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瀉停敷臍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的臨床觀察及對小鼠腸推進和腹瀉炎性介質(zhì)影響的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02 13:48
【摘要】:目的:1、通過對利用自制中藥劑型輪瀉停藥膏敷臍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的臨床療效觀察、輪狀病毒的轉(zhuǎn)陰率以及對相關(guān)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來說明輪瀉停藥膏敷臍對輪狀病毒性腸炎的積極治療作用;2、初步探討輪瀉停藥膏敷臍對小鼠腸推進、以及對番瀉葉所致小鼠腹瀉后炎性介質(zhì)的變化的影響,為臨床研究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提供相關(guān)理論依據(jù)。 方法:1、將門診及住院的210例輪狀病毒腸炎患兒依據(jù)就診時間隨機分為三組。其中,常規(guī)治療組60例,給予糾正脫水、電解質(zhì)紊亂、酸中毒,口服補液鹽(ORS)和抗病毒對癥治療;思密達組70例,在常規(guī)治療組的基礎(chǔ)上口服思密達治療,對1歲者1.0g/次;1-2歲1.5g/次,3次/日,用0.05L溫水(30-40℃)沖服,連續(xù)給藥7d;輪瀉停敷臍治療組80例,在常規(guī)治療組的基礎(chǔ)上用輪瀉停藥膏敷臍治療,每天1劑,每劑含有生藥量6.0g,連續(xù)給藥7d。檢測每組患兒大便性狀的恢復及止瀉時間、治療總有效率、3d及7d后糞便輪狀病毒的轉(zhuǎn)陰率、患兒血清TNF-α及IFN-γ水平的變化;2、將80只實驗小鼠隨機分為兩部分,每部分隨機分為4組,空白組,模型組,思密達組、輪瀉停藥膏組。第一部分模型組和空白組給予等量生理鹽水,思密達組(0.06g/ml)按0.02ml/g,2次/d灌服,輪瀉停藥膏組貼敷輪瀉停藥膏,按lmg/g生藥量標準給藥,1次/d,連續(xù)給藥3d后,除空白組,其他組小鼠腹腔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造成腸蠕動增快動物模型,觀測小鼠小腸酚紅的推進距離和推進率;第二部分除空白組外,其余各組灌服50%番瀉葉水煎劑,0.02ml/g,2次/d,7d后造成嚴重腹瀉模型,思密達組給予1:50的思密達溶液按0.02ml/g、2次/d灌服,輪瀉停藥膏組用法用量同上,空白組與模型組用等量生理鹽水灌服,連續(xù)用藥7d后,檢測各組小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水平的變化。 結(jié)果:1、三組患兒治療過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脫落,最終共有190例患兒完成相關(guān)研究。經(jīng)治療后,輪瀉停組的總有效率為92%,思密達組為75%,常規(guī)治療組為69.1%,三組總有效率兩兩相比較,輪瀉停組與常規(guī)組、思密達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常規(guī)組與思密達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輪瀉停組在治療1周后,患兒輪狀病毒的轉(zhuǎn)陰率較常規(guī)組、思密達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輪瀉停組患兒的病毒轉(zhuǎn)陰率明顯高于其他兩組;輪瀉停組在治療7d后患兒血清TNF-α的水平(11.41±9.35pg/ml)明顯降低,與常規(guī)組、思密達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血清IFN-γ的水平(55.13±14.56pg/ml)較常規(guī)組、思密達組升高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組患兒治療后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2、通過第一部分實驗可見,四組小鼠分別給予干預后,輪瀉停藥膏組小鼠小腸的推進距離(23.1±1.3cm)及推進率(51.1±1.4%)較思密達組和模型組差異明顯(P0.05),輪瀉停藥膏組能明顯抑制新斯的明所致小鼠小腸的運動亢進;第二部分實驗證實,輪瀉停藥膏組能有效降低番瀉葉所致嚴重腹瀉小鼠血清IL-1β(47.89±8.15 pg/ml)和TNF-α(24.79±6.45 pg/ml)的水平,與模型組及思密達組相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1、輪瀉停敷臍能有效緩解輪狀病毒腸炎患兒的腹瀉癥狀,加速輪狀病毒的轉(zhuǎn)陰,縮短病程,降低了腸道粘膜的損傷程度,具有一定調(diào)節(jié)細胞免疫的功能,治療作用比一般藥物更有效,更快捷,使用更方便;2、輪瀉停藥膏能有效緩解小鼠小腸的病理性運動亢進,保護腸粘膜免受炎性介質(zhì)的損害,具有潛在的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的療效。
【圖文】:
