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題節(jié)目的構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22 08:49
電視專題節(jié)目作為中國電視特有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不僅僅局限于展現(xiàn)人物本身,更著重于人物背后的故事內涵和意義,在一定程度上對受眾產生積極影響。隨著各類不同題材電視節(jié)目的熱播,受眾對于節(jié)目的制作內容和制作方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電視人物專題節(jié)目的制作面臨創(chuàng)新變革。本論題主要從三個層面的內容對人物專題節(jié)目展開論述:第一個層面是人物設置,按照人物身份和視角的不同,專題節(jié)目中的人物設置主要是由主人公和知情人兩類人物構成,主人公單一化的個體記憶和知情人多維度的群體記憶相輔相成,共同致力于還原構建生動立體的人物;第二個層面是情節(jié)安排,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需要具備沖突和懸念兩個重要的元素,尖銳與對立的沖突設置達到創(chuàng)作者想告知和受眾想知道之間的平衡,懸念的原因和結果激發(fā)事件結果的好奇;第三個層面是場景構建,現(xiàn)代化舞臺空間的談話現(xiàn)場和原生態(tài)地理空間的生活現(xiàn)場作為人物專題節(jié)目的重要場景,更好的突出人物,傳達更多的信息。本課題結合不同類型的人物專題節(jié)目,總結人物專題節(jié)目在節(jié)目構成方面的共性,并結合自己在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的節(jié)目制作經驗,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對人物專題節(jié)目的創(chuàng)新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章來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蘇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1.2 本課題的實際意義與價值
1.2 主要內容與觀點、基本思路與方法
1.2.1 主要內容與觀點
1.2.2 基本思路與方法
第二章 人物專題節(jié)目的人物設置
2.1 主人公:從高大全到平民化
2.1.1 事件的講述者:單一化的個體記憶
2.1.2 把控整體節(jié)奏:情感的建構與表達
2.2 知情人:從說教到敘事
2.2.1 講述的補充者:多維度的群體記憶
2.2.2 推動故事進程:真相的揭蔽與解讀
第三章 人物專題節(jié)目的情節(jié)安排
3.1 沖突:尖銳與對立
3.1.1 觸動情感共鳴
3.1.2 達到“想告知”與“想知道”之間的平衡
3.2 懸念:提問與解答
3.2.1 因與果:鋪墊特定物件的意象
3.2.2 得與失:激發(fā)事件結果的好奇
第四章 人物專題節(jié)目的場景構建
4.1 談話現(xiàn)場:現(xiàn)代化舞臺空間
4.1.1 對話:話語空間的溝通與補充
4.1.2 細節(jié):影像空間的捕捉與傳達
4.2 生活現(xiàn)場:原生態(tài)地理空間
4.2.1 原狀:表象與本質的呈現(xiàn)與認知
4.2.2 還原:情境與空間的再現(xiàn)與審美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情景再現(xiàn)”與紀錄片的“真實性”——以歷史文獻紀錄片《梅蘭芳》為例[J]. 周廣菊. 中國電視(紀錄). 2012(05)
[2]情景再現(xiàn)——真實和虛構的較量[J]. 杜穎聰. 電視研究. 2010(05)
[3]電視調查性報道中沖突的設置手法——以《新聞調查》為研究個案[J]. 陳雋. 聲屏世界. 2009(11)
[4]歷史文獻紀錄片的“南京廣電現(xiàn)象”解讀[J]. 陳煒.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09(01)
[5]電視紀錄片的敘事懸念[J]. 蔡之國. 當代傳播. 2007(06)
[6]多元化敘事“還原”歷史溫度——解析12集文獻紀錄片《大國崛起》[J]. 武新宏. 青年記者. 2007(18)
