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汨羅大荊15年三峽移民新派方言詞匯和新老派比較
發(fā)布時間:2023-01-14 15:41
本文對大荊鎮(zhèn)三峽移民的人文地理、語音系統(tǒng)等基本情況進行簡單描述的基礎上,選取三峽移民方言新派詞匯作為研究對象,在田野調(diào)查的基礎上,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運用斐風等軟件記錄整理出三峽移民方言新派分類詞匯表格,同時對移民方言詞匯語義場的幾個個案進行分析,力圖展示移民方言特色。本文還通過與呂儉平調(diào)查的老派方言詞匯的比較,分析三峽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詞匯差異,并且嘗試探究新派和老派詞匯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本文選取親屬稱謂語義場、有關“討厭”的情感心理動詞語義場以及有關“縫補”的動詞語義場進行研究,運用義征分析法比較異同,展示移民方言詞匯特色。三峽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詞匯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數(shù)量差異、詞形差異、構詞方式差異和詞義差異。三峽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詞匯的數(shù)量對應情況可以分成“多對一”、“一對多”和“有對沒有”3類。三峽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詞匯的詞形差異主要是詞語音節(jié)數(shù)量和構詞語素的差異。三峽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詞匯的構詞方式差異主要是附加式和重疊式合成詞的差異。三峽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詞匯的詞義差異主要包括詞義的擴大、詞義的轉移和縮小。三峽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詞匯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主要是社會變遷和語言接觸。社會變遷...
【文章頁數(shù)】:11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的內(nèi)容和意義
1.1.1 研究內(nèi)容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的方法和步驟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步驟
1.3 相關文獻及其利用的綜述
1.3.1 漢語方言詞匯研究
1.3.2 三峽移民方言的研究
1.3.3 對湖南汨羅大荊鎮(zhèn)三峽移民方言的研究
1.4 移民的相關情況
1.4.1 移民的歷史地理
1.4.2 移民分布和語言
1.5 發(fā)音人情況
1.6 新派方言的語音系統(tǒng)
1.6.1 聲調(diào)
1.6.2 聲母
1.6.3 韻母
2 移民方言新派詞匯分類以及跟老派詞匯對照
2.1 移民方言新派詞匯調(diào)查、錄音及表格說明
2.2 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詞匯分類對照表格
3 詞匯語義場的幾個個案分析
3.1 親屬稱謂語義場
3.1.1 親屬稱謂語義場的描寫
3.1.2 親屬稱謂的語用特點
3.2 表示“討厭”的情感心理動詞的語義場
3.2.1 語義場內(nèi)詞的共同屬性
3.2.2 語義場內(nèi)詞的個性差異
3.3 表示“縫補”的動詞的語義場
4 移民方言新派詞匯跟老派詞匯的比較
4.1 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詞匯數(shù)量的出入
4.1.1 多對一
4.1.2 一對多
4.1.3 有對沒有
4.2 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詞匯的詞形差異
4.2.1 新派和老派方言詞語的音節(jié)數(shù)量差異
4.2.2 新派和老派方言詞語的構詞語素差異
4.3 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詞匯的構詞方式差異
4.4 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詞匯的詞義差異
5 移民新派和老派詞匯差異形成的原因
5.1 社會變遷
5.1.1 人口遷徙
5.1.2 科技進步
5.1.3 思想轉變
5.2 語言接觸
5.2.1 共同語環(huán)境的變化——普通話的普及
5.2.2 方言環(huán)境的變化——當?shù)胤窖缘挠绊?br> 5.2.3 語言態(tài)度
6 結論
6.1 論文的總體結論
6.2 三峽移民方言詞匯發(fā)展趨勢
6.3 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和不足
參考文獻
【附錄1】調(diào)查得到的語料音頻
【附錄2】調(diào)研日志
致謝
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的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改革開放以來汕頭方言詞匯的變化[J]. 陳凡凡. 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7(12)
[2]泰語親屬稱謂語義特征分析[J]. 許瑞娟,明鑫. 滇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 2017 (03)
[3]從一家三代語言變異看三峽移民方言演變的趨勢[J]. 佟秋妹.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5)
[4]城市化進程中的農(nóng)村方言詞匯的變化研究——以葉縣權印村為例[J]. 呂穎培. 語文學刊. 2015(20)
[5]皖西南方言親屬稱謂詞的特點與文化內(nèi)涵[J]. 呂延,楊軍.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5)
[6]三峽工程庫區(qū)移民語言研究綜述[J]. 柯移順. 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 2012(06)
[7]衡陽地區(qū)三峽移民語言適應性問題調(diào)查與分析[J]. 李振中,甘斐哲. 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5)
[8]入湘三峽移民的語言態(tài)度及其對語言交際的影響[J]. 劉青松.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1)
[9]論漢語方言詞匯的構詞差異[J]. 董紹克.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2(01)
[10]半個世紀來舟山方言詞匯的變化及其成因[J]. 徐波. 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1(04)