2.1三組患少L的大便性狀恢復時間和止瀉時間比較經(jīng)過治療后,常規(guī)治療組、思密達組和輪瀉停組的大便性狀恢復時間比較,三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F=l.031,P<0.05)(圖1),輪瀉停組分別與常規(guī)組、思密達組兩兩進行大便性狀恢復時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q二11.89、9.28, P<0.05)(表2);治療后三組間止瀉時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F=l.018,尸<0.05)(圖1),輪瀉停組分別和常規(guī)組、思密達兩組的止瀉時間比較,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q=13.26、10.45,尸<0.05)(表2)。
各組治療3天后,輪瀉停組分別與常規(guī)治療組、思密達組從顯效率方面比較,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擴二14.25,25.50,,尸<0.01)(表3),同時,思密達組與常規(guī)治療組顯效率比較,兩組間差異無顯著性(XZ二2.18,P>0.05)(圖2);而對總有效率來講,輪瀉停組分別與思密達組、常規(guī)治療組兩組比較,組間差異均有顯著性(xZ=7.33,n.44,尸<0.05),而思密達組與常規(guī)治療組總有效率比較,兩組間差異無顯著性(xZ二0.49,P>0.05)(表3)。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R725.1
本文編號:2612033
【圖文】:
2.1三組患少L的大便性狀恢復時間和止瀉時間比較經(jīng)過治療后,常規(guī)治療組、思密達組和輪瀉停組的大便性狀恢復時間比較,三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F=l.031,P<0.05)(圖1),輪瀉停組分別與常規(guī)組、思密達組兩兩進行大便性狀恢復時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q二11.89、9.28, P<0.05)(表2);治療后三組間止瀉時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F=l.018,尸<0.05)(圖1),輪瀉停組分別和常規(guī)組、思密達兩組的止瀉時間比較,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q=13.26、10.45,尸<0.05)(表2)。
各組治療3天后,輪瀉停組分別與常規(guī)治療組、思密達組從顯效率方面比較,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擴二14.25,25.50,,尸<0.01)(表3),同時,思密達組與常規(guī)治療組顯效率比較,兩組間差異無顯著性(XZ二2.18,P>0.05)(圖2);而對總有效率來講,輪瀉停組分別與思密達組、常規(guī)治療組兩組比較,組間差異均有顯著性(xZ=7.33,n.44,尸<0.05),而思密達組與常規(guī)治療組總有效率比較,兩組間差異無顯著性(xZ二0.49,P>0.05)(表3)。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R725.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肇寅,齊錦,楊輝,王承訓,葉青,馬莉,唐景裕,何愛華,杜曾慶,謝健屏,盧亦愚,吳海燕,章菁,林思恩,謝華萍;我國1998~1999年流行的嬰幼兒腹瀉輪狀病毒的分型研究[J];病毒學報;2001年01期
2 韋立功;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的藥物治療現(xiàn)狀[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1年02期
3 夏群;陳蘭舉;;輪狀病毒感染和細胞因子相關(guān)性研究進展[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9年01期
4 焦紅軍;黨參的藥理作用及其臨床應用[J];臨床醫(yī)學;2005年04期
5 王中芳;徐建春;;兩種檢測嬰幼兒腹瀉輪狀病毒抗原的方法學比較[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0年02期
6 熊炎斌,張瑞芳,黃星星;五味子浸出液防齲的實驗研究和臨床療效觀察[J];口腔醫(yī)學縱橫;2000年04期
7 柳頤齡;金玉;劉欣琪;秦仲達;;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血清中IL-2、IL-15及TNF-α含量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小兒急救醫(yī)學;2006年03期
8 張子理,陳蔚文;黨參、黃芪、白術(shù)提取物配伍應用對小腸上皮細胞增殖的影響[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9 張艷;魏海濤;陳元鼎;;輪狀病毒疫苗的研究進展[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10年07期
10 李建軍,劉作義;細胞因子與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的關(guān)系[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3年07期
本文編號:26120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6120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