[7]紀錄片“故事化”的敘事藝術特征探析[J]. 徐明. 現(xiàn)代視聽. 2007(09)
[8]電視紀錄片的敘事節(jié)奏[J]. 蔡之國. 當代傳播. 2006(06)
[9]論紀錄片的敘事策略[J]. 王偉平. 視聽縱橫. 2004(04)
[10]論紀錄片的敘事策略[J]. 王偉平. 視聽縱橫. 2004 (04)
碩士論文
[1]紀錄片中歷史事件現(xiàn)場重建研究[D]. 簡澤菲.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10
[2]《探索·發(fā)現(xiàn)》的敘事學特色[D]. 盧崢.鄭州大學 2007
[3]電視談話節(jié)目的敘事學研究[D]. 呂晴春.暨南大學 2006
[4]論敘事類電視談話節(jié)目的故事建構[D]. 夏穎.華中科技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639113
【文章來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蘇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1.2 本課題的實際意義與價值
1.2 主要內容與觀點、基本思路與方法
1.2.1 主要內容與觀點
1.2.2 基本思路與方法
第二章 人物專題節(jié)目的人物設置
2.1 主人公:從高大全到平民化
2.1.1 事件的講述者:單一化的個體記憶
2.1.2 把控整體節(jié)奏:情感的建構與表達
2.2 知情人:從說教到敘事
2.2.1 講述的補充者:多維度的群體記憶
2.2.2 推動故事進程:真相的揭蔽與解讀
第三章 人物專題節(jié)目的情節(jié)安排
3.1 沖突:尖銳與對立
3.1.1 觸動情感共鳴
3.1.2 達到“想告知”與“想知道”之間的平衡
3.2 懸念:提問與解答
3.2.1 因與果:鋪墊特定物件的意象
3.2.2 得與失:激發(fā)事件結果的好奇
第四章 人物專題節(jié)目的場景構建
4.1 談話現(xiàn)場:現(xiàn)代化舞臺空間
4.1.1 對話:話語空間的溝通與補充
4.1.2 細節(jié):影像空間的捕捉與傳達
4.2 生活現(xiàn)場:原生態(tài)地理空間
4.2.1 原狀:表象與本質的呈現(xiàn)與認知
4.2.2 還原:情境與空間的再現(xiàn)與審美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情景再現(xiàn)”與紀錄片的“真實性”——以歷史文獻紀錄片《梅蘭芳》為例[J]. 周廣菊. 中國電視(紀錄). 2012(05)
[2]情景再現(xiàn)——真實和虛構的較量[J]. 杜穎聰. 電視研究. 2010(05)
[3]電視調查性報道中沖突的設置手法——以《新聞調查》為研究個案[J]. 陳雋. 聲屏世界. 2009(11)
[4]歷史文獻紀錄片的“南京廣電現(xiàn)象”解讀[J]. 陳煒.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09(01)
[5]電視紀錄片的敘事懸念[J]. 蔡之國. 當代傳播. 2007(06)
[6]多元化敘事“還原”歷史溫度——解析12集文獻紀錄片《大國崛起》[J]. 武新宏. 青年記者. 2007(18)
[7]紀錄片“故事化”的敘事藝術特征探析[J]. 徐明. 現(xiàn)代視聽. 2007(09)
[8]電視紀錄片的敘事節(jié)奏[J]. 蔡之國. 當代傳播. 2006(06)
[9]論紀錄片的敘事策略[J]. 王偉平. 視聽縱橫. 2004(04)
[10]論紀錄片的敘事策略[J]. 王偉平. 視聽縱橫. 2004 (04)
碩士論文
[1]紀錄片中歷史事件現(xiàn)場重建研究[D]. 簡澤菲.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10
[2]《探索·發(fā)現(xiàn)》的敘事學特色[D]. 盧崢.鄭州大學 2007
[3]電視談話節(jié)目的敘事學研究[D]. 呂晴春.暨南大學 2006
[4]論敘事類電視談話節(jié)目的故事建構[D]. 夏穎.華中科技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6391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3639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