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傳播語境下的文化混雜性問題研究
【學位單位】:武漢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3
【中圖分類】:G206;G02
【文章目錄】:
論文創(chuàng)新點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傳播新技術加速了全球“去地域化”進程
1.1.2 經(jīng)濟全球化下的同質(zhì)化傾向與多元化訴求
1.1.3 全球混合體的產(chǎn)生
1.2 研究思路與主要問題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問題
1.3 研究意義與難點
1.3.1 理論價值
1.3.2 實踐意義
1.3.3 研究難點與要點
2 國際傳播研究中的文化觀變遷—從“依附”到“混雜”
2.1 從現(xiàn)代化范式到依附理論——漸受關注的文化議題
2.1.1 現(xiàn)代化范式的發(fā)展與問題——“失蹤”的文化
2.1.2 依附理論——文化帝國主義的前奏
2.2 文化帝國主義理論及其文化觀
2.2.1 文化帝國主義與“新世界信息與傳播秩序爭論”
2.2.2 失去光澤的文化帝國主義
2.2.3 后文化帝國主義時代?——國際傳播的文化轉向
2.3 全球化傳播范式下的文化——一個混雜時代的來臨
2.3.1 全球化時代的文化
2.3.2 全球傳播中的文化二元論
2.3.3 國際傳播中的全球性與地方性
2.4 與文化二元論和整體觀說再見——整裝待發(fā)的混雜性理論
2.4.1 全球化背景下“本真性”與“多元化”的理論局限
2.4.2 混雜性:全球文化理論的下一站?
3 文化混雜性概念的起源、發(fā)展和現(xiàn)狀
3.1 混雜性先前概念的問題與不足
3.1.1 匯并——飽含輕蔑意味的宗教混雜用語
3.1.2 偽善的修辭——雜糅與文化轉移
3.1.3 模糊且不穩(wěn)定的“克里奧爾化”
3.2 混雜性概念的緣起與變化
3.2.1 作為污名的“混雜”概念
3.2.2 混雜的隱喻:從生物學到文化理論
3.3 混雜性——全球化的文化邏輯
3.3.1 后殖民主義中的混雜性
3.3.2 混雜性與社會文化變遷
3.3.3 作為混雜化的全球化
4 全球化傳播語境下文化混雜化的誘惑與威脅
4.1 混雜性概念的經(jīng)驗意義
4.1.1 作為“第三空間”的混雜性
4.1.2 混雜的文化,斜向的權力
4.1.3 文化混雜的進步性和解放潛能
4.2 揭開混雜性的進步面紗
4.2.1 媒介文化產(chǎn)品的混雜化——賦權還是支配?
4.2.2 跨國媒介文化生產(chǎn)的不平衡
4.2.3 混雜媒介產(chǎn)品的“文化特色空洞化”
4.2.4 被操縱的混雜化
4.3 全球化、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tài)與文化混雜性
4.3.1 囿于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tài)中的文化混雜性
4.3.2 新自由主義與后社會主義混雜性
5 文化混雜性理論的局限與再思考——兼論中國語境下文化混雜性問題
5.1 文化混雜性理論的局限性
5.1.1 對混雜性概念的三種主要批評
5.1.2 混雜性的連續(xù)譜:主導—協(xié)商—抵抗
5.2 文化混雜性的再思考——作為社會實踐的混雜化
5.2.1 宗教和音樂領域的混雜實踐
5.2.2 社會政治領域中的混雜實踐
5.2.3 作為傳播實踐的混雜性
5.3 中國語境下的文化混雜現(xiàn)象與相關問題
5.3.1 中國當代社會的文化混雜現(xiàn)象
5.3.2 全球混雜時代的中華文化發(fā)展問題
5.3.3 中國的城市空間與文化混雜
中外文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科研成果目錄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欣鋼;田維鋼;;電視節(jié)目形態(tài)的跨國流動與本土重構——以真人秀節(jié)目為例[J];當代傳播;2012年01期
2 楊俊蕾;;華語大片的“文化斜視” 兼論華語電影制作中的混雜文化[J];電影藝術;2008年05期
3 姚峰;;全球化時代傳統(tǒng)文化的“全球本土化”策略[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陳陽;;新自由主義電信政策與發(fā)展中國家的得失——國家、市場與技術的互動[J];國際新聞界;2009年04期
5 陳陽;;文化混雜、本土化與電視節(jié)目模式的跨國流動[J];國際新聞界;2009年10期
6 陸巍;;混雜性[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6年05期
7 蕭俊明;新葛蘭西派的理論貢獻:接合理論[J];國外社會科學;2002年02期
8 斯坦尼斯拉夫·塞默德杰夫;張揚;;東歐的電影碎片與紛呈景觀——國際影視院校聯(lián)合會副主席斯坦尼斯拉夫·塞默德杰夫講座[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9 米迪亞·維利科尼亞;張文成;;轉軌中的失落——后社會主義國家中的社會主義懷舊現(xiàn)象[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10年08期
10 滕威;;美國化的英國片,或英國化的美國片?——喬·懷特名著改編三部曲的“混雜性”[J];當代電影;2013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賀玉高;霍米·芭芭的雜交性理論與后現(xiàn)代身份觀念[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2 張曉玉;保羅·吉洛伊族裔散居文化理論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3 岳改玲;新媒體時代的參與式文化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8886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2888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