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裔漢語給予義句式習得偏誤分析
本文關(guān)鍵詞:美國華裔漢語給予義句式習得偏誤分析
【摘要】:采用動詞兼容性的敏感度測試的方式,對具有粵語背景的美國舊金山華裔漢語給予義句式習得偏誤情況進行了調(diào)查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偏誤的原因既與漢語本身各給予義句式自然度不同相關(guān),又與給予義各句式在學習者所具有的粵語、英語兩種語言/方言背景和漢語中的普遍性、標記程度不同相關(guān),還與標記形式錯綜復雜等因素密切相關(guān)。據(jù)此,提出了相應(yīng)的教學建議。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國際文化學院;Language
【關(guān)鍵詞】: 給予義 動詞 句式 偏誤
【分類號】:H195
【正文快照】: 0.引言漢語給予義句式涉及“給”及動詞詞義,“給”的詞性、進入四種典型句式的動詞語義分布情況等都是研究的重點,但學界對此一直意見不一(朱德熙,1979;施關(guān)淦,1981;李瑋,1987、1995;邵敬敏,2009等),說明這一問題的復雜性。美國華裔學生正成為一個日益龐大的群體,其語言狀況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志平;;美國華裔學生在漢語課堂中的優(yōu)勢和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2 朱德熙;與動詞“給”相關(guān)的句法問題[J];方言;1979年02期
3 沈本秋;“給”字句及其英語同類句式的語義研究[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7期
4 李煒;;蘭州方言給予句中的“給”——兼談句子給予義的表達[J];蘭州大學學報;1987年03期
5 高亞莉;;漢英對比視界中雙及物構(gòu)式異同及成因探析[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6 魏巖軍;王建勤;魏惠琳;;美國華裔母語保持與轉(zhuǎn)用調(diào)查研究[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3年01期
7 魏惠琳;周春紅;;學習態(tài)度對美國華裔語言社會化的影響——以請求策略為例[J];教學研究;2013年05期
8 蒲若茜;宋陽;;跨文化的語言嬉戲與離散身份書寫——論華裔美國英語詩歌中的漢語語碼嵌入[J];學術(shù)研究;2011年09期
9 朱雯靜;王建勤;;跨文化族群的認同比較研究與漢語傳播策略[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2年03期
10 欒育青;;中介語中兩種“給”字句的誤用及教學對策[J];語文學刊;2009年1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賈貽東;;雙及物結(jié)構(gòu)中英漢歧義句的對比[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8期
2 稅昌錫;語義特征分析的作用和語義特征的提取[J];北方論叢;2005年03期
3 鹿榮;;原型供用句句法可逆的語義制約[J];北方論叢;2010年05期
4 何云劍;;基于謂詞邏輯對英漢語中雙及物結(jié)構(gòu)歧義句的分析[J];才智;2009年26期
5 楊玲,沛如;關(guān)于“NP_1+VP+NP_3+給+NP_2”句式[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6 孫葉林;;邵陽方言雙賓句的動詞與雙賓語序[J];船山學刊;2005年04期
7 蘇寶榮;武建宇;;漢語語文辭書詞性標注的幾點思考[J];辭書研究;2009年01期
8 周長銀;現(xiàn)代漢語給字句的生成句法研究[J];當代語言學;2000年03期
9 王玉;;咸寧方言雙賓句動詞類型研究[J];飛天;2012年04期
10 徐峰;;試論現(xiàn)代漢語三價動詞的確定[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佳;論英漢運動事件表達中“路徑”單位的“空間界態(tài)”概念語義及其句法—語義接口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韓巍峰;主題與主題標記結(jié)構(gòu)的語序類型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劉曉靜;東漢核心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莫啟揚;語言中的時間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學;2011年
5 朱俊陽;現(xiàn)代漢語雙事件結(jié)構(gòu)衍生關(guān)系的被動式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6 吳春紅;現(xiàn)代漢語位事范疇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程麗麗;十八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末北京話被動式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8 周洪學;湖南安仁方言語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9 熊仲儒;現(xiàn)代漢語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10 丁加勇;隆回湘語動詞句式及其配價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心蓮;;論美國華裔女性寫作的語言特征[J];當代文壇;2007年03期
2 朱德熙;與動詞“給”相關(guān)的句法問題[J];方言;1979年02期
3 王愛平;;漢語言使用與華人身份認同——對400余名印尼華裔學生的調(diào)查研究[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4 王愛平;東南亞華裔學生的文化認同與漢語學習動機[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5 肖奚強;外國學生照應(yīng)偏誤分析——偏誤分析叢論之三[J];漢語學習;2001年01期
6 鄭艷群;;中介語中程度副詞的使用情況分析[J];漢語學習;2006年06期
7 徐盛桓!475001開封;試論英語雙及物構(gòu)塊式[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02期
8 石毓智;漢英雙賓結(jié)構(gòu)差別的概念化原因[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年02期
9 熊學亮;;英漢語雙賓構(gòu)式探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04期
10 李淑靜;英漢語雙及物結(jié)構(gòu)式比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萍;關(guān)聯(lián)理論與句式風格[J];現(xiàn)代外語;1997年01期
2 席嘉;;“除”類連詞及相關(guān)句式的歷時考察[J];語言研究;2010年01期
3 喻柏林;短時和長時記憶中的句式效應(yīng)[J];心理學報;1988年01期
4 周建民;;王蒙近期小說的句式特點[J];武漢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4期
5 王志瑛;屈賦句式探索及異文辯正[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03期
6 崔應(yīng)賢;毛澤東文章語言句式特點淺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4期
7 孫建軍;;漢語四言句式略論[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96年02期
8 彭占清;編插句式的解析與古代文獻的解讀[J];古漢語研究;1997年01期
9 韓晶晶;;解析信用證英語的句式特點[J];考試周刊;2012年61期
10 王增文;;商務(wù)英文合同的句式特點及翻譯[J];商場現(xiàn)代化;2007年1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天佑;漢語取舍范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江;“與其”句式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2 鄭大偉;現(xiàn)代漢語“A是A”句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3 嚴玲玲;現(xiàn)代漢語X存在Y句式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4 胡愛東;類同比較性讓步句式“不是p,,也是q”的句法語義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5 嚴麗萍;元明清時期比字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6 柯航;“把……給VP”句式的歷時考察[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7 楊連東;“輪到”相關(guān)句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8 張丕娟;現(xiàn)代漢語可逆性“S+W+死我了”句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王健;“NP都_2XP了,S”句式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4年
10 嚴威娜;漢語“得”字句的句式特點及其在英語中的對應(yīng)表達[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9232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923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