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方言語音調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02 00:12
本文關鍵詞:山東萊蕪方言語音調查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萊蕪方言 單字音系 歷史音變 兒化音變 連讀變調
【摘要】:萊蕪市位于山東省中部,方言屬于冀魯官話石濟片聊泰小片,方言內部可分為南、北兩小片。本文在田野調查和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對萊蕪方言南片話的語音系統(tǒng)(單字音系、聲韻調與中古音的演變關系、兒化、連讀變調)進行了力求全面、細致的分析描寫。關于萊蕪方言(南片話)的語音系統(tǒng),本文的主要觀點和研究發(fā)現(xiàn)概括如下:1、萊蕪方言南、北兩片話的語音差異在聲、韻、調上都有表現(xiàn)。聲母方面,古日母北片今讀l,南片l、?兩讀;古精組今洪音字,北片讀齒間音,南片讀舌尖前音。韻母方面,果攝一等字北片開、合口已經合流,南片仍有開、合差異;前鼻尾韻北片韻尾完全脫落為鼻化音,南片鼻尾較松、有脫落趨勢但尚未脫落。聲調方面,北片有四個調類,陽平、上聲未合并;南片只有三個單字調,陽平、上聲已合并。2、“兒”字今讀[l?44],兒化只變韻不變聲,形成[ei]、[?i]兩組四呼齊全的8個平舌型兒化韻。兒化變韻只涉及到十二個基本韻母,且兒化詞語較少,呈衰變趨勢。這種平舌型兒化韻與“兒”的單字音之間很難建立直接的音變關系,很可能是由于引發(fā)兒化的“兒”綴基本音的歷史年代早于當前實義“兒”音所致。3、重重、重輕型兩字組的連讀都要發(fā)生前字的變調,但又呈現(xiàn)出不同的連調規(guī)律和特點。重重型兩字組,單字調陰平、陽平上作前字要變調,去聲不變調。重輕型兩字組的非疊字、AA式重疊名詞字組,單字調陰平、陽平上、去聲作前字都發(fā)生變調且變調調值與重重型字組有所不同;AA式重疊動詞兩字組的連調規(guī)則比較簡單,只有陰平前字發(fā)生變調。4、萊蕪方言屬“三聲調方言”,單字調只有陰平、陽平上和去聲,陽平、上聲已經合并,但在連讀變調中還可以區(qū)分出陽平、上聲兩個調類。這說明,萊蕪方言的單字調類和連讀調類屬于兩個不同的歷史層面,連讀調類的歷史年代更早。本文研究可以充實萊蕪方言的已有成果,同時對山東三聲調方言連讀變調與單字調演變關系的研究、對近代以來官話方言聲調的合并趨簡研究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萊蕪方言 單字音系 歷史音變 兒化音變 連讀變調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H172.1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14
- 1.1 本課題的研究內容和意義10-11
- 1.2 本課題的研究現(xiàn)狀11-12
- 1.3 研究方法及材料來源12-14
- 第2章 萊蕪方言概況14-18
- 2.1 萊蕪市概況14-16
- 2.1.1 地理、行政和人口14
- 2.1.2 建制沿革14-16
- 2.2 萊蕪方言的歸屬及內部分區(qū)16-18
- 2.2.1 方言歸屬16
- 2.2.2 內部差異及分區(qū)16-18
- 第3章 單字音系18-29
- 3.1 單字音系18-21
- 3.1.1 聲母18-19
- 3.1.2 韻母19-20
- 3.1.3 聲調20-21
- 3.2 聲韻拼合關系21-24
- 3.3 文白異讀24-29
- 第4章 歷史音韻29-42
- 4.1 聲母與中古音的演變關系29-33
- 4.2 韻母與中古音的演變關系33-40
- 4.3 聲調與中古音的演變關系40-42
- 第5章 兒化42-51
- 5.1“兒”的單字音與兒化音變42-45
- 5.2 山東中西部“兒化”音變比較45-47
- 5.3 萊蕪方言“兒”綴的歷史音變47-51
- 第6章 連讀變調51-61
- 6.1 重重型兩字組的連調51-53
- 6.2 重輕型兩字組的連調53-58
- 6.2.1 非疊字重輕型兩字組的連調54-56
- 6.2.2 AA式重疊名詞兩字組的連調56-57
- 6.2.3 AA式動詞重疊兩字組的連調57-58
- 6.3 兩類重音—連調模式的綜合考察58-61
- 結語61-62
- 參考文獻62-66
- 附錄66-89
- 致謝89-90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90
本文編號:6068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606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