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藝術論文 >

靜態(tài)與動態(tài)——傳統(tǒng)和認知語法視角下的英漢語言表達狀態(tài)對比

發(fā)布時間:2017-08-16 17:00

  本文關鍵詞:靜態(tài)與動態(tài)——傳統(tǒng)和認知語法視角下的英漢語言表達狀態(tài)對比


  更多相關文章: 表達狀態(tài) 靜態(tài) 動態(tài) 機制 動因


【摘要】:本研究提出語言的"表達狀態(tài)"這個概念,并從傳統(tǒng)語法和認知語法角度對比研究英漢語言表達狀態(tài),旨在揭示英語靜態(tài)表現(xiàn)法與漢語動態(tài)表現(xiàn)法的機制與動因。研究包括傳統(tǒng)語法視角下的英漢語言表達狀態(tài)對比研究和認知語法視角下的英漢語言表達狀態(tài)對比研究,后者包括英漢語法隱喻使用對比以及英漢認知框架途徑表達對比。
【作者單位】: 華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表達狀態(tài) 靜態(tài) 動態(tài) 機制 動因
【分類號】:H146;H314
【正文快照】: 1.引言由于語言類型的差別,語言表達可能呈現(xiàn)靜態(tài)或動態(tài)傾向,靜態(tài)與動態(tài)可以統(tǒng)稱為語言的“表達狀態(tài)”。關于英漢語言表達呈現(xiàn)靜態(tài)與動態(tài)傾向的現(xiàn)象,一些學者對此有過論述(連淑能,1993:104-127;潘文國,1997:375-382;邵志洪,2005:23-30)。本文擬從傳統(tǒng)語法和認知語法角度對比研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叢迎旭;名物化英漢對比研究[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2 朱永生;;名詞化、動詞化與語法隱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年02期

3 張高遠,王克非;名詞化研究的新路徑[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4 邵志洪;;英漢運動事件框架表達對比與應用[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5 邵志洪,孫靜,李靜;2003年TEM8漢譯英試卷分析——英漢語義、語用、語篇結(jié)構(gòu)對比分析[J];中國翻譯;2004年01期

6 王宏,張玲;第十六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英譯漢參賽譯文評析[J];中國翻譯;2004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關麗娜;從語用前提對稱看等值翻譯[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2 杜洪波;胡曉;;以身體部位隱喻為例論隱喻的翻譯[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3 程永生;描寫與交際——我國現(xiàn)代翻譯理論研究的兩大主題[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4 胡河寧;;組織意象圖式中的組織傳播隱喻[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5 張志宏;董粵章;;習語演進的認知詮釋[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6 高玲玲;;視覺動詞SEE語義演變的認知語用闡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7 尹丕安;李健;延宏;;基于效應決策模式的認知言語交際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8 楊增宏;;甲骨文會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9 羅主賓;;現(xiàn)代漢語“以A為B”凝固結(jié)構(gòu)語義的認知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10 楊鵬飛;詞匯的民族色彩與翻譯[J];安徽大學學報;199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蓉;;從順應論看中國宋詞《虞美人》譯文比較[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2 陸紅艷;;非范疇化視角下的多義性分析[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謝婷玉;;原型理論在英語學習型詞典釋義中的應用——以《牛津高階英語學習詞典》(第八版)為例[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楊國萍;韓瑞;;英語委婉機制的認知探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5 任麗麗;;英語方位介詞Up和Down的隱喻性擴展[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6 史茜;;英語重疊詞的理據(jù)和認知策略[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三輯)[C];2008年

7 王麗軍;;認知能力與語法[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8 張靜;;宋詞的象似性微探[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七輯)[C];2010年

