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劑量托吡酯對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腦損傷腦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3-30 07:41
【摘要】: 研究背景 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疾病,是導致新生兒死亡和遠期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障礙的重要因素。由于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對其損傷后的治療仍無有力措施。探討發(fā)病機制并在其關鍵分子上進行有效干預,對于改善HIE預后,提高人口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托吡酯(topiramate,TPM),是一種高效新型抗癲癇藥,大量實驗表明其在腦損傷后腦保護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托吡酯在保護缺氧缺血性腦損傷(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未來有可能用于臨床治療HIBD。但是關于托吡酯腦保護作用的具體機制、給藥劑量及藥物副作用等目前研究較少。 膠質細胞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是TGF-β超家族的一個新亞族成員,發(fā)揮著多效能的神經營養(yǎng)作用,并且在改善和促進損傷后的神經元修復和再生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腦缺氧缺血可能是腦內GDNF分泌增加的啟動因素之一,本課題組前期通過對7日齡的Wistar大鼠研究發(fā)現(xiàn),HIBD假手術組偶見GDNF表達;單純缺氧缺血組GDNF于缺氧缺血后12h開始上升,第2d進一步升高,第3d達高峰,第5d有所回落。 有研究表明,星形膠質細胞除了表達Na~+和Ca~(2+)通道以外,GluR及GABAR在其細胞膜表明亦有表達,鑒于托吡酯具有抑制Na~+或/和Ca~(2+)通道激活以及調節(jié)腦內GluR及GABA平衡之功效。因此,我們推測托吡酯有可能通過作用于星形膠質細胞表達的相應受體,達到保護星形膠質細胞,促進GDNF的分泌,進而起到保護神經元的作用。本課題組的前期研究已證實這一點,我們的研究顯示:不同時間托吡酯給藥后觀察組GDNF的分泌量具有差異性。 本課題組前期研究已證明托吡酯用于HIBD的治療時間窗較短,為缺氧缺血后2h之內,且預防用藥優(yōu)于損傷后用藥;托吡酯的腦保護作用與GDNF的分泌增加有直接關系。許多動物實驗研究顯示托吡酯對腦缺血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劑量多在50mg/kg-200mg/kg之間,并未產生損傷邊緣系統(tǒng)及影響骨骼發(fā)育等副作用。本課題通過建立HIBD動物模型,借助觀察腦損傷后給予不同劑量托吡酯對腦組織病理學改變、GDNF動態(tài)表達水平等方面的影響,進一步探討托吡酯腦保護作用的機制、用藥劑量,為托吡酯臨床治療HIE提供強有力的理論和試驗依據(jù),為HIE的治療開辟一條新的道路。 目的 1.觀察新生大鼠各處理組相同時間點腦組織的病理學改變。 2.觀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腦損傷后GDNF表達水平的動態(tài)變化及不同劑量托吡酯干預對GDNF表達的影響。 3.探討托吡酯腦保護作用的機制。 方法 1.120只新生7日齡Wistar大鼠隨機分為假手術組、單純缺氧缺血組及托吡酯治療組,托吡酯治療組根據(jù)不同給藥劑量分為50mg/kg、100mg/kg及150mg/kg治療組。 2.建立HIBD動物模型。 3.給藥及處理方法 (1)托吡酯治療組:將托吡酯溶于注射用水配成2%溶液,采用小型灌胃器灌胃。不同劑量托吡酯治療組分別于手術前30min給予1次、HIBD模型建成后即刻給予1次、之后每隔12h各一次,直至第5d。 (2)單純缺氧缺血組和假手術組同一時間點給予等體積的生理鹽水。 (3)各組均在缺氧缺血后12h、2d、3d、5d分別處死1/4的動物。 4.應用HE染色、免疫組織化學(Immunocytochemistry)及Western Blotting等試驗方法,觀察和測定研究指標。 結果 1.HE染色結果假手術組腦組織結構層次清晰,細胞輪廓清楚,核居中,尼氏體位于核周邊;單純缺氧缺血組在缺氧缺血后12h缺血側皮質、紋狀體出現(xiàn)輕微的病理變化,第2d病變最嚴重,表現(xiàn)為皮質、紋狀體、海馬、丘腦大片壞死區(qū),第3d病變減輕,出現(xiàn)膠質細胞增生,第5d基本上未見破裂細胞,出現(xiàn)大片膠質瘢痕;50mg/kg、100mg/kg和150mg/kg托吡酯治療組術后12h上述部位病變不明顯,第2d出現(xiàn)輕微病變,表現(xiàn)為極少數(shù)細胞間隙增寬,細胞核濃縮,第3d、5d未見明顯病灶;其中150mg/kg托吡酯治療組腦損傷減輕程度較100mg/kg托吡酯治療組明顯,而100mg/kg托吡酯治療組又優(yōu)于50mg/kg托吡酯治療組,50mg/kg托吡酯治療組較單純缺氧缺血組腦損傷程度減輕。 2.