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5年西安市圍產(chǎn)兒出生缺陷的流行特征
本文選題:圍產(chǎn)兒 切入點:出生缺陷 出處:《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了解西安市圍產(chǎn)兒出生缺陷的動態(tài)流行特征,為今后出生缺陷預防工作的重點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對2010-2015年西安市所有產(chǎn)科醫(yī)院上報的出生缺陷資料進行統(tǒng)計描述。結(jié)果出生缺陷平均發(fā)生率為89.62/104(87.50/104,91.74/104),缺陷發(fā)生率逐年上升(χ~2=157.13,P0.01)。出生缺陷發(fā)生率位于前5位的依次為:先天性心臟病(26.53/104)、多指(趾)(13.10/104)、總唇腭裂(11.42/104)、神經(jīng)管缺陷(6.06/104)、先天性腦積水(5.08/104),共占出生缺陷總數(shù)的69.39%。其中,先天性心臟病的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χ2=837.65,P0.01)。出生缺陷發(fā)生率城市高于農(nóng)村(OR=1.108,95%CI:1.056~1.162),男嬰高于女嬰(OR=1.151,95%CI:1.097~1.208),母親年齡20歲(OR=1.764,95%CI:1.532~2.032)和母親年齡≥35歲(OR=1.283,95%CI:1.179~1.395)也是缺陷兒發(fā)生的危險因素。缺陷兒以活產(chǎn)居多(72.54%),通過超聲和臨床診斷的病例各占52.83%和46.24%,產(chǎn)前診斷率為33.20%。結(jié)論西安市2010-2015年圍產(chǎn)兒出生缺陷發(fā)生率總體有增加的趨勢,應不斷提高各監(jiān)測點的產(chǎn)前診斷能力,從而降低本地區(qū)的缺陷發(fā)生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zhì)。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perinatal defects in Xi'an. Methods the data of birth defects reported by all obstetrical hospitals in Xi'an from 2010 to 2015 were statistically described. Results the average incidence of birth defects was 89.62 / 104 / 87.50 / 104 / 91.74 / 104 / 104,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birth defects in the first five places was 26.53%, 10.4%, 13.10%, 11.42%, 6.06%, 6.06%, 5.08% 104%, respectively, which accounted for 69.39% of the total number of birth defect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ngenital hydrocephalus was 5.08% 104%, which accounted for 69.39% of the total number of birth defects, and the total cleft lip and palate were 11.42% 10 4%, the nerve tube defects were 6.06% 10 4, and congenital hydrocephalus 5.08% 104%, among them, the incidence of congenital hydrocephalus was 5.08% 104%. The incidence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蠂 2 / 837.65i / P 0.01.The incidence of birth defects in urban areas is higher than that in rural areas: 1.10895 CI: 1.0561.162%, in males 1.15195CI: 1.09771.208, in mothers 20 years old OR1.76495CIW 1.5322.032) and in the cases of mothers over 35 years old: OR1.28395CICell 1.17995 / 1.395. the risk factors for the occurrence of defects are also found in the cases of infa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OR 1.76495 / 95 CI: 1.5322.32) and their mothers aged more than 35 years (OR1.28395CImember 1.179 / 1.395). The number of cases diagnosed by ultrasound and clinical diagnosis was 52.83% and 46.24.The prenatal diagnosis rate was 33.200.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perinatal defects in Xi'an from 2010 to 2015 is increasing. The ability of prenatal diagnosis should be improved continuousl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level of defect occurrenc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birth population.
