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重音的凸顯度分析與合成
本文關鍵詞:漢語重音的凸顯度分析與合成
更多相關文章: 聲學特征 合成語音 于非 韻律感 自然度 凸顯性 修正系數(shù) 下傾 算法設計 自動判定
【摘要】:重音是重要的語調特征,重音合成技術可以提高語音的自然度和表現(xiàn)力。針對重音的局部凸顯性,該文提出了聲學特征凸顯度的表示方法,分析了不同韻律位置(韻律詞首、中、尾,韻律短語首、中、尾等)重音音節(jié)的聲學特征凸顯度,發(fā)現(xiàn)在韻律單元末(韻律詞末音節(jié)和韻律短語末韻律詞)的重音其基頻最大值凸顯度要低于非韻律單元末重音,提出了基于聲學特征凸顯度的非線性的重音聲學參數(shù)生成算法,解決了傳統(tǒng)重音聲學參數(shù)線性修改算法的修改幅度不足或過大的問題。采用該算法建立了基于隱Markov模型的支持重音合成的語音合成系統(tǒng)。實驗表明,該系統(tǒng)可以有效合成帶有重音的語音,提高了合成語音的自然度和表現(xiàn)力。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普適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媒體科學、技術與系統(tǒng)聯(lián)合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系統(tǒng)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
【關鍵詞】: 聲學特征;合成語音;于非;韻律感;自然度;凸顯性;修正系數(shù);下傾;算法設計;自動判定;
【基金】:國家973項目(2013CB32930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375027,61370023) 香港政府研究資助局項目(N-CUHK414/09)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3&ZD189)資助
【分類號】:H116
【正文快照】: 不盡人意。合成語音的自然度和表現(xiàn)力主要與語調啤 有關,而重音則是最主要的語調特征之一.重音一般5 是指在詞、短語乃至句子中某些成分的一種凸顯,它隨著漢語語音合成技術的發(fā)展,漢語合成語音使得語音中基頻包絡起伏更為明顯,卩斤起來更具表的清晰度和可懂度不斷提高,但自然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炯;漢語語調構造和語調類型[J];方言;1994年03期
2 倪崇嘉;張愛英;劉文舉;;基于聲學相關特征與詞典語法相關特征的漢語重音檢測[J];計算機學報;2011年09期
3 胡偉湘,董宏輝,陶建華,黃泰翼;漢語朗讀話語重音自動分類研究[J];中文信息學報;2005年06期
4 朱維彬;;支持重音合成的漢語語音合成系統(tǒng)[J];中文信息學報;2007年03期
5 倪崇嘉;劉文舉;徐波;;漢語韻律短語的時長與音高研究[J];中文信息學報;2009年04期
6 李雅;盧穎超;許小穎;陶建華;;連續(xù)語流中韻律層級和調型組合對重音感知的影響[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9期
7 王永鑫;賈珈;張雨辰;蔡蓮紅;;基于HMM語音合成的語調控制[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6期
8 許潔萍,初敏,賀琳,呂士楠;漢語語句重音對音高和音長的影響[J];聲學學報;2000年04期
9 王安紅,陳明,呂士楠;基于言語數(shù)據(jù)庫的漢語音高下傾現(xiàn)象研究[J];聲學學報;2004年04期
10 黃賢軍;高路;楊玉芳;呂士楠;;漢語語調音高下傾的實驗研究[J];聲學學報(中文版);2009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易亞新;語調及其表現(xiàn)形式芻議[J];武陵學刊;1998年04期
2 符君;;對維吾爾族學生漢語普通話語調的產(chǎn)出實驗分析[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3 梁潔;病理語音實驗分析結果——平敘句的語調模式[J];當代語言學;2002年02期
4 劉浩杰;杜利民;付躍文;;韻律塊基頻曲線的優(yōu)化及規(guī)則[J];電子與信息學報;2007年01期
5 馬宏程;譚明華;;祈使句的標記特征及相關解釋[J];湖北社會科學;2009年02期
6 劉藝;;漢語初學者陳述句語調的起伏度分析[J];對外漢語研究;2012年00期
7 馬娟;;大學英語語音教學語碼轉換策略初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年06期
8 趙云雪;張瓏;鄭世杰;;融合上下文短時譜特征的漢語重音檢測研究[J];智能計算機與應用;2014年04期
9 趙云雪;張瓏;鄭世杰;;基于子段拼接特征的漢語重音檢測研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年13期
10 張洪明;;韻律音系學與漢語韻律研究中的若干問題[J];當代語言學;201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雅;潘詩鋒;陶建華;;采用重音調整模型的HMM語音合成系統(tǒng)[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2011年
2 李雅;盧穎超;許小穎;陶建華;;連續(xù)語流中韻律層級和調型組合對重音感知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2011年
3 高瑩瑩;朱維彬;;NAQ與韻律特征的關系初探[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2011年
4 盧穎超;李雅;陶建華;許小穎;;連續(xù)語流中重音標注和大規(guī)模重音語料庫建設[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2011年
5 李雅;潘詩鋒;陶建華;;采用重音調整模型的HMM語音合成系統(tǒng)[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二)[C];2011年
6 李雅;盧穎超;許小穎;陶建華;;連續(xù)語流中韻律層級和調型組合對重音感知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二)[C];2011年
7 盧穎超;李雅;陶建華;許小穎;;連續(xù)語流中重音標注和大規(guī)模重音語料庫建設[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二)[C];2011年
8 曹文;;對普通話同構異焦句的重音和句尾的初步研究[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9 曹劍芬;;漢語語調研究中的若干問題[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10 尹基德;孔江平;;普通話語句重音的嗓音發(fā)聲表現(xiàn)研究[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柳春;甘肅臨夏方言回腔語音格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2 郭嘉;英語語調實驗分析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李鳳杰;漢英對比韻律系學中的若干問題[D];南開大學;2010年
