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藝術論文 >

口語句式的主觀性表達——以“天氣那叫一個冷”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7-09-13 05:26

  本文關鍵詞:口語句式的主觀性表達——以“天氣那叫一個冷”為例


  更多相關文章: 口語 主觀性 語用結(jié)構


【摘要】:漢語口語里有些新興句式構造獨特,它們往往是因說話人要突出表達特定意義、個人情感而構建出來的語用結(jié)構,具有強烈的主觀性。"天氣那叫一個冷"結(jié)構中,"那"啟動一個抽象話題;"叫"由言說類動詞虛化為話題評論標記;說明部分通常是被"一個"名詞化、個體化的事物的性質(zhì)特征。3者合力對事物或現(xiàn)象進行明確的定性,從而在普通的描寫句基礎上構建具有評判功能的語用結(jié)構,表達說話人對"冷"的強烈感受。其操作機制在于凸顯一般描寫句中的自然焦點,這種凸顯過程受說話人的即時情感驅(qū)動,從而表現(xiàn)出強烈的主觀性。
【作者單位】: 重慶郵電大學;
【關鍵詞】口語 主觀性 語用結(jié)構
【基金】:國家社會基金西部項目“介詞結(jié)構漂移的句法語義接口研究”(13XYY018)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146
【正文快照】: 1引言與書面語相比,口語具有語義、感情色彩表達上的特殊功用,在語法上體現(xiàn)出更多的易位(10點鐘了都)、重復(你怎么了你?)、省略(他不(是)病了嗎)、追加(吃吧你!)、隱含(他完了是你)等語言現(xiàn)象。有些口語現(xiàn)象更為有趣,比如,“笑什么笑”、“擠什么擠,都擠到我懷里了”、“你可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明揚;語體和語法[J];漢語學習;1993年02期

2 方梅;;北京話兒化的形態(tài)句法功能[J];世界漢語教學;2007年02期

3 王燦龍;;英漢第三人稱代詞照應的單向性及其相關問題[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年01期

4 張伯江;;語體差異和語法規(guī)律[J];修辭學習;2007年02期

5 于根元;;王蒙小說設計的套話[J];語文研究;1986年02期

6 方梅;;指示詞“這”和“那”在北京話中的語法化[J];中國語文;2002年04期

7 袁毓林;;從焦點理論看句尾“的”的句法語義功能[J];中國語文;2003年01期

8 沈家煊;;復句三域“行、知、言”[J];中國語文;2003年03期

9 沈家煊;;“移位”還是“移情”?——析“他是去年生的孩子”[J];中國語文;2008年05期

10 鄧川林;;“讓/叫”的主觀性用法及擴展機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紅;;具體名詞和抽象名詞的不對稱現(xiàn)象[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徐江勝;;試論古漢語句子的焦點和焦點的凸顯方式[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3 高華;;漢語里的“話題問句”[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4 張孝榮;;漢語話題結(jié)構及其優(yōu)選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高敏;;安徽蕪湖方言疑問代詞的非疑問用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7期

6 李丹;;“很+名”組合的新思考[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1期

7 劉曉梅;從《孟子》看“夫”的語法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8 于建凱;;英漢語主題的結(jié)構與功能[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9 徐晶凝;語氣助詞“吧”的情態(tài)解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10 張云秋,柴興東;漢語主動式的表達形式及強化等級[J];北方論叢;200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呂喬;;日語“人(ひ と)”和漢語“人家”的自稱用法對比[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魯素霞;;現(xiàn)代漢語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劉稟誠;;“我A我B(我C/我D)”標題格式[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季競;;構式“VPt+QM+NP”中數(shù)量成分的多角度研究[A];第七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4年

5 朝格吉樂瑪;;蒙古語和漢語形容詞對比研究[A];世界漢語教學學會通訊2015年第1期(總第26期)[C];201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張喜榮;英漢敘述語篇參與者標識手段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韓巍峰;主題與主題標記結(jié)構的語序類型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吳善子;漢韓反詰語氣副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劉春蘭;《訓世評話》語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谷峰;先秦漢語情態(tài)副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李鳳杰;漢英對比韻律系學中的若干問題[D];南開大學;2010年

10 董正存;漢語全稱量限表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丹;英漢遠近指示語的對比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趙桂陽;現(xiàn)代漢語“不是X的X”結(jié)構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關變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方艷;英漢第三人稱照應對比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5 賴冰詠;高中語文語體教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白克寧;越南留學生漢語趨向補語習得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7 楊麗敏;反義動詞的對稱與不對稱[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8 劉婭敏;“反而”和“倒”的對比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9 韋佼靈;壯語的類型學描寫[D];南昌大學;2010年

10 蔡雅思;“N_1(的)N_2”構式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德熙;現(xiàn)代書面漢語里的虛化動詞和名動詞 為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而作[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5期

2 沈家煊;轉(zhuǎn)指和轉(zhuǎn)喻[J];當代語言學;1999年01期

3 陶紅印;試論語體分類的語法學意義[J];當代語言學;1999年03期

4 劉禮進;英漢第三人稱代詞后照應的幾個問題——與趙宏、邵志洪先生商榷[J];外國語言文學;2003年01期

5 朱德熙;;自指和轉(zhuǎn)指——漢語名詞化標記“的、者、所、之”的語法功能和語義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6 胡明揚;語體和語法[J];漢語學習;1993年02期

7 王云路;說“兒”[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8 沈家煊;;關于詞法類型和句法類型[J];民族語文;2006年06期

9 莫彭齡 ,單青;三大類實詞句法功能的統(tǒng)計分析[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03期

10 郭作飛;漢語詞綴形成的歷史考察——以“老”、“阿”、“子”、“兒”為例[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梁敬美;“這-”、“那-”的語用與話語功能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李善熙;漢語“主觀量”的表達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成陳;張高遠;;“被XX”構式與傳統(tǒng)被動結(jié)構的三重背反[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7期

,

本文編號:84178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84178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02b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