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現(xiàn)代詞典的內在教育價值
本文關鍵詞:論現(xiàn)代詞典的內在教育價值
更多相關文章: 詞典教育價值 詞典類型 詞典結構 動態(tài)化 認知
【摘要】:實現(xiàn)現(xiàn)代詞典內在教育價值是將傳統(tǒng)詞典平面、被動、靜態(tài)、無聲的詞匯知識庫與多維、動態(tài)、立體、有聲的教育認知理念融合在一起。它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詞典類型的教育學化整合、詞典結構的認知化創(chuàng)建和詞典信息的動態(tài)化呈現(xiàn)。最終目的是符合詞典用戶的認知習得心理,提升詞典的教育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西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詞典教育價值 詞典類型 詞典結構 動態(tài)化 認知
【基金】:四川外國語言文學研究中心重點項目“高校外語教師詞典學知識現(xiàn)狀調查”(編號:SCWY13-0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61
【正文快照】: 0.引言 然而,作為詞匯知識庫的詞典中所呈現(xiàn)的具有詞典學界對詞典教學功能的研究歷時已久,學 權威性、系統(tǒng)性、穩(wěn)定性和可查閱性的語言知識從界對詞典功能類別、功能特征的討論常常離不開詞 另一方面來看又具有“無聲”、零散、靜態(tài)和被動的典教育價值。其觀點大致如下:讓·杜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鄭定歐;;談雙語學習詞典編纂的基本問題[J];辭書研究;2010年04期
2 錢厚生;;雙語詞典設計理念探微[J];辭書研究;2010年04期
3 沈家煊;轉指和轉喻[J];當代語言學;1999年01期
4 陳偉;張柏然;;教學功能突顯與詞典范式演變[J];外語界;2007年06期
5 張伊娜;;學習與習得殊途而同歸:——從認知學習理論看“學習、習得”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慧敏;;《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第五版的全媒體出版及其啟示[A];辭書論集(二)[C];2012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肖薇;夏競成;;語用視角下的認知轉喻和語篇連貫[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2 熊仲儒;動結式的致事選擇[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3 熊仲儒;;外圍格的論元地位[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4 陳全靜;;數詞的緊鄰連用與“一再”、“再三”的副詞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5 黃愛妮;;關于“來著”的幾點語用認知上的思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0期
6 徐海,羅思明;詞例研究的新進展[J];安徽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7 趙彩紅;;“烙餅”類同形異構復合詞“潛標記”轉指的認知[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8 林栺;;透視學習詞典中觀結構的語義認知觀[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9 劉云飛;雷卿;;隱喻意識與英語多義詞記憶的實證性研究[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10 王霜梅;漢語定中短語轉喻探微[J];北方論叢;2005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華文;;試論英漢雙語詞典的認知模式[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黃建華;;序言[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王健;王安民;;外向型漢英詞典編纂的認知語言學視角[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4 張金忠;;面向專業(yè)俄語教學的俄漢學習詞典設計[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5 金其斌;;意識形態(tài)對詞典編纂的影響及應對策略[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李明;;英漢雙語詞典之我見[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劉軍懷;;雙語學習詞典例證的質量芻議[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馬琳;陳叢梅;;《漢英奧林匹克詞典》的詞目確立原則[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吳飛;曾東京;;簡評《現(xiàn)代英語慣用法詞典》[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余建軍;;芻議英漢詞典例證的翻譯[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莉;轉喻與話語的符號—認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韓巍峰;主題與主題標記結構的語序類型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曹芳宇;唐五代量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李青;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主觀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朱懷;概念整合與漢語非受事賓語句[D];吉林大學;2011年
7 陳榮;英語詞匯教學的認知語境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吳淑瓊;基于漢語句法結構的語法轉喻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阮氏黎心;漢越人體名詞隱喻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志富;現(xiàn)代漢語領屬性偏正結構及其相關句法現(xiàn)象[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宇紅;《俄漢詳解大詞典》視域下的觀念詞счастье[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高健;與“半”相關格式的量范疇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趙桂陽;現(xiàn)代漢語“不是X的X”結構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徐芳;基于語義框架的二語詞匯習得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王彩利;“N的V”的構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劉君章;現(xiàn)代漢語“V單+N”結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王谷全;“看”與“l(fā)ook”的語法化對比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8 郝敏;現(xiàn)代漢語廣義領主屬賓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海艷;《論衡》聯(lián)合式雙音詞語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娜;意義構建中的概念轉喻[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孔令達;“名_1+的+名_2”結構中心名詞省略的語義規(guī)則[J];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1期
2 雍和明;詞典與詞典編纂中的美學原則[J];辭書研究;1997年01期
3 陳燕;淺議英語辭典的插圖[J];辭書研究;1997年06期
4 陸谷孫;詞典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J];辭書研究;1998年01期
5 黃建華;改進雙語詞典的翻譯[J];辭書研究;1998年02期
6 吳瑩;世紀版《新英漢詞典》[J];辭書研究;2001年02期
7 俞惠中;一次脫胎換骨的大手術──《新英漢詞典》修訂述要[J];辭書研究;2001年06期
8 張柏然;;從《牛津大學英語詞典》談起[J];辭書研究;2006年03期
9 魏向清;張柏然;;漢語走向世界與中國雙語辭書工作者的歷史責任[J];辭書研究;2007年01期
10 張志毅;;理念演繹辭書[J];辭書研究;2007年05期
,本文編號:7804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780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