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肺炎喘嗽風熱閉肺證、痰熱閉肺證內治法療效評價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4-13 14:05
目的:觀察驗證小兒肺炎喘嗽急性期風熱閉肺證、痰熱閉肺證內治法的臨床療效,為進一步優(yōu)化小兒肺炎中醫(yī)診療方案奠定基礎。 方法:將120例肺炎喘嗽(風熱閉肺證、痰熱閉肺證)患兒隨機分為試驗組64例、對照組56例,對照組采用中成藥喜炎平靜滴及對癥處理,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辨證予以中藥口服,觀察兩組患兒癥狀、體征的改善情況。 結果:風熱閉肺證試驗組愈顯率為100%,痊愈率為87.5%,對照組愈顯率為95.5%,痊愈率為59.1%;痰熱閉肺證試驗組愈顯率為100%,痊愈率為82.5%;對照組愈顯率為97.1%,痊愈率為61.8%。兩證試驗組在治療后總積分比較,以及咳嗽、痰壅、氣喘、肺部啰音聽診恢復正常天數(shù)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退熱方面兩證兩組療效相當,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小兒肺炎喘嗽風熱閉肺證、痰熱閉肺證內治法療效顯著,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提要
Abstract
引言
臨床研究
一、診斷標準
(一) 西醫(yī)診斷標準
(二) 中醫(yī)辨證標準
(三) 癥狀體征量化標準
二、病例選擇
(一) 病例納入標準
(二) 病例排除標準
三、研究方法
(一) 一般資料
(二) 治療方法
(三) 觀察項目與要求
(四) 療效判定標準
(五) 安全性評價標準
(六) 不良事件輕重程度判斷標準
(七) 統(tǒng)計學方法
四、研究結果分析
(一) 總療效比較
(二) 臨床證候積分比較
(三) 主癥改善情況比較
(四) 兩證兩組次癥消失情況比較
(五) 中醫(yī)證候總療效比較
(六) 安全性觀察
討論
一、祖國醫(yī)學對小兒肺炎喘嗽的認識
(一) 肺炎喘嗽病名的認識
(二) 病因
(三) 病機
(四) 治療
二、現(xiàn)代醫(yī)學對小兒肺炎的認識
(一) 病因研究
(二) 治療研究
三、立法依據(jù)
四、方藥分析
(一) 方劑組成
(二) 組方配伍
(三) 單味藥分析
五、療效分析
(一) 療效比較
(二) 臨床癥候總積分比較
(三) 肺炎主要癥狀體征改善情況比較
六、療效機理探討
(一)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二) 止咳、化痰、平喘作用
(三) 退熱作用
(四) 免疫調節(jié)作用
結語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詳細摘要
本文編號:3953156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提要
Abstract
引言
臨床研究
一、診斷標準
(一) 西醫(yī)診斷標準
(二) 中醫(yī)辨證標準
(三) 癥狀體征量化標準
二、病例選擇
(一) 病例納入標準
(二) 病例排除標準
三、研究方法
(一) 一般資料
(二) 治療方法
(三) 觀察項目與要求
(四) 療效判定標準
(五) 安全性評價標準
(六) 不良事件輕重程度判斷標準
(七) 統(tǒng)計學方法
四、研究結果分析
(一) 總療效比較
(二) 臨床證候積分比較
(三) 主癥改善情況比較
(四) 兩證兩組次癥消失情況比較
(五) 中醫(yī)證候總療效比較
(六) 安全性觀察
討論
一、祖國醫(yī)學對小兒肺炎喘嗽的認識
(一) 肺炎喘嗽病名的認識
(二) 病因
(三) 病機
(四) 治療
二、現(xiàn)代醫(yī)學對小兒肺炎的認識
(一) 病因研究
(二) 治療研究
三、立法依據(jù)
四、方藥分析
(一) 方劑組成
(二) 組方配伍
(三) 單味藥分析
五、療效分析
(一) 療效比較
(二) 臨床癥候總積分比較
(三) 肺炎主要癥狀體征改善情況比較
六、療效機理探討
(一)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二) 止咳、化痰、平喘作用
(三) 退熱作用
(四) 免疫調節(jié)作用
結語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詳細摘要
本文編號:39531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39531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