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時代我國本科新聞教育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G210-4;G649.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銳;高衛(wèi)紅;;開拓者與奠基者:范長江對無產(chǎn)階級新聞教育事業(yè)的貢獻[J];內(nèi)江師范學院學報;2019年07期
2 賈樂蓉;;俄羅斯大學新聞教育述評——以莫斯科大學新聞系為例[J];傳媒國際評論;2015年00期
3 郭克宏;;試論當前新聞教育的危機及出路[J];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2007年04期
4 胡鳳;;新聞團體與早期中國新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J];傳媒觀察;2018年12期
5 褚玉晶;;對我國新聞傳播教育的理性探索和前沿思考——評《三思新聞教育》[J];傳媒;2019年02期
6 陳曦子;;淺析中日高等新聞教育與理念異同——以暨南大學新聞學、同志社大學傳媒學為例[J];傳播力研究;2019年02期
7 馬弋飛;;新聞教育改革要有“國情意識”[J];青年記者;2017年31期
8 方潔;胡文嘉;;全球數(shù)據(jù)新聞教育:發(fā)展特征與未來趨勢[J];國際新聞界;2017年09期
9 張繼木;;新聞教育的正道何在?——《三思新聞教育》引發(fā)的思考[J];新聞界;2017年12期
10 姚娟;;基于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新聞教育改革與實踐[J];新聞研究導刊;2018年1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哈艷秋;張靜;和瑩;;民初新聞教育思想對當前我國新聞教育改革的啟示[A];中國新聞教育史學會2012年年會論文[C];2012年
2 陽海洪;;“士魂傳才”:試論徐寶璜、邵飄萍的大屋頂新聞教育觀[A];中國新聞教育史學會2012年年會論文[C];2012年
3 陳望道;;新聞館與新聞教育問題[A];陳望道先生紀念集[C];2006年
4 項德生;;新聞教育的靈魂:同步思維養(yǎng)成[A];新聞學論集(第19輯)[C];2007年
5 戴莉莉;;對接變革中的新聞媒體需求——新聞教育如何迎接數(shù)字化時代的一種思考[A];新聞教學與學術(shù)研究[C];2010年
6 劉行芳;賈廣惠;;論大學生新媒介依賴癥問題對新聞教育的沖擊[A];新聞教學與學術(shù)研究[C];2010年
7 馬欣;馬藝;;新聞教育改革的三個切入點——淺析新聞學課程、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教法的改革[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9)——1949-2009:共和國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國論文集[C];2009年
8 胡泳;;在網(wǎng)絡時代重思新聞教育[A];新聞學論集(第23輯)[C];2009年
9 李曉靈;;當代中國新聞教育的集體無意識癥候及其對策——以美國新聞教育為參照[A];新時期中國新聞學學科建設(shè)30年[C];2008年
10 陳秀云;;新聞的應用性與新聞教育的理想[A];新時期中國新聞學學科建設(shè)30年[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蘇報融媒記者 薛卿;推動新聞教育與實踐深度融合[N];蘇州日報;2019年
2 本報記者 姚曉丹;秦s輳罕仙難贅攣漚逃齕N];光明日報;2019年
3 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邵寶輝 巴基斯坦國家科技大學大眾傳播系助理教授 穆罕默德·阿瑞夫;轉(zhuǎn)型中的巴基斯坦新聞業(yè)與新聞教育[N];社會科學報;2019年
4 亞歷山大·弗蘭森(Alexander Frandsen) 編譯 西貝;新聞教育的未來:如何培養(yǎng)年輕記者應對挑戰(zhàn)?[N];國際出版周報;2019年
5 本報記者 楊俊峰;堅守新聞教育的初心[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年
6 武漢體育學院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張德勝;新聞教育當回歸素養(yǎng)教育[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8年
7 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黨委書記 韓凱峰;辦好新時代的新聞教育[N];陜西日報;2018年
8 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 史文靜;強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高校新聞教育中的核心地位[N];寧波日報;2017年
9 黃琳斌;“滿分作文”給新聞教育敲了警鐘[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7年
10 馬弋飛 遼寧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重視“國情意識” 改革新聞教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黃鸝;論美國新聞教育的職業(yè)化[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2 馬嘉;重學輕術(shù):論日本高等新聞教育[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3 林牧茵;移植與流變—密蘇里大學新聞教育模式在中國(1921-1952)[D];復旦大學;2012年
4 羅映純;近代中國新聞職業(yè)化的建構(gòu)[D];暨南大學;2015年
5 陳俊峰;學徒制影響下的學院制:英國大學新聞教育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6 周婷婷;中國新聞教育的初曙[D];復旦大學;2008年
7 許曉明;中國近代新聞教育發(fā)展史研究(1912~1949)[D];河北大學;2015年
8 王繼先;新聞人馬星野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9 伍順比;歷史·現(xiàn)狀·策略[D];西南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福妹;媒介融合時代我國本科新聞教育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年
2 楊超先;民國新聞教育家群體研究[D];遼寧大學;2018年
3 楊玉潔;近代中國教會大學新聞教育研究(1921-1952)[D];山東大學;2018年
4 曹愛民;新聞教育主體間和諧關(guān)系建構(gòu)[D];廣西大學;2007年
5 邵碧玉;新時期中國新聞教育革新淺論[D];南昌大學;2007年
6 楊唯汀;從報界精英到新聞教育之父[D];蘭州大學;2016年
7 趙博;中美新聞教育比較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8 湛暢;成舍我新聞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9 祝陽;北碚時期復旦大學新聞學教育研究(1938-1946)[D];重慶大學;2016年
10 柳青;我國與烏克蘭新聞專業(yè)課程設(shè)置的比較[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7054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2705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