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馬蹄內翻足小腿各肌群神經(jīng)型一氧化氮合酶表達與肌纖維病理改變關系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19 18:44
目的 通過研究先天性馬蹄內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 CCF)小腿各肌群神經(jīng)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的定位、定量表達以及肌纖維的病理改變,分析nNOS的表達與肌纖維橫截面積(crosssection area,CSA)的相關性,探討nNOS表達異常在CCF神經(jīng)肌肉病變學說中的意義和作用機制,以進一步明確病因,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 方法 20例年齡6月~3歲需行手術治療的僵硬型CCF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2例,女8例;單側14例,雙側6例,平均年齡18個月。矯形手術中分別取脛前肌、腓骨短肌、脛后肌和腓腸肌肌組織0.3×0.3×0.3cm3為CCF病例組;5例年齡1~3歲無神經(jīng)肌肉病變的外傷患兒清創(chuàng)術中所獲同名健康肌肉組織為對照組。所獲標本分別行nNOS免疫組織化學染色、HE染色,光鏡下進行nNOS染色定量分析,觀察肌肉組織病理改變并測量肌纖維平均CSA,所測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并將nNOS染色強度與肌纖維平均CSA進行相關性分析。 結果 (1) nNOS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3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CCF病例組與對照組各肌群nNOS染色積分直條圖
表4CCF病例組與對照組各肌群肌纖維平均截面積比較(pm,,了土“)肌群病例組(N=20)對照組(N=5)胖腸肌脛后肌脛前肌胖骨短肌1483.52士98.916***1223.37士109.06***1532.80士97.19***1147.29士87.91幸**2617.54士96.7332554.77士117.772587.03士134.862632.49士112.22尸<0.05,**尸<0.01,***尸<0.001
正常小腿肌肉HE染色(X400)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應用神經(jīng)示蹤技術觀察先天性馬蹄內翻足大鼠腓腸肌運動神經(jīng)元的變化[J]. 宋君,馬瑞雪,吉士俊,張立軍,孫開來,趙彥艷,金春蓮. 中華小兒外科雜志. 2005(08)
[2]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神經(jīng)電生理研究[J]. 杜世新,吉士俊,潘曉麗,孫開來.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04(Z4)
[3]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深筋膜膠原的免疫組化研究[J]. 趙東風,岳勇,黃耀添,趙黎,葛杰,楊柏. 中華小兒外科雜志. 2004(02)
[4]一氧化氮和活性氧在骨骼肌收縮過程中的調節(jié)作用[J]. 劉大川. 體育與科學. 2003(02)
[5]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病因與Hox基因研究進展[J]. 王大佳,陳秋,吉士俊. 中華骨科雜志. 2002(07)
[6]一氧化氮間接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 孫素群,許霖水. 生理科學進展. 2002(02)
[7]先天性馬蹄內翻足小腿肌肉多項組織化學研究[J]. 許龍順,黃耀添,殷琦,雷偉.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1997(06)
[8]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病因學研究[J]. 吉士俊,陳秋,張成普,周永德,劉衛(wèi)東. 中華小兒外科雜志. 1996(02)
本文編號:3402139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3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CCF病例組與對照組各肌群nNOS染色積分直條圖
表4CCF病例組與對照組各肌群肌纖維平均截面積比較(pm,,了土“)肌群病例組(N=20)對照組(N=5)胖腸肌脛后肌脛前肌胖骨短肌1483.52士98.916***1223.37士109.06***1532.80士97.19***1147.29士87.91幸**2617.54士96.7332554.77士117.772587.03士134.862632.49士112.22尸<0.05,**尸<0.01,***尸<0.001
正常小腿肌肉HE染色(X400)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應用神經(jīng)示蹤技術觀察先天性馬蹄內翻足大鼠腓腸肌運動神經(jīng)元的變化[J]. 宋君,馬瑞雪,吉士俊,張立軍,孫開來,趙彥艷,金春蓮. 中華小兒外科雜志. 2005(08)
[2]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神經(jīng)電生理研究[J]. 杜世新,吉士俊,潘曉麗,孫開來.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04(Z4)
[3]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深筋膜膠原的免疫組化研究[J]. 趙東風,岳勇,黃耀添,趙黎,葛杰,楊柏. 中華小兒外科雜志. 2004(02)
[4]一氧化氮和活性氧在骨骼肌收縮過程中的調節(jié)作用[J]. 劉大川. 體育與科學. 2003(02)
[5]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病因與Hox基因研究進展[J]. 王大佳,陳秋,吉士俊. 中華骨科雜志. 2002(07)
[6]一氧化氮間接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 孫素群,許霖水. 生理科學進展. 2002(02)
[7]先天性馬蹄內翻足小腿肌肉多項組織化學研究[J]. 許龍順,黃耀添,殷琦,雷偉.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1997(06)
[8]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病因學研究[J]. 吉士俊,陳秋,張成普,周永德,劉衛(wèi)東. 中華小兒外科雜志. 1996(02)
本文編號:34021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34021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