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結式“V開”與“V清楚”語義和語用功能的差異——以“說開”和“說清楚”為例
本文關鍵詞:動結式“V開”與“V清楚”語義和語用功能的差異——以“說開”和“說清楚”為例
更多相關文章: 動結式“說開” 動結式“說清楚” 語義 語用功能
【摘要】:與人的思維活動有關的"V開"結構中的補語"開"在語義上表示"清楚"的意思,但其功能與"V清楚"結構中的補語"清楚"不盡相同。文章探討了"V開"與"V清楚"在語義和語用功能方面的不同,以及充當兩個結構賓語的名詞性成分的不同。
【作者單位】: 東京外國語大學;
【關鍵詞】: 動結式“說開” 動結式“說清楚” 語義 語用功能
【分類號】:H146.3
【正文快照】: 一引言本文所說的動結式“V開”指的是由與人的思維活動有關的“說、想、看、吃”等少數(shù)幾個動詞和可以作補語表示“清楚”義的“開、穿、透”等組合構成的結構。例如:(1)您瞧您,事兒說開了不就完了?我也已經(jīng)諒解了,還備這么些菜賠罪干嘛,我多過意不去?(王朔《劉慧芳》)(2)對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潘曉軍;;漢語言實類插說構式的情態(tài)功能及主觀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2 韋司樂;;網(wǎng)絡流行傳信副詞研究[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3 水無砥;紀永娟;;英漢語言學學術語篇言據(jù)性對比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1期
4 陳征;;基于言據(jù)性的語篇可信性語用分析[J];當代外語研究;2014年04期
5 林青;;類型學視角下的漢維語傳信范疇對比考察[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5期
6 陳海峰;;傳信和傳疑之間的對稱和不對稱[J];海外華文教育;2015年01期
7 陳穎;;漢語同義詞語辨析的范式——以“看起來”“看來”為例[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4年03期
8 陳穎;萬鳴;;“看來”的語法化及其語用功能[J];語文學刊;2014年11期
9 樂耀;;現(xiàn)代漢語傳信范疇的性質和概貌[J];語文研究;2014年02期
10 林青;;不同人稱和“認識動詞”的搭配選擇及其制約因素[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4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陳征;基于主觀性和交互主觀性連續(xù)統(tǒng)的語篇言據(jù)性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2 孔蕾;事件語義視角下的英漢“言者導向語”對比研究[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周秋伶;陳村客家方言“開”的語法功能及跨方言比較[D];廣西大學;2014年
2 沈瑞;日本學生陳述語氣詞習得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4年
3 李凱凱;傳信范疇下現(xiàn)代漢語確定義副詞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施春宏;;動結式形成過程中配位方式的演變[J];中國語文;2004年06期
2 熊仲儒;劉麗萍;;漢語動結式的核心[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3 熊仲儒;劉麗萍;;動結式的論元實現(xiàn)[J];現(xiàn)代外語;2006年02期
4 劉街生;;動結式組構的成分及其關系探討[J];語言研究;2006年02期
5 吳茂剛;;近二十年來動結式研究述評[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S1期
6 彭國珍;;偏離類動結式的句法特性[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7 林燕;徐興勝;;漢語動結式復合詞的派生問題[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8 任俊紅;;漢語動結式存在的認知理據(jù)[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9 林燕;;動結式復合詞的核心問題[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10 趙琪;;英漢動結式的共性與個性[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傅愛平;;漢英機器翻譯中漢語動結式譯文的分析[A];機器翻譯研究進展——2002年全國機器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施春宏;;動結式的配價分析[A];全國第八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會議(JSCL-2005)論文集[C];2005年
3 孫英杰;;動結式的語義、論元結構及補語指向[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4 楊潔;;“V著(zháo)”與“V到”的替換條件及其動因分析[A];第五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羅思明;英漢動結式的認知功能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何玲;英漢動結構式增效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3 宋文輝;現(xiàn)代漢語動結式配價的認知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趙琪;英漢動結構式的論元實現(xiàn)[D];復旦大學;2009年
5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續(xù)性語義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6 張翼;復合動詞和及物結構[D];南京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易查方;動結式“V滿”及相關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2 李美玲;動結式和可能式不對稱現(xiàn)象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3 梁彤;動結式的配位方式及相關句式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方亞;致使義動結式的典型特征和基本格式[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5 薛李;動結式“V穿”及其相關格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6 崔辰而;現(xiàn)代漢語動結式的致使義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7 李連芳;印尼學生漢語動結式理解與輸出情況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8 王鑫;有關“動_1+動_2”類動結式的幾個問題[D];山西大學;2003年
9 鄭堯;動結式的語用解釋及其進入相關句式的原因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白燕;基于對比分析的朝鮮族學生動結式習得研究[D];延邊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9940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994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