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夾層腔內隔絕術后譫妄初步臨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04 04:11
本文關鍵詞:主動脈夾層腔內隔絕術后譫妄初步臨床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 本研究將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介入放射科診治的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腔內隔絕術后出現(xiàn)譫妄癥狀的患者16例與同期收治的術后未出現(xiàn)譫妄癥狀的5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對比,著重分析:1)年齡、性別、吸煙史、飲酒史、受教育程度等基線資料與腔內隔絕術后發(fā)生譫妄的關系;2)麻醉時間、手術時間、對比劑用量、炎性指標、應激激素等圍手術期臨床資料與腔內隔絕術后發(fā)生譫妄的關系;3)譫妄、非譫妄患者結局的差異。旨在分析腔內隔絕術后譫妄的發(fā)生率及危險因素,并對其病理生理機制進行初步探討,為今后的預防及診治提供幫助。 材料與方法 選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介入放射科診治的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腔內隔絕術后出現(xiàn)譫妄癥狀的16例患者作為實驗組,同期收治的術后未出現(xiàn)譫妄癥狀的50例患者為對照組。分別于術前、術后第一天采取患者外周血樣標本以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紅細胞沉降率(血沉)、皮質醇濃度。對術后出現(xiàn)譫妄癥狀的患者應用譫妄量表(中國修訂版)進行評估。使用SPSS15.0軟件對危險因子計數(shù)資料進行x2或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相關臨床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經(jīng)方差齊性檢驗后進行t檢驗。對單變量分析中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的資料項進行多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以明確術后譫妄的危險因素。雙側P<0.05判斷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本研究完成實驗組16例、對照組50例,結果發(fā)現(xiàn):(1)實驗組與對照組高齡患者比例間差異P=0.029<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1.069。(2)實驗組與對照組受教育程度的差異P=0.013,但經(jīng)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其結果無統(tǒng)計學意義。(3)實驗組與對照組術后外周血皮質醇濃度差異P=0.001<0.05,其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3.379。(4)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性別(P=0.925)、吸煙史(P=0.839)、飲酒史(P=0.254)、麻醉時間(P=0.721)、手術時間(P=0.910)、對比劑用量(P=0.654)、術前超敏C反應蛋白(P=0.565)、術前及術后血沉(P=0.640,P=0.605)、術前皮質醇(P=0.925)間無顯著差異。 結論 (1)高齡是主動脈夾層腔內隔絕術后譫妄發(fā)生的危險因素。 (2)高強度的應激反應是主動脈夾層腔內隔絕術后澹妄發(fā)生的危險因素,有效抑制患者應激反應可能會降低主動脈夾層腔內隔絕術后譫妄的發(fā)生率。 (3)外周血皮質醇是主動脈夾層腔內隔絕術后譫妄的預測指標。
【關鍵詞】:主動脈夾層 術后譫妄 危險因素 回顧性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816.2;R654.2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縮略詞對照表9-10
- 1 前言10-12
- 2 材料與方法12-17
- 3 結果17-22
- 4 討論22-32
- 5 結論32-33
- 參考文獻33-36
- 附錄1 主動脈夾層STANFORD分型標準36-37
- 附錄2 CAM—CR量表37-40
- 綜述40-48
- 參考文獻46-48
- 個人簡歷、在讀期間發(fā)表e舐畚
本文編號:3443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34436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