免疫組織化學假手術組僅見較少的GDNF陽性細胞表達,著色較淺,稀疏地分布于整個大腦皮質、紋狀體、海馬,雙側對稱,各時間點上檢測未見明顯的動態(tài)變化;單純缺氧缺血組和托吡酯各治療組非缺血側GDNF陽性細胞染色的程度、數(shù)量及變化情況均類似于假手術組;單純缺氧缺血組缺血側皮質GDNF陽性細胞在損傷后12h開始表達,第2d進一步上升,第3d達高峰,第5d基本恢復正常,僅見極少量的GDNF表達;50mg/kg、100mg/kg和150mg/kg托吡酯治療組缺血側皮質在損傷后12h即可見較多GDNF表達,第2d進一步增加,第3d達高峰,第5d有所減少,但還可見較多的表達,且150mg/kg托吡酯治療組GDNF的表達尤為明顯,托吡酯治療組在每個時間點上GDNF的表達均明顯高于單純缺氧缺血組(P<0.05)。GDNF的表達增加與托吡酯成劑量正相關,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各時相點相比均P<0.05)。 3.Western blotting單純缺氧缺血組與托吡酯各處理組均有GDNF蛋白表達條帶,150mg/kg托吡酯治療組蛋白表達明顯高于單純缺氧缺血組,100mg/kg托吡酯治療組稍弱,50mg/kg托吡酯治療組較差。應用生物凝膠電泳圖像分析系統(tǒng)(Alphaimager2200)掃描定量,通過計算出各組蛋白表達的相對積分值作出蛋白的相對含量,經過統(tǒng)計學處理發(fā)現(xiàn):50mg/kg、100mg/kg和150mg/kg托吡酯治療組各時間點上蛋白表達均高于單純缺氧缺血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GDNF的表達增加與托吡酯成劑量正相關,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各時相點相比P均<0.05)。 結論 1.托吡酯可以明顯減輕缺氧缺血導致的腦細胞水腫、液化、壞死,發(fā)揮較好的腦保護作用,托吡酯對神經元的保護作用呈劑量正相關。 2.托吡酯可使缺氧缺血性腦損傷后GDNF表達升高,其表達升高程度與托吡酯呈劑量正相關。 3.增加膠質細胞分泌GDNF可能是托吡酯腦保護作用機制之一。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R722.1
本文編號:2607258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R72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廣斌;張毅;陸羨;;促紅細胞生成素對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腦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6年04期
2 譚曉冬,孫若鵬,牛培新,許尚臣,張亞軍;妥泰對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腦損傷保護作用的探討[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2年02期
3 邵肖梅;;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診治進展及相關問題[J];臨床兒科雜志;2007年03期
4 陳惠金;早產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標準探討[J];臨床兒科雜志;2004年11期
5 陳惠金,周建德,周澤漢,周偉,吳圣楣;新生大鼠腦缺氧缺血損傷模型的制備[J];上海實驗動物科學;1999年03期
6 史源;李華強;;高壓氧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國內外研究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6年14期
7 王迎紅,朱長連;促紅細胞生成素通過早產兒血腦脊液屏障的觀察[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5年10期
8 康文清;朱長連;熊虹;程秀永;王小陽;;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療效[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6年02期
9 劉玲,楊于嘉,文秋生,王鴻娟,王多德;高壓氧治療對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腦損傷模型的保護作用[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5年06期
10 周文浩!200032上海,邵肖梅!200032上海,張旭東!200032上海,陳超!200032上海,秦梅!200032上海,樊紹曾!200032上海;選擇性頭部降溫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傷的初步評價[J];中華兒科雜志;2001年04期
,本文編號:26072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6072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