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高考漢語語法試題考察分析
本文關(guān)鍵詞:泰國高考漢語語法試題考察分析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泰國高考漢語 語法試題 語法項目 試題題型 漢語教學情況
【摘要】:高考漢語是泰國學生進入大學學習漢語相關(guān)專業(yè)的一道門檻。盡管近年來在泰國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但漢語學習的成績還不夠理想。泰國高考漢語考試,即Professional Aptitude Test 7.4,簡稱"PAT7.4"。PAT7.4試題中有30%的比重考查的是語法,也是PAT7.4試卷中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歷年高考漢語試題的語法試題部分進行分析。本文結(jié)合泰國高考漢語成績分布狀況并以2009年到2011年泰國高考漢語試題為例,分析語法試題部分的題型,同時對語法試題所考察的語法項目進行統(tǒng)計,并通過對泰國高三的學生進行調(diào)查,對漢語教師的訪談,調(diào)查了泰國高中漢語教學情況以及泰國高考漢語語法試題部分存在的問題。本次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漢語課的課時量、學習漢語的時長和PAT7.4成績?nèi)齻因素影響了學生對PAT7.4試題、漢語教材、漢語教學這三方面的滿意度。筆者又通過對漢語教師的訪談發(fā)現(xiàn),PAT7.4試卷中語法部分試題存在考查內(nèi)容過難、題型比較單一等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相關(guān)建議。筆者希望通過以上調(diào)查,使?jié)h語教師對泰國高考漢語語法試題部分加深了解,希望能夠幫助漢語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更好、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內(nèi)容,最終能夠幫助泰國高三學生在高考漢語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關(guān)鍵詞】:泰國高考漢語 語法試題 語法項目 試題題型 漢語教學情況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H195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引言9-15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目的9-12
- 1.3 研究方法12-15
- 2. 泰國高考漢語介紹15-17
- 2.1 泰國高考的歷史與現(xiàn)狀15-16
- 2.2 泰國高考漢語考試科目介紹16-17
- 3. 泰國高考漢語語法試題分析17-44
- 3.1 泰國高考漢語語法試題分析的理論框架18
- 3.2 泰國高考漢語題型的分布分析18-24
- 3.3 泰國高考漢語語法試題內(nèi)容分析24-44
- 4. 問卷調(diào)查及訪談44-62
- 4.1 問卷調(diào)查44-60
- 4.2 訪談60-62
- 5. 結(jié)語62-66
- 5.1 小結(jié)62-63
- 5.2 建議63-65
- 5.3 反思65-66
- 參考文獻66-67
- 附件67-110
- 附錄一:問卷調(diào)查67-71
- 附錄二:訪談談話稿71-74
- 附錄三:泰國高考漢語試卷(2009年第二次考試)74-106
- 附錄四:泰國高中漢語教材《體驗漢語》的功能與語法點106-110
- 致謝11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明;第二屆漢語語法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在溫州召開[J];民族語文;2004年01期
2 王功龍;從單純描寫走向功能解釋——讀《漢語語法化的歷程》感言[J];博覽群書;2004年06期
3 王力;;淺議觀念文化對漢語語法的影響[J];內(nèi)蒙古電大學刊;2006年12期
4 周娟;;漢語語法南粵論壇在韶關(guān)舉辦[J];語文研究;2006年04期
5 胡寧;;第六屆國際古漢語語法研討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漢語語法史研討會在我校舉行[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6 胡寧;;第六屆國際古漢語語法研討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漢語語法史研討會在陜西師范大學召開[J];中國語文;2007年06期
7 周娟;鄭娟曼;;第二屆漢語語法南粵論壇紀要[J];漢語學習;2008年06期
8 周娟;鄭娟曼;;第二屆漢語語法南粵論壇在肇慶學院舉辦[J];中國語文;2009年01期
9 張永哲;;第六屆漢語語法化問題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在西安召開[J];中國語文;2011年06期
10 李臨定;漢語語法的若干特點[J];語文建設;1986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蔡紅錄;周靜;;古漢語語法和語序研究綜述[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古麗加米拉·沙依提;;淺談民族學生在學習漢語語法過程中所面對的難題[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1卷)[C];2009年
3 段滿福;;從《漢語語法論》兩個版本看高名凱漢語語法理論的變化[A];高名凱先生學術(shù)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4 黃仁發(fā);;初中學生理解漢語語法的某些思維特征[A];中國心理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及建會60周年學術(shù)會議(全國第四屆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下)[C];1981年
5 王定芳;;圖解法析句研討——兼論國內(nèi)流行的語法分析方法[A];福建省語言學會200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香港嶺南大學 田小琳;呂叔湘先生辯證的發(fā)展?jié)h語語法觀[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2 姚莉;漢語語法化的前世今生[N];中國教育報;2007年
3 朱俊玄;意義與形式內(nèi)外結(jié)合[N];中國出版?zhèn)髅缴虉?2014年
4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 王家范 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 顧紅亮 復旦大學中文教授 申小龍;追慕學術(shù)先賢治學風范[N];社會科學報;2005年
5 勝寒;從“斑鳩的故事”說起[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麗華;泰國高考漢語語法試題考察分析[D];天津師范大學;2016年
2 林莉;“廣義形態(tài)”說在漢語語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D];新疆大學;2008年
3 梁愛梅;在華印尼留學生漢語語法偏誤辨正能力的培養(yǎng)[D];河北大學;2014年
4 柏寒夕;20世紀初德國在華傳教士赫德明《漢語語法》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5 王艷敏;高師古代漢語語法教學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年
6 劉金源;麥都思《漢語語法札記》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年
7 董麗娟;德國傳教士羅存德《漢語語法》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8 張忠艷;《近代漢語語法資料匯編·宋代卷》—量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曉溪;《近代漢語語法資料匯編·宋代卷》受事主語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10 白麗娜;空間因素對漢語語法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7205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720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