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兒科論文 >

臍帶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參考范圍的建立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8-15 14:37
【摘要】:一、研究背景 新生兒較年長兒易于出血,約50%新生兒出生時有出血的臨床表現,其原因包括血小板數量和(或質量)異常、血管壁異常,以及凝血系統(tǒng)異常。后者又包括遺傳性及繼發(fā)性凝血因子缺乏,是引起新生兒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嚴重者因顱內出血致死或遺留中樞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由于新生兒時期出血性疾病的病因復雜,臨床表現多樣且無特異性,約1/3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癥患兒缺乏明確的家族史,因此,早期診斷不易。凝血因子水平檢測是診斷及鑒別診斷的重要依據。 與年長兒及成人比較,新生兒期凝血因子水平有一定的特點。首先,新生兒處于相對低凝狀態(tài):在胎兒第10~11周凝血因子開始合成,在第19~27周胎血中已能檢出全部凝血因子,其水平隨胎齡增加而增加,但是,直至出生時仍低于正常成人;其次,,生后凝血系統(tǒng)發(fā)育迅速,凝血因子水平處于動態(tài)變化過程之中,且各凝血因子水平的發(fā)育不盡一致。 基于上述原因,需要建立不同時期的、符合統(tǒng)計學要求的凝血因子水平參考值范圍,并探討影響凝血因子水平的因素,以期為出血性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 臍帶血取材方便,且在生后即可獲得。但臍帶血凝血因子水平如何?與生后凝血因子水平的動態(tài)變化有無關系?能否預測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這是本研究期望回答的問題。 復習文獻,目前有關臍帶血凝血因子水平的研究報道不多,由于各研究的樣本量、研究對象的入選條件、檢測方法、統(tǒng)計學方法,乃至研究對象的種族等不同,研究結果也不盡一致。有關臍帶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影響因素的研究則更少,且選取的影響因素較少,尚不能全面、系統(tǒng)地反映孕母圍產期情況及新生兒出生時的生理、病理因素對臍帶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影響。 二、研究目的 通過檢測新生兒臍帶血中凝血因子水平活性水平,建立正常新生兒臍帶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參考范圍,并初步探討孕母妊娠期情況及新生兒出生時的生理及病理狀況對臍帶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影響。 三、研究內容 (一) 檢測臍帶血八種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包括凝血因子II(Factor II,FII)、FV、FVII、FVIII、FIX、FX、FXI和FXII。 (二) 建立正常新生兒臍帶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參考范圍。 (三) 分析孕母及胎兒/新生兒出生時的生理及病理狀況對對臍帶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影響。 四、研究方法 (一)調查問卷設計及使用 本研究問卷主要依據醫(yī)學統(tǒng)計學中問卷設計的原則、內容、設問方式及注意事項,并結合本研究的目的及其背景而進行設計。分為新生兒基本信息、出生情況、母親孕期情況和家庭成員健康情況等四部分共51個問題。使用問卷前進行了小規(guī)模的預實驗,針對受試者不易回答的問題進行修改,確保調查問卷的適用性和可信性。通過現場調查和查閱病歷結合的方式完成調查問卷的填寫。 (二)研究對象 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中心產科出生的新生兒及其母親。 (三)標本的采集、處理及檢測 1.標本采集及處理新生兒臍帶結扎后即刻采取臍靜脈血3.6ml,平分入2管真空采血管(1:9枸櫞酸鈉抗凝)內,立即上下顛倒混勻,30min內進行離心,吸取上層血漿置-80℃保存?zhèn)溆谩?2.建立標準曲線 以CA-1500全自動凝血分析儀及其配套的通用凝血定標血漿分別制定FII、FV、FVII、FVIII、FIX、FX、FXI和FXII等八種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標準曲線。 3.實驗質量控制 每次檢測臍帶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之前,先行實驗質控。以CA-1500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檢測與儀器配套的正常質控血漿(即凝血質控血漿N)和患者質控血漿(即凝血質控血漿P)的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如其結果在試劑說明書提供的參考范圍內,則符合實驗質控要求。 4.臍帶血凝血因子活性的檢測檢測前將保存于-80℃的冰凍臍帶血血漿置37℃水浴箱內快速解凍,再依照CA-1500全自動凝血分析儀的說明書步驟,檢測臍帶血血漿中FII、FV、FVII、FVIII、FIX、FX、FXI和FXII等八種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 (四)數據錄入 每份臍帶血標本以對應標本編號及對應孕母的住院號為識別標記。