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過來”結(jié)構(gòu)的語法特點及偏誤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8-29 04:04
本文關(guān)鍵詞:“反過來”結(jié)構(gòu)的語法特點及偏誤分析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反過來 反過來+V 語法特點 偏誤分析 教學方法
【摘要】:關(guān)聯(lián)詞語包括副詞、連詞及一些詞義相同或相近的別類詞語,因此留學生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偏誤,尤其是“相反”類詞語的詞義和用法辨別,更是阻礙了留學生的漢語學習。本文主要選用“相反”類詞語中的“反過來”作為討論對象,由于“反過來”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兼具連詞和副詞性質(zhì),而且結(jié)合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華中師范大學語言所中介語語料庫、華中師范大學留學生平時作業(yè)中關(guān)于“反過來”的造句,筆者認為對“反過來”結(jié)構(gòu)的語法特點進行深度挖掘是很有必要的,再加上通過對“反過來”結(jié)構(gòu)的語法特點和偏誤分析,并從對外漢語教學的角度提出建議,不僅能使“反過來”結(jié)構(gòu)的本體研究更為豐富,而且還有助于對外漢語教師在可靠的理論支撐的基礎(chǔ)上更好地進行漢語教學。本文共分為以下五個部分進行討論。第一部分,緒論。介紹了本文的研究對象、選題緣由及研究意義、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研究方案、語料來源及語料說明。第二部分,“反過來”的語法特點。描寫了“反過來”的語法意義、銜接功能;“反過來”復句所體現(xiàn)的語義關(guān)系——并列關(guān)系、反遞關(guān)系;反遞句式“不但不p……反過來q”的“表—里—值”進行分析。第三部分,“反過來+V”的語法特點。首先描寫“反過來+V”的語法意義、銜接功能;“反過來+V”復句所體現(xiàn)的語義關(guān)系——并列關(guān)系;“反過來+V”的主觀性及其話語標記功能。第四部分,“反過來”的偏誤類型及原因分析。首先對“反過來”結(jié)構(gòu)的偏誤類型進行分類,可分為標點偏誤、字偏誤、詞偏誤及篇章偏誤。其次從本體研究角度分析偏誤產(chǎn)生的原因——語義角度和語用角度。第五部分,關(guān)于“反過來”的教學策略。描寫了對外漢語教材方面的不足,主要是教材設(shè)計不完善,并針對這一情況提出改進意見,最后提出教師在教學方面的建議,主要是強調(diào)教師關(guān)于“反過來”的講解方式,筆者希望教師注重語義講解的全面性,以及在講解過程中要重視情景教學法的使用。
【關(guān)鍵詞】:反過來 反過來+V 語法特點 偏誤分析 教學方法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H195.3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緒論10-16
- 1.1 選題緣由、研究對象及研究意義10-11
- 1.1.1 選題緣由及研究對象10
- 1.1.2 研究意義及創(chuàng)新之處10-11
- 1.2 研究現(xiàn)狀及存在的不足11-13
- 1.2.1 “反過來”的研究現(xiàn)狀11-13
- 1.2.2 存在的不足13
- 1.3 研究方案及步驟13-14
- 1.4 研究對象及語料說明14-16
- 2 “反過來”的語法特點16-26
- 2.1 “反過來”的語法意義16-17
- 2.2 “反過來”的句中分布和銜接功能17-18
- 2.2.1 連接句子成分以組成單句17
- 2.2.2 連接前后分句以組成復句17-18
- 2.2.3 連接句子或段落以組成篇章18
- 2.3 “反過來”復句的語義關(guān)系18-21
- 2.3.1 并列關(guān)系19
- 2.3.2 反遞關(guān)系19-21
- 2.4 反遞句式“不但不p……反過來q”的“表—里—值”分析21-25
- 2.4.1 語表形式21-23
- 2.4.2 語里意義23-24
- 2.4.3 語用價值24-25
- 2.5 本章小結(jié)25-26
- 3 “反過來+V”的語法特點26-33
- 3.1 “反過來+V”的語法意義26-27
- 3.2 “反過來+V”的銜接功能27-28
- 3.2.1 連接前后分句以組成復句27-28
- 3.2.2 連接句子或段落以組成篇章28
- 3.3 “反過來+V”復句的語義關(guān)系28-29
- 3.4 “反過來+V”的主觀性29-30
- 3.5 “反過來+V”的話語標記功能30-32
- 3.6 本章小結(jié)32-33
- 4 “反過來”的偏誤及原因分析33-44
- 4.1 “反過來”結(jié)構(gòu)的偏誤類型33-40
- 4.1.1 標點偏誤34
- 4.1.2 字偏誤34
- 4.1.3 詞偏誤34-40
- 4.1.4 篇章偏誤40
- 4.2 “反過來”偏誤產(chǎn)生原因分析40-43
- 4.2.1 語義角度40-42
- 4.2.2 語用角度42-43
- 4.3 本章小結(jié)43-44
- 5 對教材和教學的建議44-51
- 5.1 對外漢語教材方面的不足44-48
- 5.1.1 “反過來”在教材中的出現(xiàn)及釋義44
- 5.1.2 教材中的問題及改進建議44-48
- 5.2 教師教學方面的建議48-50
- 5.2.1 階段性的語義講解48-49
- 5.2.2 講解過程重視語境教學法49-50
- 5.3 本章小結(jié)50-51
- 結(jié)語51-52
- 參考文獻52-54
- 致謝54-5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袁毓林;;反預期、遞進關(guān)系和語用尺度的類型——“甚至”和“反而”的語義功能比較[J];當代語言學;2008年02期
2 馬真;;關(guān)于“反而”的語法意義[J];世界漢語教學;1994年01期
3 廖秋忠;;現(xiàn)代漢語篇章中的連接成分[J];中國語文;1986年0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庭;高級漢語口語教材中交際任務型練習的考察與分析[D];湖南大學;2014年
2 宗曉哲;留學生習得“反而”的偏誤分析以及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啟示[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劉怡;現(xiàn)代漢語“相反”類詞語分析[D];延邊大學;2010年
4 羅煌輝;“反而”的篇章連接功能及反遞句式的歷時演變[D];暨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7511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751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