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光壯語形容詞、動詞后附音節(jié)研究
本文關鍵詞:拉光壯語形容詞、動詞后附音節(jié)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田野語言學的方法搜集了拉光壯語的語言材料,綜合借鑒梁敏、張均如、韋星朗、李旭練等研究成果,對拉光壯語進行相對系統(tǒng)和詳盡的描寫分析,便于今后其他壯語方言點后附音節(jié)的研究或者其他相關研究。本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回顧國內關于壯語后附音節(jié)的研究動態(tài),同時論述本研究的范圍、方法、目的、意義及語料來源,并對拉光壯語描述和進行概況。第二章從語音形式、句法功能、語義特征、語用特征,這四個方面對拉光壯語形容詞后附音節(jié)進行描寫、分析,并概括其相關特點。第三章從語音形式、句法功能、語義特征、語用特征,這四個方面對拉光壯語動詞后附音節(jié)進行描寫、分析,并概括其相關特點。第四章從語音形式、語義特征、語法層面、語用方面、詞性方面和受副詞的修飾方面來比較分析形容詞、動詞后附音節(jié)的特征,并對其性質進行概括總結。第五章結語。概括本研究的主要觀點,并分析研究中的難點及不足。本文的研究結論:(1)在語音形式方面,動詞有11種后附音節(jié)形式而形容詞只有6種形式。形容詞后附音節(jié)與主體詞之間在聲、韻、調方面有明顯的被制約關系,而動詞后附音節(jié)則沒有嚴格的被制約關系。(2)在句法功能方面,動詞加后附音節(jié)和形容詞后附音節(jié)都可以充當句子的謂語、定語、補語、狀語的語法功能。區(qū)別方面,一是動詞后附音節(jié)可以做為獨立成分存在,而形容詞加后附音節(jié)則不能,二是動詞加后附音節(jié)后仍不能做句子的主語、賓語,而形容詞加后附音節(jié)則可以充當。(3)在語義特征方面,動詞和形容詞后附音節(jié)在AB、ABB式當中,在元音發(fā)音部位的高低、開口大小影響到所要表達的語義這一方面,它們有共同的特征,體現(xiàn)在表示程度的大小、深淺、高低、頻率和情感色彩等,如元音開口度越大,舌位越靠后,則程度越深。(4)在語用方面,動詞加后附音節(jié)會依據(jù)語境所表達意義來選擇不同的形式,它們在使用頻率上沒有明顯區(qū)別。而在使用頻率上,形容詞加后附音節(jié)則有自身的特點。(5)在詞性方面,動詞加上后附音節(jié)后,一方面保留著動詞詞性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卻具有較強的類似于形容詞性的功能,同時音節(jié)數(shù)的越多所表達的程度越強。而形容詞加后附音節(jié)后則沒有發(fā)生詞性的變化。(6)拉光壯語動詞帶上后附音節(jié)后,基本都能受程度副詞“l(fā)a:i1”(多或很)和否定副詞“?i5或ka:i5”(不)的修飾或補充;形容詞后附音節(jié)則能受否定副詞“?i5(不)”修飾,但不能受程度副詞“l(fā)a:i1”(多或很)、jau6(極)等修飾?偟膩碚f,對拉光壯語形容詞、動詞后附音節(jié)的研究能加深對壯語形容詞、動詞后附音節(jié)的認識,并為其相關研究提供更為豐富的方言語料。
【關鍵詞】:拉光壯語 動詞 形容詞 后附音節(jié)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H218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7
- 第一章 緒論17-34
- 第一節(jié) 壯語形容詞、動詞后附音節(jié)研究概況17-21
- 一、相關著作17-19
- 二、專題論文19-21
- 第二節(jié) 選題的緣由和意義21-23
- 一、緣由22-23
- 二、意義23
- 第三節(jié) 研究的范圍、方法及語料來源23-24
- 一、研究范圍及方法23
- 二、語料來源23-24
- 第四節(jié) 拉光壯語語音概況24-34
- 一、聲母24-27
- 二、韻母27-33
- 三、聲調33-34
- 第二章 拉光壯語形容詞后附音節(jié)34-61
- 第一節(jié) 語音形式34-39
- 一、詞根與后附音節(jié)的組合形式34-37
- (一) AB式34
- (二) ABB式34
- (三) ACAB式34-35
- (四) AA+ni~6或AA+ni~6pai~1式35
- (五) ABCD式35-36
- (六) AABB式36-37
- 二、聲、韻、調特點37-39
- (一) 聲母37
- (二) 韻母37-38
- (三) 聲調38-39
- 第二節(jié) 語義特征39-48
- 一、級別意義40-43
- 二、情感意義43-46
- 三、形象色彩意義46-48
- 第三節(jié) 句法功能48-55
- 一、作定語49-50
- 二、作謂語50-51
- 三、作補語51-52
- 四、作狀語52-53
- 五、作主語53-54
- 六、作賓語54-55
- 第四節(jié) 語用特征55-61
- 一、語言的表達方面55-58
- 二、語言情感方面58
- 三、使用群體方面58-59
- 四、使用頻率方面59
- 五、使用語境方面59-61
- 第三章 拉光壯語動詞后附音節(jié)61-88
- 第一節(jié) 語音形式61-70
- 一、AB式61-62
- 二、ABB式62-64
- 三、ABAB式64
- 四、As式64
- 五、ABAs式64-65
- 六、ABC式65-66
- 七、ABAc式66-67