【作者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流行病與衛(wèi)生統(tǒng)計學系;西安市婦幼保健院;
【基金】:陜西省衛(wèi)計委出生缺陷防治課題(No.sxwsjswzfcght2016-01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81230016)~~
【分類號】:R17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廖水珍,姜佩萍;韶關市出生缺陷監(jiān)測結(jié)果分析[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00年02期
2 唐貴忠;我國人口出生缺陷狀況及干預措施的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1年07期
3 叢玉英,王茜云,王蔭紅;1998~2000年淄博市出生缺陷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2年04期
4 龔麗艷,李向東;2001年湖北省出生缺陷資料分析[J];湖北預防醫(yī)學雜志;2002年05期
5 朱山林,毛金觀,陳華浙;嘉興市1996~2000年出生缺陷資料分析[J];預防醫(yī)學文獻信息;2002年05期
6 賈士美,房興仁;淺談出生缺陷與出生缺陷干預工程[J];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02年05期
7 崔麗芳;棗莊地區(qū)出生缺陷相關因素的探討及干預措施[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2年04期
8 趙慶國,譚曉嫦,田豐蓮,陳勇鋒,姜紅;廣東省出生缺陷變化趨勢及防治策略選擇[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02年09期
9 岳峰青;2002年太原市6城區(qū)出生缺陷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3年11期
10 曹敬亮,劉憲剛,高繼存;3190名0~7歲兒童出生缺陷調(diào)查分析[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麗瓊;賀曉艷;岳佳;楊美英;文玉婷;;通?h1996~2006年出生缺陷調(diào)查研究[A];玉溪市第十五屆兒科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山西省出生缺陷現(xiàn)狀、成因及干預對策研究(分報告之一)[A];2009—2010中國生產(chǎn)力發(fā)展研究報告[C];2010年
3 謝立春;鐘于玲;劉青玲;馮琪;于紅;夏霽瓊;;深圳市0-5歲兒童出生缺陷調(diào)查分析[A];中國優(yōu)生科學協(xié)會2004年優(yōu)生科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4年
4 劉素蘭;李文孝;;降低出生缺陷的干預措施與效果分析(摘要)[A];中國優(yōu)生科學協(xié)會2004年優(yōu)生科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4年
5 趙心亮;魏慶;張蕊;齊巖;宮建國;鐘南;;北京市海淀區(qū)05-07年出生缺陷的調(diào)查[A];中國優(yōu)生優(yōu)育協(xié)會第四屆全國學術論文報告會暨基因科學高峰論壇論文專輯[C];2008年
6 胡崇高;;浙江省預防出生缺陷及殘疾[A];2011中國婦產(chǎn)科學術會議暨浙江省計劃生育與生殖醫(yī)學學術年會暨生殖健康講習班論文匯編[C];2011年
7 祝軻;任榕娜;;出生缺陷476例臨床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七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12年
8 于俊榮;李斌斌;宋淑秀;孟慶蓮;;河北省0~6歲兒童出生缺陷風險因素調(diào)查與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計劃生育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9 鄒鳴飛;孫躍宏;屈煜;錢瑩瑩;蔣燕萍;舒立波;;出生缺陷危險因素與對策研究[A];浙江省第二十屆基層衛(wèi)生改革與發(fā)展學術會議大會論文集[C];2012年
10 邱麗倩;;浙江省預防出生缺陷策略與前景[A];2013浙江省醫(yī)學遺傳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減少出生缺陷 提高人口素質(zhì)[N];家庭醫(yī)生報;2003年
2 鄭曉瑛;出生缺陷急待干預[N];人民日報;2003年
3 魏萍;有出生缺陷要在第一時間上報[N];健康報;2007年
4 記者 盧素仙;北京開展預防出生缺陷宣傳活動[N];科技日報;2007年
5 盟婦兒工委辦;我盟開展健康寶寶、幸福家庭——預防出生缺陷系列宣傳活動[N];錫林郭勒日報;2007年
6 李如一;“預防出生缺陷”首府開講座[N];伊犁日報(漢);2007年
7 通訊員 孫國根邋記者 陳青;復旦成立出生缺陷研究中心[N];文匯報;2008年
8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殖健康與人口科學研究中心 鄭曉瑛 宋新明;加強孕前—圍孕保健 預防出生缺陷[N];中國人口報;2008年
9 鄧曉洪;快去咨詢?nèi)绾伪苊獬錾毕輀N];成都日報;2008年
10 安康市計生局 陳太新;我市人口出生缺陷發(fā)生狀況與對策[N];安康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建瓊;湖北省主要出生缺陷的流行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張紹強;深圳市龍崗區(qū)圍生兒出生缺陷流行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陳英耀;我國主要出生缺陷的疾病負擔和預防措施的經(jīng)濟學評價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4 代禮;出生缺陷家系收集及并指(趾)多指(趾)畸形的HOXD13基因突變分析[D];四川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羋靜;蚌埠地區(qū)0~5歲兒童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學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8年
2 繆凡;海島出生缺陷患病及影響因素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3 陳鳴鳴;新生兒出生缺陷影響因素及近5年變化趨勢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4 郭瑤琴;基于彈性網(wǎng)絡的出生缺陷多維地理環(huán)境因子探索分析[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08年
5 修曉燕;福建省出生缺陷特征與變化趨勢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8年
6 祝軻;出生缺陷的臨床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張海濤;吉林省2003~2008年出生缺陷流行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8 陳巖巖;2010-2013年某市氣象因素與大氣污染和出生缺陷關系的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9 湯俊;氣象因素和大氣污染物暴露與圍生兒出生缺陷關聯(lián)的橫斷面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4年
10 萬素馨;我國出生缺陷影響因素研究的系統(tǒng)評價[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6223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1622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