4 金星;聽障兒童韻律詞重音的聲學特征及生成特征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烏吉斯古冷;蒙古語標準音朗讀語句語調的起伏度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6 殷治綱;漢語普通話朗讀語篇節(jié)奏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王邁;語言形式化原理[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8 王茂林;普通話自然話語的韻律模式[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趙微;指令行為與漢語祈使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10 蘇莊鑾;情感語音合成[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左石凱;語音合成算法研究與FPGA實現(xiàn)[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2 歐亞麗;系統(tǒng)功能音系學初探[D];西南大學;2011年
3 方文增;現(xiàn)代漢語感嘆行為語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劉瀟;中級漢語水平越南留學生漢語聲韻調時長及輕聲時長的實驗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瑩;普通話的態(tài)度語音韻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艷;普通話的情感語音韻律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7 任鳳霞;基于聲學特征的非母語漢語聲調語音測試探討[D];湖南大學;2011年
8 陳娟文;上海普通話和普通話韻律特征對比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9 張曉麗;[D];浙江大學;2004年
10 劉亞斌;漢語自然口語的韻律分析和自動標注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愛軍,陳肖霞,孫國華,華武,殷治綱;CASS:一個具有語音學標注的漢語口語語音庫[J];當代語言學;2002年02期
2 路繼倫,王嘉齡;關于輕聲的界定[J];當代語言學;2005年02期
3 林茂燦 ,顏景助 ,孫國華;北京話兩字組正常重音的初步實驗[J];方言;1984年01期
4 沈炯;漢語語調構造和語調類型[J];方言;1994年03期
5 陶建華,趙晟,蔡蓮紅;基于統(tǒng)計韻律模型的漢語語音合成系統(tǒng)的研究[J];中文信息學報;2002年01期
6 胡偉湘,徐波,黃泰翼;漢語韻律邊界的聲學實驗研究[J];中文信息學報;2002年01期
7 吳曉如,王仁華,劉慶峰;基于韻律特征和語法信息的韻律邊界檢測模型[J];中文信息學報;2003年05期
8 吳志勇,蔡蓮紅;語音合成中的韻律關聯(lián)模型[J];中文信息學報;2004年02期
9 初敏;自然言語的韻律組織中的不確定性及其在語音合成中的應用[J];中文信息學報;2004年04期
10 胡偉湘,董宏輝,陶建華,黃泰翼;漢語朗讀話語重音自動分類研究[J];中文信息學報;2005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吳宗濟;;普通話語音合成中有關自然度的韻律變量問題[A];新世紀的現(xiàn)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2 殷治綱;;基于語料庫的時長規(guī)整化研究[A];新世紀的現(xiàn)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平悅鈴;;漢語方言爆發(fā)音聲學特征研究[J];語言科學;2006年03期
2 胡偉;;常德方言輕音音節(jié)的聲學特征[J];長沙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3 姜銘禮;劉著;蔣仁貴;高瑛;張小剛;;二胡聲學特征應用研究[J];樂器;1993年04期
4 趙芳麗;;中國人說俄語聲學特征的實驗分析及訓練對策[J];中國俄語教學;2011年03期
5 梁磊;舌根塞音聲學特征初探[J];保定師專學報;2001年01期
6 鮑懷翹;周植志;;佤語濁送氣聲學特征分析[J];民族語文;1990年02期
7 伊·達瓦,大川茂樹,白井克彥;蒙古語主要方言的聲學和音律特征分析分類[J];民族語文;2001年01期
8 夏雪;;區(qū)分漢英西語里的清濁塞音[J];科技信息;2012年14期
9 夏耕;;聲調作為二語習得中的韻律意識和聲學意識[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3年07期
10 王茂林;;中國人、荷蘭人和美國人之間英語元音聲學特征的對比研究[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潔敏;;漢語基調的二維九宮矩陣及其聲學參數(shù)(論文提要)[A];第五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8年
2 繆冠瓊;郝玉峰;呂士楠;;普通話輔音[r]的聲學特征研究[A];第九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朱強華;鄭鐵然;韓紀慶;;行車環(huán)境下基于二值語譜圖的聲學事件檢測[A];第十二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NCMMSC'2013)論文集[C];2013年
4 姚友群;邵鵬飛;周衛(wèi)京;;小學六年級學生單元音習得的聲學特征[A];第十二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NCMMSC'2013)論文集[C];2013年
5 鄭日新;;耳鳴聲學特征與中醫(yī)證型相關性的初步研究[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耳鼻咽喉科分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嗓音言語聽力醫(yī)學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俞振利;王開志;祖漪清;岳東劍;陳貴林;;基于音節(jié)信號聲學特征的中文TTS系統(tǒng)中拼接單元的挑選方法[A];第七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NCMMSC7)論文集[C];2003年
7 張皖志;陶建華;;基于聲韻母基元聲學特征的中文TTS系統(tǒng)中音庫的量化壓縮策略[A];第八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8 崔效義;李敬陽;王莉;;采樣率對共振峰等聲學特征提取的影響[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3年
9 張祺;;密堆顆粒固體在直剪作用下的聲學特征[A];第七屆全國液體和軟物質物理學術會議程序冊及論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張家,
本文編號:7944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794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