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術:中國古代語言傳播中的諷諫理論
本文關鍵詞:諫術:中國古代語言傳播中的諷諫理論
【摘要】:諷諫傳播是中國古代特殊政治體制下發(fā)生的一種特殊的言語傳播行為。正是這種專制體制的"理性構成"孕育出了"諷諫"這一極具中國古代社會特色的政治修辭,也就是說"諷諫"是中國古代專制政權下的一種自我糾偏機制,用以彌補和挽回皇權至上所帶來的各種政治弊端。中國古代的學者并沒有把諷諫傳播活動看成是諷諫傳播主體本身孤立的語言傳播活動,而是將之視為主、客體之間互相影響、互動的過程。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
【關鍵詞】: 中國 古代 語言傳播 諷諫
【分類號】:H15;G206
【正文快照】: 一、諷、諫和諷諫傳播先來說說“諷”字。據(jù)《說文·言部》:“諷,誦也。從言風聲!1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云:“誦也!洞笏緲贰:‘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注:‘倍文曰諷,以聲節(jié)之曰誦!锻场,謂不開讀也。誦則非直背文。又為吟詠以聲節(jié)之!吨芏Y》經、注析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頌;關于精益求精的思考──語言傳播雜記二十一[J];現(xiàn)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2000年06期
2 張頌;關于聲形俱佳的思考──語言傳播雜記之二十六[J];現(xiàn)代傳播;2001年05期
3 鄧紅專;語言傳播的同化與整合:直面人類語言的瀕危趨勢[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4 陳衛(wèi)強;方孝坤;;語言傳播的沖突與協(xié)調——中德兩國語言傳播政策觀照[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張頌;關于語言文化的思考──語言傳播雜記(二)[J];現(xiàn)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1997年05期
6 張頌;關于認知共識的思考──語言傳播雜記之十[J];現(xiàn)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7 張頌;關于愉悅共鳴的思考──語言傳播雜記之十一[J];現(xiàn)代傳播;1999年02期
8 李宇明;;探索語言傳播規(guī)律[J];國際漢語教學動態(tài)與研究;2007年03期
9 許彩云;;語言傳播的信息結構及語言符號的特點[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10 樊友新;;語言傳播媒介及方式對語言的影響[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曹進;;網絡語言傳播的“模仿”與“復制”[A];中國傳媒大學第二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紅巖;;語言傳播文化中心的現(xiàn)代性重建——跨文化語言傳播觀念論[A];聚焦世界華語播音[C];2004年
3 胡奕顥;;網絡語言傳播的四重心理機制[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語文建設卷2)[C];2013年
4 謝婷婷;;全球化時代語言傳播規(guī)則改變與發(fā)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zhàn)[A];國際關系研究:新領域與新理論——2010年博士論壇[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女性研究中心 趙楊子;性別化的語言傳播差異并不是絕對的[N];中國婦女報;2010年
2 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副調研員 蔡光發(fā);打開窗戶說亮話[N];佛山日報;2012年
3 本報記者 耿雪;用鮮活的語言傳播中國主流話語[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4 記者 余冠仕 高毅哲;識千字即可讀懂漢語新聞[N];中國教育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麗雯;碎片的共鳴:網絡社群中的語言傳播規(guī)律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2 賽漢其其格;蒙古族非言語傳播初探[D];內蒙古大學;2012年
3 陳剛;重新講述和聆聽[D];四川大學;2007年
4 趙國祥;廣告視覺語言的傳播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6193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619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