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認知語言學視角下溫州話中“起”的語法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8 19:24

  本文關(guān)鍵詞:認知語言學視角下溫州話中“起”的語法化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溫州話 語法化 機制


【摘要】:語法化問題由來已久,但語法化研究依然是語言學研究的熱點話題之一。中外學者所做的語法化研究不少,但對語法化過程中的機制的研究還存在著不足。溫州話就是這樣一個例子。溫州話是中古漢語的活化石,而溫州話中的“起”字的使用頻率極高,且存在多詞性、雙音共存,義項豐富的現(xiàn)象。另外,在現(xiàn)代漢語及方言中,“起”和“起來”經(jīng)常被作為趨向范疇來考察其語義和語法化進程。語言學界對溫州話的研究本就相對匱乏,而對“起”字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且多是以傳統(tǒng)語言學的方法,從語義、語法或句法的角度對“起”字進行研究。本文旨在認知視角下探究溫州話中“起”字的語法化以及其語法化過程中的機制。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將“起”字分為8個義項,推導并構(gòu)擬了“起”的語法化路徑,即“起1”→“起2”→“起3”→“起4”→“起5”,“起1”→“起2”→“起3”→“起6”→“起7”,“起6”→“起8”。本文綜合考慮主觀化、隱喻、轉(zhuǎn)喻、凸顯這些認知機制在“起”的語法化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主觀化令“起”字逐漸減少客觀性,增加主觀性。在從具體認知域被投射到抽象認知域的過程中,隱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轉(zhuǎn)喻機制,尤其是由部分代替整體的關(guān)系,使某一語義成分轉(zhuǎn)喻整個語義單位并形成新的義項。凸顯一方面使“起”因其中的語義成分得到凸顯而產(chǎn)生新的義項,另一方面由于相關(guān)構(gòu)式中的其他部分得到凸顯而產(chǎn)生得不到凸顯的語法化義項。這些認知機制共同作用于“起”的各個語法化階段。此外,本文結(jié)合射體、界標理論以區(qū)分各義項的意義并厘清它們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深化對“起”字語法化及語義、語用層面的研究。“起”字的虛實義并存,可見“起”字并未完全語法化。但其義項“起5”和“起8”已語法化為功能詞。分析語法化過程中認知機制的運作也有利于區(qū)分“起”的各個義項及其語法功能。
【關(guān)鍵詞】: 溫州話 語法化 機制
【學位授予單位】:溫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H14
【目錄】:
  • Abstract4-6
  • 摘要6-10
  • 1. Introduction10-14
  • 1.1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10-11
  • 1.2 Data Collection11
  • 1.3 Layout of the Thesis11-14
  • 2. Literature Review14-22
  • 2.1 Previous Research on Grammaticalization14-17
  • 2.2 Previous Research on“Qi”in Wenzhou Dialect17-20
  • 2.3 Summary20-22
  • 3. Theoretical Basis22-28
  • 3.1 Mechanisms in Grammaticalization22-26
  • 3.1.1 Subjectification22-23
  • 3.1.2 Conceptual Metaphor23-25
  • 3.1.3 Metonymy25-26
  • 3.2 Prominence26-27
  • 3.3 Summary27-28
  • 4.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Qi”in Wenzhou Dialect28-52
  • 4.1 The Evolution of“Qi”28-34
  • 4.1.1 Bleaching28-29
  • 4.1.2 The Bisyllablization29
  • 4.1.3 The Syntactic Distribution and Constructions29-34
  • 4.2 The Mechanisms in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Qi”34-49
  • 4.2.1“Qi1”to“Qi2”to“Qi3”34-38
  • 4.2.2“Qi3”to“Qi4”to“Qi5”38-43
  • 4.2.3“Qi3”to“Qi6”to“Qi7”and“Qi6”to“Qi8”43-49
  • 4.3 Summary49-52
  • 5. Conclusion52-54
  • 5.1 Major Findings52-53
  • 5.2 Limitations and Further Research53-54
  • Bibliography54-56
  • Appendix56-58
  • Acknowledgements58-60
  • Publication6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大為;;從語法構(gòu)式到修辭構(gòu)式(上)[J];當代修辭學;2010年03期

2 劉紅妮;;詞匯化與語法化[J];當代語言學;2010年01期

3 魏在江;;隱喻的主觀性與主觀化[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4 王寅,嚴辰松;語法化的特征、動因和機制——認知語言學視野中的語法化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5 徐盛桓;A and B語法化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年01期

6 吳福祥;近年來語法化研究的進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年01期

7 胡壯麟;語法化研究的若干問題[J];現(xiàn)代外語;2003年01期

8 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04期

9 張誼生;;論與漢語副詞相關(guān)的虛化機制——兼論現(xiàn)代漢語副詞的性質(zhì)、分類與范圍[J];中國語文;2000年01期

10 沈家煊;實詞虛化的機制──《演化而來的語法》評介[J];當代語言學;1998年03期

,

本文編號:81588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81588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9268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