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傳播的敘述轉向及其哲學思考
發(fā)布時間:2020-07-15 15:57
【摘要】:科學作為人類認知和實踐發(fā)展的最重要成果之一,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也深刻改變了我們對客觀世界的看法。對科學知識的推廣也經(jīng)歷了科學普及、公眾理解科學階段,進入了傳播階段�?茖W傳播,就是科學共同體利用各種媒介,將人類在認識自然與社會實踐中所產(chǎn)生的科學、技術以及相關的方法、思想與文化,通過“民主”與“互動”的方式在公眾中擴散,從而達到公眾把握科學、參與科學、與科學對話的目標。隨著大數(shù)據(jù)時代廣泛深入的影響,數(shù)字化為科學傳播帶來了新的機遇。然而,不容樂觀的是,科學傳播也面臨著眾多的問題。首先是科學的形象問題�?茖W在啟蒙時期作為一種重要的認識論將宗教拉下了神壇,將人們從中世紀的黑暗中解放出來,而現(xiàn)在科學卻成為一種新的宗教籠罩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上,人文、藝術等思想形式日益被邊緣化。在學術界內(nèi)部,自然科學也以精確性、客觀性的姿態(tài)傲然自居,對社會學取得的真理性知識持懷疑態(tài)度,使得科學主義盛行。其次是科學技術的濫用所導致的全球變暖、核能安全、食品安全、克隆技術等,業(yè)已觸動著人類社會每位成員神經(jīng)。最后是偽科學和反科學的盛行為科學的發(fā)展和傳播所設置的障礙。在本文看來,要解決這些問題,為科學正名,需要從理論上刨根問源,要在認識論上重新界定科學傳播的內(nèi)容及其特性,在方法論上為公眾理解和科學傳播之間尋求視域融合,從而解決學界所面臨的問題,為科學傳播的理論研究提供一種可能路徑。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首先,對傳科學傳播及相關理論及歷史流變進行梳理,指出現(xiàn)在科學傳播在理論和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及解決需要從理論上對科學傳播進行重新的審思,從哲學上尋求新的支點,才能在根本上解決科學傳播的現(xiàn)實問題。 其次,圍繞科學話語進行研究,嘗試從認識論上回歸科學的人文屬性�?茖W話語作為科學共同體的一種言說,從本質(zhì)上來說,同其它語言并沒有什么不同,根本不存在一個超越話語說明和解釋的客觀世界�?茖W話語依賴于科學共同體所處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語境,是主體創(chuàng)建的文化史一部分,而且,科學話語離不開修辭。傳統(tǒng)的邏輯實證主義的話語分析注重邏輯、數(shù)理分析,力圖抽象出普遍、絕對的話語形式,以維護科學知識客觀、中立�?茖W建構主義則將話語當成科學實踐活動的一部分,通過話語分析找出科學知識背后的社會因素。話語分析綱領認為是科學話語“書寫”出了現(xiàn)存的科學,話語對世界的說明具備優(yōu)先地位。話語及其分析為科學的人文屬性提供了基礎,也為科學傳播的敘述轉向在認識論上提供了基礎。 再次,對生活世界展開研究。生活世界是一個科學與公眾共同存在的場域,為人類的包括科學在內(nèi)各種認識提供基礎,屬于根源性的存在。胡塞爾提出“生活世界”理論,就是為了解決現(xiàn)代科學危機,對傳統(tǒng)的認識論進行批判反思的結果。由于生活世界沒有沾染主客分離、泛邏輯主義、盲目技術崇拜的惡習,置于生活世界的語境當中的科學,自然為生活在其中的公眾打通了開放的路徑。由于在生活世界里,人類的認識呈現(xiàn)多重性和異質(zhì)性,對填補兩種文化之間的溝壑、避免科學主義的盛行意義重大。另外,生活世界不僅強調(diào)人的主體性,更重視言語和行為的主體間性,為科學傳播提供了新的現(xiàn)實基礎,從而讓科學解釋和公眾理解之間實現(xiàn)了視界融合。 最后探討了科學傳播如何進行敘述轉向,并對其意義進行哲學思考�?茖W傳播向敘述轉向,是把科學知識引入到人們?nèi)粘5慕煌c實踐當中,融進歷史與文化敘事之中。由于敘述強調(diào)敘述者和接受者的主體間性和視界的融合,解決了科學傳播中解釋和理解之間的矛盾。用敘述學的框架對科學內(nèi)容進行重構,將科學理解成人類敘述活動的一種,為科學傳播在方法論上提供了新的路徑,從而使科學重返人的生活世界,對人經(jīng)由必然走向解放找尋出道路。
【學位授予單位】:南開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206
本文編號:2756707
【學位授予單位】:南開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20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李醒民;;“科學”和“技術”的源流[J];河南社會科學;2007年05期
2 烏爾里�!へ惪� ,王武龍;從工業(yè)社會到風險社會(上篇)——關于人類生存、社會結構和生態(tài)啟蒙等問題的思考[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3年03期
3 李醒民;;論科學語言[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4 衣俊卿;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歸——20世紀哲學的一個重要轉向[J];中國社會科學;1994年02期
5 郭貴春;歐洲大陸和英美哲學傳統(tǒng)之間的區(qū)別、關聯(lián)與融合——記與德國哲學家沃爾夫?qū)ぶZ義薩教授的談話[J];哲學動態(tài);2005年01期
本文編號:27567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275670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