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被動關系“被”字句的消隱與出現 ——兼論“被”的歧變過程
發(fā)布時間:2021-03-15 12:36
非被動關系“被”字句是漢語史研究中一個既重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語法現象。本文首先界定了非被動關系“被1”字句和非被動關系“被2”字句的概念范圍,然后,立足于這兩種“被”字句的共時描寫,分析了非被動關系“被1”字句消隱的原因和非被動關系“被2”字句出現的原因。我們發(fā)現,非被動關系“被1”字句消隱的原因是:(1)內因:非被動關系“被1”字句形式和用法的復雜性(2)外因:其他被動標記的崛起非被動關系“被2”字句出現的原因是:(1)“被”字在現代漢語中的高頻使用(2)英語被動句的影響與完型認知機制(3)動因:語用推理(4)文化心理然后,我們還分析了非被動關系“被2”字句出現的必然性:(1)“被2”作為被動標記的特殊性(2)語法化單向性和漢語類型學特點的制約(3)語言庫藏類型學在“被”語法化分析中的應用(4)奧卡姆剃刀定律的制約(5)“被[vv]”符合漢語韻律的要求最后,我們指出,非被動關系“被”字句發(fā)展階段中的“被1”和“被2”本質上是“被”語法化中的歧變過程,“被2”是“被”進一步語法化而成的詞內成分。在此基礎上,本文還討論了非被動關系“被2”字句的能產性、可能引起的歧義問題、非被動關系“被2...
【文章來源】:東北師范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問題的提出、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二) 研究內容
(三) 研究概況
(四) 理論背景
(五) 研究方法和語料說明
一、非被動關系“被1”“被2”字句的共時描寫
(一) 非被動關系“被1”“被2”字句的界定
(二) 非被動關系“被1”字句
(三) 非被動關系“被2”字句
二、非被動關系“被1”字句發(fā)展的中斷
(一) 非被動關系“被1”字句發(fā)展中斷的表現
(二) 非被動關系“被1”字句發(fā)展中斷的原因
三、非被動關系“被2”字句的本質
(一) “被”語法化為構詞語素的提出
(二) 現象觀察及“被2”的定性
(三) “被2”的本質:現代漢語“被”進一步語法化而成的詞內成分
四、非被動關系“被2”字句出現的原因
(一) “被2”語法化的前提條件
(二) “被2”語法化的機制
(三) “被2”語法化的動因
(四) 形成非被動關系“被2”字句的文化心理
五、非被動關系“被2”字句出現的必然性
(一) “被2”作為被動標記
(二) 語法化單向性的趨向與漢語類型學特點的制約
(三) 語言庫藏類型學在“被”語法化分析中的應用
(四) 奧卡姆剃刀定律與非被動關系“被2”字句的出現
(五) “被[vv]”符合漢語韻律的要求
六、“被”的語法化的歧變過程
(一) 非被動關系“被1”字句與“被2”字句本質的不同
(二) “被”語法化的歧變過程
(三) 三條虛化鏈——“被”演變過程的重新梳理
(四) 被動標記的語義地圖
七、非被動關系“被2”字句的未來走向
(一) 非被動關系“被2”字句的能產性
(二) 非被動關系“被2”字句的發(fā)展趨勢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在學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及著作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被就業(yè)”并不等于“被迫假就業(yè)”[J]. 王燦龍. 語文建設. 2009(10)
[2]漢語的句法演變與詞匯化[J]. 董秀芳. 中國語文. 2009(05)
[3]語法化的新視野——接觸引發(fā)的語法化[J]. 吳福祥. 當代語言學. 2009(03)
[4]“被”的詞性及語法化[J]. 季安鋒. 河西學院學報. 2008(06)
[5]論“被”語法化的機制[J]. 麻彩霞. 漢字文化. 2008(05)
[6]早期漢語的“遭”類被動句——兼論“被”字句的勝出機制[J]. 魏兆惠. 上饒師范學院學報. 2008(05)
[7]單向性——語法化的一種強烈傾向[J]. 王偉,溫劍波.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8(04)
[8]“被”字的語法化及被字式的發(fā)展[J]. 趙愛武.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 2008(01)
[9]語義重心后移與“被”的語法化[J]. 陳力. 語言與翻譯. 2007(02)