調查問卷中,以開放式提問的填寫信息(如孕母的姓名、住址和聯系方式等)以文本形式錄入Excel文件;以封閉式提問的選擇信息(如出生情況、分娩方式和出生后Apgar評分等)則以對應答案的編碼數字形式錄入Excel文件;每份臍帶血八種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檢測結果錄入Excel文件中,置于相應的孕母及其新生兒問卷調查信息之后。錄入調查問卷的信息和檢測數據需經2人分別核實2次,以確保錄入的數據準確、完整和真實。 (五)正常新生兒臍帶血凝血因子水平參考范圍的確定 1.研究例數的確定根據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xié)會(Clinical and Libratorystandards Institute,CLSI)C28-A3文件[7]要求,建立正常參考范圍所需研究例數至少120例。本研究首先確定正常新生兒的入選條件,再從上述所有受檢對象中篩選出符合正常新生兒入選條件者,統(tǒng)計分析其臍帶血凝血因子水平的檢測結果,確定正常新生兒臍帶血凝血因子水平的參考范圍。 2.正常新生兒的入選條件①孕母年齡35周歲;②孕母無血液系統(tǒng)疾病病史及其家族史;③孕母無妊娠并發(fā)癥,且產前未使用過任何藥物(包括妊娠并發(fā)癥相關藥物和維生素K制劑等);④新生兒為單胎、順產娩出;⑤37周≤新生兒胎齡42周;⑥2500g≤出生體重≤4000g,均為適于胎齡兒;⑦新生兒無宮內窒息史,出生后1分鐘Apgar評分7分,且出生后5分鐘Apgar評分7分;⑧新生兒出院前體溫、進食、睡眠正常,無出血傾向。 3.統(tǒng)計分析及正常新生兒臍帶血凝血因子水平參考范圍的確定運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正常新生兒臍帶血各種凝血因子活性水平檢測結果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數據,確定其95%參考范圍雙側采用“x-1.96s~x+1.96s”,單側上限“x+1.96s”,單側下限“x-1.96s”;99%參考范圍雙側為“x-2.58s~x+2.58s”,單側上限為“x+2.58s”,單側下限為“x-2.58s”。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數據用百分位數表示,確定其95%參考范圍雙側為P2.5~P97.5,單側上限為P95,單側下限為P5;99%參考范圍雙側為P0.5~P99.5,單側上限為P99,單側下限為P1。 (六)影響臍帶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因素分析 1.影響因素的選擇 (1)孕母妊娠期因素①孕母年齡;②圍產期感染;③妊娠期病原學檢測;④妊娠合并糖尿。℅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⑤妊娠合并婦科疾;⑥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2)胎兒/新生兒因素①胎齡;②性別;③出生體重;④分娩方式;⑤多胎妊娠;⑥宮內缺氧;⑦其他內、外科疾;⑧出血性疾病家族史。 2.臍帶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影響因素分析運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各組影響因素中臍帶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檢測結果進行正態(tài)性及方差齊性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對于符合正態(tài)性分布及方差齊的數據采用t檢驗方法,對于不符合正態(tài)性分布及方差不齊的數據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方法,以α=0.05為檢驗水準,比較各影響因素組與正常新生兒組的臍帶血血漿中FII、FV、FVII、FVIII、FIX、FX、FXI和FXII等八種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差異,分析孕母妊娠期及新生兒出生時的生理及病理狀況對對臍帶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影響。 五、研究結果 (一)調查問卷的使用情況 本研究共收集新生兒臍帶血291份,其所對應的孕(產)婦全部接受了問卷調查,問卷回收率100%。通過現場調查與查閱病歷,取得調查問卷中所有問題的信息。 (二)臍帶血采集結果 本研究共收集新生兒臍帶血291份,其中正常新生兒臍帶血136份,剖宮分娩組31份,宮內缺氧組30份,雙胎妊娠組25份,GDM組13份,早產兒組12份,妊娠合并婦科疾病組10份,巨大兒組10份,高齡初產組8份,圍產期感染組8份,孕母或新生兒同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因素異常者7份,新生兒于出生后1小時內因全身嚴重變形搶救無效死亡1份。 (三)標準曲線及實驗質量控制結果 建立了八種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相應的標準曲線(見圖2)。本研究所采集的291份臍帶血標本分5次進行檢測,共進行了5次實驗質量控制,每次質控結果均在試劑說明書提供的參考范圍以內,符合實驗質量控制的要求。 (四)臍帶血血漿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參考范圍 檢測FII、FV、FVII、FVIII、FIX、FX、FXI及FXII等八種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其95%參考范圍(雙側)分別為27.04~49.02、53.30~116.40、27.80~56.70、19.16~113.06、19.85~35.65、24.20~48.00、24.40~42.20及9.20~54.60;99%參考范圍(雙側)分別為23.56~52.50、53.30~116.40、27.80~56.70、4.31~127.91、17.35~38.15、24.20~48.00、24.40~42.20及9.20~54.60。 (五)臍帶血凝血因子水平的影響因素 1.孕母妊娠期情況對臍帶血凝血因子水平的影響高齡初產組與適齡初產組比較,前者FII和FIX的活性水平均較高(p=0.009、0.028);圍產期感染組與圍產期非感染組比較,前者的FXI較低(p=0.042);GDM組與非GDM組比較,兩組各凝血因子水平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妊娠合并婦科疾病組與妊娠無合并婦科疾病組比較,前者的FVIII較低(p=0.043),FII、VII、和FX較高(p=0.032、0.024、0.022)。本研究所收集樣本中無符合病原學檢查陽性組、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組的入選條件者。 2.新生兒生理、病理狀況對臍帶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影響正常男、女新生兒臍帶血凝血因子水平的差異缺乏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早產兒組與足月兒組比較,前者FII、FV、FIX和FXI的活性水平較低(p=0.031、0.037、0.000、0.002);巨大兒組與出生體重正常組比較,前者的FII和FVII較高(p=0.043、0.043);剖宮分娩組與自然陰道分娩組比較,前者的FVIII較低(p=0.004);雙胎妊娠組與單胎妊娠組比較,前者的FVIII、FIX和FXI較低(p=0.002、0.000、0.028);宮內缺氧組與無宮內缺氧組比較,前者的FII和FVIII較低(p=0.032、0.012)。 六、結論 1.正常新生兒臍帶血FII、FV、FVII、FVIII、FIX、FX、FXI及FXII等八種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95%參考范圍(雙側)分別為27.04~49.02、53.30~116.40、27.80~56.70、19.16~113.06、19.85~35.65、24.20~48.00、24.40~42.20及9.20~54.60;99%參考范圍(雙側)分別為23.56~52.50、53.30~116.40、27.80~56.70、4.31~127.91、17.35~38.15、24.20~48.00、24.40~42.20及9.20~54.60。其中FVIII活性水平低于國外文獻的報道,但與國內樓金吐等[1]報道結果一致;FXII活性水平也低于國外文獻報道的臍帶血水平[2,3,4],亦與國內文獻[1,5,6]報道的健康足月兒臍帶血水平接近。 2.本研究顯示,除孕母患GDM及新生兒性別外,其余因素對臍帶血部分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存在一定影響:高齡孕婦臍帶血FII和FIX活性水平均較高;圍產期感染者FXI較低;妊娠期合并子宮肌瘤者FVIII較低,FII、VII、和FX較高;早產兒FII、FV、FIX和FXI較低;出生體重4.00kg者FII和FVII較高;宮內窘迫伴羊水II~III度渾濁者FII和FVIII較低;剖宮產分娩者FVIII較低;雙胎妊娠足月新生兒FVIII、FIX和FXI較低。 3.上述研究結果與國內外研究報道不盡一致,分析可能與各研究中研究對象的入選標準、例數、檢測方法、凝血因子自身的特點、種族等等因素有關。 本研究在建立臍帶血凝血因子水平參考范圍時,共采集臍帶血136例,明顯多于目前國內外文獻報道的樣本量,符合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xié)會(Clinical andLib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C28-A3文件[7]要求。在分析影響臍帶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因素時,所考慮的影響因素也較目前文獻報道全面。期望本研究結果能較為客觀地反映我國新生兒臍帶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廣州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72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樓金吐,孔宏偉,俞錫林;新生兒凝血因子水平及其意義[J];臨床檢驗雜志;1995年04期

2 張紀平,蔡寶珍,韓玉蘭,金敏榮,張文娟,吳春英;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及凝血因子的研究[J];新生兒科雜志;2001年04期

3 韓炳超;楊緒慶;王少峰;;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對早產兒凝血功能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0年03期

4 孔宏偉,孫瓊,樓金吐;一周內足月新生兒凝血因子水平的研究[J];中華血液學雜志;1995年09期

5 謝炳壽,葉玲麗,胡理明;新生兒臍血血漿凝血因子活性測定[J];浙江實用醫(yī)學;1997年06期



本文編號:218450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18450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34e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