博士論文
[1]奇臺方言詞匯研究[D]. 曾緹.山東大學 2015
碩士論文
[1]湖南 江永 上江圩 女書 發(fā)源地 土話 詞匯 研究[D]. 鄺麗莎.湖南師范大學 2019
[2]山西廣靈方言詞匯研究[D]. 崔安慧.湖南師范大學 2019
[3]阜新方言詞匯研究[D]. 周美慧.西北大學 2018
[4]玉溪峨山漢語方言詞匯研究[D]. 施圓夢.云南師范大學 2018
[5]陜西興平方言“縫補”語義場共時與歷時研究[D]. 劉姣姣.山西大學 2017
[6]福建屏南黛溪方言詞匯研究[D]. 韋東芳.南京大學 2017
[7]湖南湘潭茶恩寺方言詞匯及其比較研究[D]. 周鑫琳.湖南師范大學 2017
[8]淮安方言親屬稱謂研究[D]. 朱新穎.上海師范大學 2014
[9]太湖方言的親屬稱謂研究[D]. 胡寧.重慶師范大學 2013
[10]語言接觸視角下的宜春(水江)方言詞匯變化研究[D]. 彭淺生.江西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730697
【文章頁數(shù)】:11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的內(nèi)容和意義
1.1.1 研究內(nèi)容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的方法和步驟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步驟
1.3 相關文獻及其利用的綜述
1.3.1 漢語方言詞匯研究
1.3.2 三峽移民方言的研究
1.3.3 對湖南汨羅大荊鎮(zhèn)三峽移民方言的研究
1.4 移民的相關情況
1.4.1 移民的歷史地理
1.4.2 移民分布和語言
1.5 發(fā)音人情況
1.6 新派方言的語音系統(tǒng)
1.6.1 聲調(diào)
1.6.2 聲母
1.6.3 韻母
2 移民方言新派詞匯分類以及跟老派詞匯對照
2.1 移民方言新派詞匯調(diào)查、錄音及表格說明
2.2 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詞匯分類對照表格
3 詞匯語義場的幾個個案分析
3.1 親屬稱謂語義場
3.1.1 親屬稱謂語義場的描寫
3.1.2 親屬稱謂的語用特點
3.2 表示“討厭”的情感心理動詞的語義場
3.2.1 語義場內(nèi)詞的共同屬性
3.2.2 語義場內(nèi)詞的個性差異
3.3 表示“縫補”的動詞的語義場
4 移民方言新派詞匯跟老派詞匯的比較
4.1 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詞匯數(shù)量的出入
4.1.1 多對一
4.1.2 一對多
4.1.3 有對沒有
4.2 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詞匯的詞形差異
4.2.1 新派和老派方言詞語的音節(jié)數(shù)量差異
4.2.2 新派和老派方言詞語的構詞語素差異
4.3 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詞匯的構詞方式差異
4.4 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詞匯的詞義差異
5 移民新派和老派詞匯差異形成的原因
5.1 社會變遷
5.1.1 人口遷徙
5.1.2 科技進步
5.1.3 思想轉變
5.2 語言接觸
5.2.1 共同語環(huán)境的變化——普通話的普及
5.2.2 方言環(huán)境的變化——當?shù)胤窖缘挠绊?br> 5.2.3 語言態(tài)度
6 結論
6.1 論文的總體結論
6.2 三峽移民方言詞匯發(fā)展趨勢
6.3 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和不足
參考文獻
【附錄1】調(diào)查得到的語料音頻
【附錄2】調(diào)研日志
致謝
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的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改革開放以來汕頭方言詞匯的變化[J]. 陳凡凡. 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7(12)
[2]泰語親屬稱謂語義特征分析[J]. 許瑞娟,明鑫. 滇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 2017 (03)
[3]從一家三代語言變異看三峽移民方言演變的趨勢[J]. 佟秋妹.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5)
[4]城市化進程中的農(nóng)村方言詞匯的變化研究——以葉縣權印村為例[J]. 呂穎培. 語文學刊. 2015(20)
[5]皖西南方言親屬稱謂詞的特點與文化內(nèi)涵[J]. 呂延,楊軍.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5)
[6]三峽工程庫區(qū)移民語言研究綜述[J]. 柯移順. 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 2012(06)
[7]衡陽地區(qū)三峽移民語言適應性問題調(diào)查與分析[J]. 李振中,甘斐哲. 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5)
[8]入湘三峽移民的語言態(tài)度及其對語言交際的影響[J]. 劉青松.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1)
[9]論漢語方言詞匯的構詞差異[J]. 董紹克.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2(01)
[10]半個世紀來舟山方言詞匯的變化及其成因[J]. 徐波. 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1(04)
博士論文
[1]奇臺方言詞匯研究[D]. 曾緹.山東大學 2015
碩士論文
[1]湖南 江永 上江圩 女書 發(fā)源地 土話 詞匯 研究[D]. 鄺麗莎.湖南師范大學 2019
[2]山西廣靈方言詞匯研究[D]. 崔安慧.湖南師范大學 2019
[3]阜新方言詞匯研究[D]. 周美慧.西北大學 2018
[4]玉溪峨山漢語方言詞匯研究[D]. 施圓夢.云南師范大學 2018
[5]陜西興平方言“縫補”語義場共時與歷時研究[D]. 劉姣姣.山西大學 2017
[6]福建屏南黛溪方言詞匯研究[D]. 韋東芳.南京大學 2017
[7]湖南湘潭茶恩寺方言詞匯及其比較研究[D]. 周鑫琳.湖南師范大學 2017
[8]淮安方言親屬稱謂研究[D]. 朱新穎.上海師范大學 2014
[9]太湖方言的親屬稱謂研究[D]. 胡寧.重慶師范大學 2013
[10]語言接觸視角下的宜春(水江)方言詞匯變化研究[D]. 彭淺生.江西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7306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730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