9 崔冰清;;參見的認知研究[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10 武繼紅;;論學習詞典中隱喻對搭配形成的影響——基于認知語義學的搭配研究[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曲麗瑋;元刊雜劇復字詞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陳佳;論英漢運動事件表達中“路徑”單位的“空間界態(tài)”概念語義及其句法—語義接口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馬騰;民族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語際語語用能力及其培養(yǎng)模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唐斌;《人民日報》中(1987-2007)農(nóng)民工的話語再現(xiàn)[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張俊;對《紅樓夢》中稱呼語的所指和意圖的研究:認知語用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徐莉娜;翻譯中句子結(jié)構(gòu)轉(zhuǎn)換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楊雪蓮;傳播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李紅梅;韓國語范圍表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紅莉;從文化角度談旅游宣傳資料的翻譯[D];河北大學;2009年

2 張曉泳;漢英習語在跨文化翻譯中的文化流失[D];河北大學;2009年

3 譚瑾;現(xiàn)代漢語認知稱謂詞的隱喻及轉(zhuǎn)喻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孫霞;文化視角下《圍城》中隱喻的翻譯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5 李瑞芹;英漢多義詞“手”的認知研究及其對英語詞匯教學啟示[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6 魏瀟;英國人的文化定勢[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7 黃雪;俄漢語詞匯理據(jù)性對比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8 黃姍姍;系統(tǒng)功能理論視閾下的“X是X”結(jié)構(gòu)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9 佟慶;從認知語義學角度看“ウツ”的多義性[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劉李明;論英語習語中的語言世界圖景[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邵志洪;英漢平行結(jié)構(gòu)對比研究[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2 邵志洪;英漢詞語搭配中的“同義反復”比較[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年04期

3 左巖;漢英部分語篇銜接手段的差異[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年03期

4 朱永生!200433,嚴世清!215006;語法隱喻理論的理據(jù)和貢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年02期

5 朱永生;英語中的語法比喻現(xiàn)象[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4年01期

6 胡裕樹;范曉;;動詞形容詞的“名物化”和“名詞化”[J];中國語文;1994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瑩;生成語法與認知語法之比較[J];南通航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2 李香玲;用認知語法的意象理論分析語篇的連貫性[J];宜賓學院學報;2005年09期

3 李發(fā)根;;認知語法和功能語法小句理論與翻譯[J];外語教學;2007年05期

4 張韌;;認知語法視野下的構(gòu)式研究[J];外語研究;2007年03期

5 高航;嚴辰松;;概念物化的心理現(xiàn)實性與認知語法中名詞范疇的界定[J];外語學刊;2008年06期

6 高航;;認知語法的語用視角:基于用法的動態(tài)模式述評[J];外語學刊;2009年05期

7 完權;;入場理論:認知語法的新進展[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9年06期

8 賀學勤;;認知語法語篇分析觀思考[J];山東外語教學;2009年03期

9 謝應光;;認知語法中的抽象和細化[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10 李麗;;淺析認知語法的語義觀[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王強;;Langacker活動區(qū)分析說的提升解釋反詰[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2 許余龍;;認知語法框架中的英漢下指研究——兼談漢語人稱代詞照應的單向性問題[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3 劉玉梅;;詩歌語篇的認知語法分析——以 William Blake 的“London”為例[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4 張建理;;英漢直接致使移動句對比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馬書東;;鏡像神經(jīng)與認知語法中認知能力相關性的探討[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齊振海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學院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心;認知語法理論的入門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丁國旗;認知語法視角下的意象分析與翻譯[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2 高航;現(xiàn)代漢語名動互轉(zhuǎn)的認知語法考察[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7年

3 盧鑫瑩;現(xiàn)代漢語光桿名詞語義的認知語法研究:情境植入視角[D];河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一凡;系統(tǒng)功能語法和認知語法的語篇分析對比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2 杜娟;認知語法視角下董秋斯和張谷若David Copperfield翻譯比較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3 陳曉中;認知語法框架下對具有動態(tài)的自主/依存不對稱特征的語法范式的相關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4 李曉丹;《認知語法精要》英漢節(jié)譯報告[D];內(nèi)蒙古大學;2014年

5 李s,

本文編號:68442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68442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8d6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