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潤化痰法治療小兒久咳肺熱陰虛夾痰型的臨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6-10 12:12
目的:通過臨床觀察,客觀評價清潤化痰法對小兒久咳肺熱陰虛夾痰型的臨床療效,以期為臨床治療小兒久咳提供有效參考。 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對照的試驗方法,將符合小兒久咳肺熱陰虛夾痰型的診斷標準的40例受試患兒,依據(jù)年齡大小給予相應劑量的藥物,7天為一個療程,比較治療前后主要癥狀體征(咳嗽程度、咳嗽次數(shù)、咯痰情況、肺部聽診)積分變化、次要癥狀體征(咽部、扁桃體、口干、大便、舌象)積分的變化,觀察清潤化痰法的療效。 結(jié)果:總有效率為90%。經(jīng)過一個療程的治療,患兒治療前后主要癥狀體征、次要癥狀體征積分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清潤化痰法可以顯著改善患兒咳嗽咯痰等癥狀以及口干口渴、便秘等伴隨癥狀,對肺熱陰虛夾痰型久咳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論研究
1 現(xiàn)代醫(yī)學對小兒慢性咳嗽的認識
1.1 小兒慢性咳嗽的時間界定
1.2 流行病學特點
1.3 小兒慢性咳嗽常見病因
1.4 發(fā)病機理
1.5 兒童慢性咳嗽的評估和檢查
1.6 兒童慢性咳嗽的診斷流程
1.7 治療
2 中醫(yī)學對小兒久咳的認識
2.1 古代中醫(yī)學對久咳的認識
2.1.1 對病名的認識
2.1.2 病因病機
2.1.2.1 從外因論述
2.1.2.2 從內(nèi)因論述
2.1.2.3 內(nèi)外因兩方面論述
2.1.3 分因治療
2.2 現(xiàn)代中醫(yī)學對小兒久咳的治療研究進展
2.2.1 辨病辨證研究
2.2.2 專方成藥研究
2.2.2.1 補須法
2.2.2.2 祛邪法
2.2.3 其他治法研究
2.2.3.1 穴位貼敷法
2.2.3.2 穴位拔罐法
2.2.3.3 灌腸法
2.2.3.4 針灸
2.2.3.5 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
2.2.3.6 其他
第二部分 治法研究
1 小兒慢性咳嗽多由外感咳嗽久咳不愈而致
2 小兒外感后久咳肺熱陰虛夾痰型的形成
2.1 風邪襲人,肺首當其沖,故肺系疾病多見
2.2 小兒肺系疾病熱證為多,病久易成肺熱陰虛之勢
2.2.1 純陽稚陰,易于化熱
2.2.2 熱邪為患,肺陰必傷
2.2.3 肺為嬌臟,肺陰易損
2.3 肺熱陰虛證中病理產(chǎn)物痰的產(chǎn)生
2.3.1 熱邪灼津為痰
2.3.2 久咳脾虛生痰
3 立清潤化痰法,正切中病機
3.1 清泄肺熱,合以養(yǎng)陰潤燥
3.2 佐以化痰
3.3 清潤化痰中寓以通腑
3.4 病證結(jié)合、定位治療的合理應用
4 精選方藥,對癥治療
第三部分 臨床觀察
1. 研究對象
1.1 一般情況
1.2 入組前病史回顧
1.3 入組前治療
1.4 咳嗽特點
2. 研究方法
2.1 診斷標準
2.1.1 西醫(yī)診斷標準
2.1.2 中醫(yī)診斷標準(辨證分型標準)
2.2 癥狀體征積分方法
2.2.1 主要癥狀體征積分方法
2.2.2 次要癥狀體征積分方法
2.3 病例納入標準
2.4 病例剔除標準
2.5 處方組成及服藥方法
2.6 觀察指標
2.6.1 療效性指標
2.6.2 安全性指標
2.7 療效評價方法
2.8 安全性評價標準
2.9 終止和撤除臨床試驗的標準