[10]從認知語言學角度看語法化單向性問題[J]. 何文斌,劉江雪. 廈門理工學院學報. 2007(01)
博士論文
[1]現代漢語被動標記研究[D]. 屈哨兵.華中師范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近代漢語非被動關系“被”字句研究[D]. 王峰峰.北京語言大學 2007
[2]漢語被動式的界定及其語法化[D]. 鄭媛.山東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084187
【文章來源】:東北師范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問題的提出、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二) 研究內容
(三) 研究概況
(四) 理論背景
(五) 研究方法和語料說明
一、非被動關系“被1”“被2”字句的共時描寫
(一) 非被動關系“被1”“被2”字句的界定
(二) 非被動關系“被1”字句
(三) 非被動關系“被2”字句
二、非被動關系“被1”字句發(fā)展的中斷
(一) 非被動關系“被1”字句發(fā)展中斷的表現
(二) 非被動關系“被1”字句發(fā)展中斷的原因
三、非被動關系“被2”字句的本質
(一) “被”語法化為構詞語素的提出
(二) 現象觀察及“被2”的定性
(三) “被2”的本質:現代漢語“被”進一步語法化而成的詞內成分
四、非被動關系“被2”字句出現的原因
(一) “被2”語法化的前提條件
(二) “被2”語法化的機制
(三) “被2”語法化的動因
(四) 形成非被動關系“被2”字句的文化心理
五、非被動關系“被2”字句出現的必然性
(一) “被2”作為被動標記
(二) 語法化單向性的趨向與漢語類型學特點的制約
(三) 語言庫藏類型學在“被”語法化分析中的應用
(四) 奧卡姆剃刀定律與非被動關系“被2”字句的出現
(五) “被[vv]”符合漢語韻律的要求
六、“被”的語法化的歧變過程
(一) 非被動關系“被1”字句與“被2”字句本質的不同
(二) “被”語法化的歧變過程
(三) 三條虛化鏈——“被”演變過程的重新梳理
(四) 被動標記的語義地圖
七、非被動關系“被2”字句的未來走向
(一) 非被動關系“被2”字句的能產性
(二) 非被動關系“被2”字句的發(fā)展趨勢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在學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及著作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被就業(yè)”并不等于“被迫假就業(yè)”[J]. 王燦龍. 語文建設. 2009(10)
[2]漢語的句法演變與詞匯化[J]. 董秀芳. 中國語文. 2009(05)
[3]語法化的新視野——接觸引發(fā)的語法化[J]. 吳福祥. 當代語言學. 2009(03)
[4]“被”的詞性及語法化[J]. 季安鋒. 河西學院學報. 2008(06)
[5]論“被”語法化的機制[J]. 麻彩霞. 漢字文化. 2008(05)
[6]早期漢語的“遭”類被動句——兼論“被”字句的勝出機制[J]. 魏兆惠. 上饒師范學院學報. 2008(05)
[7]單向性——語法化的一種強烈傾向[J]. 王偉,溫劍波.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8(04)
[8]“被”字的語法化及被字式的發(fā)展[J]. 趙愛武.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 2008(01)
[9]語義重心后移與“被”的語法化[J]. 陳力. 語言與翻譯. 2007(02)
[10]從認知語言學角度看語法化單向性問題[J]. 何文斌,劉江雪. 廈門理工學院學報. 2007(01)
博士論文
[1]現代漢語被動標記研究[D]. 屈哨兵.華中師范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近代漢語非被動關系“被”字句研究[D]. 王峰峰.北京語言大學 2007
[2]漢語被動式的界定及其語法化[D]. 鄭媛.山東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0841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084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