龔甜;;江西地區(qū)兒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a”抗原變異分析[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2年02期
8 Yoshihiro Furuichi;Hirotake Tokuyama;Satoshi Ueha;Makoto Kurachi;Fuminori Moriyasu;Kazuhiro Kakimi;;Depletion of CD25~+CD4~+T cells (Tregs) enhances the HBV-specific CD8~+ T cell response primed by DNA immunization[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5年24期
9 ;A meta-analysis of lamivudine for interrup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1年38期
10 Elisabetta Franco;Barbara Bagnato;Maria Giulia Marino;Cristina Meleleo;Laura Serino;Laura Zaratti;;Hepatitis B: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2012年03期
,本文編號:10911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091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