2.9.1 終止試驗的標準
2.9.2 撤除試驗的原則
2.10 數(shù)據(jù)采集與統(tǒng)計分析方法
3. 結(jié)果
3.1 治療前后積分比較
3.2 療效判定
3.3 隨訪療效
3.4 安全性評價
3.5 病例脫落情況
4. 討論
4.1 處方解
4.2 現(xiàn)代藥理研究
4.3 中藥療效機理的探討
5 結(jié)論
6 問題與展望
附件
致謝
參考文獻
后置部分
本文編號:3832864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論研究
1 現(xiàn)代醫(yī)學對小兒慢性咳嗽的認識
1.1 小兒慢性咳嗽的時間界定
1.2 流行病學特點
1.3 小兒慢性咳嗽常見病因
1.4 發(fā)病機理
1.5 兒童慢性咳嗽的評估和檢查
1.6 兒童慢性咳嗽的診斷流程
1.7 治療
2 中醫(yī)學對小兒久咳的認識
2.1 古代中醫(yī)學對久咳的認識
2.1.1 對病名的認識
2.1.2 病因病機
2.1.2.1 從外因論述
2.1.2.2 從內(nèi)因論述
2.1.2.3 內(nèi)外因兩方面論述
2.1.3 分因治療
2.2 現(xiàn)代中醫(yī)學對小兒久咳的治療研究進展
2.2.1 辨病辨證研究
2.2.2 專方成藥研究
2.2.2.1 補須法
2.2.2.2 祛邪法
2.2.3 其他治法研究
2.2.3.1 穴位貼敷法
2.2.3.2 穴位拔罐法
2.2.3.3 灌腸法
2.2.3.4 針灸
2.2.3.5 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
2.2.3.6 其他
第二部分 治法研究
1 小兒慢性咳嗽多由外感咳嗽久咳不愈而致
2 小兒外感后久咳肺熱陰虛夾痰型的形成
2.1 風邪襲人,肺首當其沖,故肺系疾病多見
2.2 小兒肺系疾病熱證為多,病久易成肺熱陰虛之勢
2.2.1 純陽稚陰,易于化熱
2.2.2 熱邪為患,肺陰必傷
2.2.3 肺為嬌臟,肺陰易損
2.3 肺熱陰虛證中病理產(chǎn)物痰的產(chǎn)生
2.3.1 熱邪灼津為痰
2.3.2 久咳脾虛生痰
3 立清潤化痰法,正切中病機
3.1 清泄肺熱,合以養(yǎng)陰潤燥
3.2 佐以化痰
3.3 清潤化痰中寓以通腑
3.4 病證結(jié)合、定位治療的合理應用
4 精選方藥,對癥治療
第三部分 臨床觀察
1. 研究對象
1.1 一般情況
1.2 入組前病史回顧
1.3 入組前治療
1.4 咳嗽特點
2. 研究方法
2.1 診斷標準
2.1.1 西醫(yī)診斷標準
2.1.2 中醫(yī)診斷標準(辨證分型標準)
2.2 癥狀體征積分方法
2.2.1 主要癥狀體征積分方法
2.2.2 次要癥狀體征積分方法
2.3 病例納入標準
2.4 病例剔除標準
2.5 處方組成及服藥方法
2.6 觀察指標
2.6.1 療效性指標
2.6.2 安全性指標
2.7 療效評價方法
2.8 安全性評價標準
2.9 終止和撤除臨床試驗的標準
2.9.1 終止試驗的標準
2.9.2 撤除試驗的原則
2.10 數(shù)據(jù)采集與統(tǒng)計分析方法
3. 結(jié)果
3.1 治療前后積分比較
3.2 療效判定
3.3 隨訪療效
3.4 安全性評價
3.5 病例脫落情況
4. 討論
4.1 處方解
4.2 現(xiàn)代藥理研究
4.3 中藥療效機理的探討
5 結(jié)論
6 問題與展望
附件
致謝
參考文獻
后置部分
本文編號:38328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383286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