- 八、ABBCC式67-68
- 九、ABCBC式68-69
- 十、ABCBD式69
- 十一、A+pa~6+j(?)k~8+pa~6+ja:k~8式69-70
- 第二節(jié) 語義特征70-77
- 一、AB式70-71
- 二、ABB式71-74
- 三、ABAB式74
- 四、As式74-75
- 五、ABAs式75-76
- 六、ABC式、ABAc式、ABBCC式、ABCBC式、ABCBD式、A+pa~6+j(?)k~8+pa~6+ja:k~8式76-77
- 第三節(jié) 句法功能77-86
- 一、作謂語77-80
- 二、作定語80-81
- 三、作補語81-84
- 四、作狀語84-85
- 五、動詞的后附音節(jié)可以單獨做獨立成分85-86
- 第四節(jié) 語用特征86-88
- 第四章 拉光壯語形容詞、動詞后附音節(jié)的比較及其性質88-98
- 第一節(jié) 比較88-95
- 一、從語音形式方面88-90
- 二、語義特征方面90
- 三、在語法層面方面90
- 四、在語用方面90-91
- 五、在詞性方面91
- 六、在受副詞的修飾方面91-95
- 第二節(jié) 性質95-98
- 第五章 結語98-101
- 參考文獻101-103
- 后記103-105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10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春玲;說“X的V”的構成成分和句法功能[J];萍鄉(xiāng)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1期
2 黃增壽;“誠然”語義和句法功能的歷時探索[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3 張道俊;;“倆”與“兩個”的句法功能差異及其原因[J];孝感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4 胡敕瑞;;代用與省略——論歷史句法中的縮約方式[J];古漢語研究;2006年04期
5 翟淑英;;同構異義詞組句法功能辨析[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6 于秒;;“X性”詞句法功能詳探[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7 趙小東;俞理明;;句法規(guī)范研究[J];語言文字應用;2007年04期
8 李倩;;試析“怨”、“恨”、“悔”的詞義關系及其對句法功能的制約作用[J];語文知識;2008年03期
9 曲殿宇;;“已經”和“曾經”的句法功能考察[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10 胡梅紅;唐靈感;;漢語“是”字句的句法功能及英譯探討——以魯迅短篇小說和國家領導人演講稿為研究案例[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徐艷華;李斌;;信息處理用名詞細分類研究[A];第二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徐存良;;析不定代詞獨立擴展成分的句法功能[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崔立斌;;《孟子》“之”字結構分析[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4 吳學輝;;說“好個N!”[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晶;現(xiàn)代漢語實詞句法功能的不對稱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立靜;韓中否定極項‘(?)’和‘任何’的對比研究[D];延邊大學;2015年
2 董笑;《隋史遺文》代詞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3 葉丹麗;“A_單+V”結構的語義組合和句法功能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4 丁曉慧;方位詞“里”“中”的比較及教學對策[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5 梁建烈;漢韓擬聲詞對比及教學策略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
6 王煥光;“拼死”類副詞的多角度研究[D];湘潭大學;2015年
7 馬二麗;英語句子理解的句法啟動效應[D];河南大學;2015年
8 白云汐(TSIATSKA SVITLANA);漢俄語中帶主觀評價后綴形容詞的對比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
9 霍小霞;從英漢句法差異看英語復合句的漢譯[D];蘭州大學;2016年
10 吳晨璐;關于表傾向義的接尾辭“~l味”“~がち”“~つぽ!盵D];山東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5769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576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