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語言學視角下的鄂爾多斯地名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21 22:48
本文以鄂爾多斯地名為研究對象,從文化語言學的視角對鄂爾多斯地名的語言特征以及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進行了探討,并進一步挖掘了它們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揭示出了鄂爾多斯地名背后隱藏的豐富的歷史文化。本文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這一部分介紹了本文的選題緣由、研究現(xiàn)狀、研究價值以及研究方法和語料來源。第二部分是鄂爾多斯地名的語言特征研究。這一章主要從鄂爾多斯地名的結(jié)構(gòu)、用字等方面對蒙古語地名、漢語地名、蒙漢混用語地名和其他語言地名的語言特征進行了描寫。第三部分是鄂爾多斯地名的文化內(nèi)涵研究。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鄂爾多斯地名與這一地區(qū)的地形地貌、水文、自然資源、生產(chǎn)生活、民族分布、宗教信仰、社會心理、象征文化、民族遷徙等息息相關(guān),它折射出了當?shù)鬲毺囟S富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是這一地區(qū)社會文化的生動體現(xiàn)。第四部分是結(jié)語,這一部分對全文進行了總結(jié),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通過本文的研究,我們試圖比較全面地展現(xiàn)鄂爾多斯地名的面貌以及鄂爾多斯地名背后蘊含的多彩的文化信息,進而對這一地區(qū)的地名研究和文化傳承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文章來源】: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選題緣由
(二)研究現(xiàn)狀
(三)研究價值
(四)研究方法及語料來源
一、鄂爾多斯地名的語言特征研究
(一)漢語地名研究
(二)蒙古語地名研究
(三)蒙漢混用語地名研究
(四)其他語言地名研究
二、鄂爾多斯地名的文化內(nèi)涵研究
(一)鄂爾多斯地名與地形地貌、水文、自然資源
(二)鄂爾多斯地名與生產(chǎn)生活
(三)鄂爾多斯地名與各民族分布
(四)鄂爾多斯地名與宗教信仰
(四)鄂爾多斯地名與社會心理
(六)鄂爾多斯地名與象征文化
(七)鄂爾多斯地名與民族遷徙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內(nèi)蒙古西部區(qū)地名的方言文化特色[J]. 張亭立. 文教資料. 2017(24)
[2]或源于蒙古語的轉(zhuǎn)音 或源于當?shù)氐乩淼囊蛩?或源于歷史事件的影響 鄂爾多斯地名的由來[J]. 趙金虎. 中國地名. 2013(02)
[3]簡述內(nèi)蒙古地名的研究現(xiàn)狀[J]. 李俊義,李樹新. 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1)
[4]蒙古語草原詞匯與草原文化[J]. 斯欽朝克圖. 民族研究. 2009(06)
[5]漢語地名與方位觀念[J]. 王東茜. 文學教育(下). 2009(10)
[6]從鄂爾多斯?jié)h語方言看鄂爾多斯文化的基本特征[J]. 粟治國. 鄂爾多斯文化. 2007(01)
[7]天津地名文化的社會語言學分析[J]. 譚汝為. 南開語言學刊. 2005(02)
[8]從中國地名透視漢族人的思維方式和社會心理[J]. 鄧慧蓉. 學術(shù)交流. 2003(12)
[9]淺談區(qū)域地名研究[J]. 尹鈞科.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2003(03)
[10]地名文化現(xiàn)象透析[J]. 李力. 長春大學學報. 2003(01)
碩士論文
[1]湛江地名的語言學分析[D]. 歐立華.四川外國語大學 2017
[2]河南政區(qū)地名文化景觀研究[D]. 崔松松.河南大學 2015
[3]湖南東安地名的語言文化研究[D]. 唐磊.湖南師范大學 2014
[4]懷仁縣地名的語言學考察[D]. 韓佳.山西師范大學 2014
[5]欒川地名的語言文化研究[D]. 趙新霞.華中師范大學 2013
[6]臨汾地名的語言與文化研究[D]. 劉澤玲.山西師范大學 2013
[7]文化語言學視角下的西安地名研究[D]. 楊小寧.重慶師范大學 2013
[8]長春市地名的社會語言學考察[D]. 陶冉.沈陽師范大學 2012
[9]錫林郭勒盟地名研究[D]. 郭秀麗.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2011
[10]赤峰地名研究[D]. 王洪莉.中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045034
【文章來源】: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選題緣由
(二)研究現(xiàn)狀
(三)研究價值
(四)研究方法及語料來源
一、鄂爾多斯地名的語言特征研究
(一)漢語地名研究
(二)蒙古語地名研究
(三)蒙漢混用語地名研究
(四)其他語言地名研究
二、鄂爾多斯地名的文化內(nèi)涵研究
(一)鄂爾多斯地名與地形地貌、水文、自然資源
(二)鄂爾多斯地名與生產(chǎn)生活
(三)鄂爾多斯地名與各民族分布
(四)鄂爾多斯地名與宗教信仰
(四)鄂爾多斯地名與社會心理
(六)鄂爾多斯地名與象征文化
(七)鄂爾多斯地名與民族遷徙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內(nèi)蒙古西部區(qū)地名的方言文化特色[J]. 張亭立. 文教資料. 2017(24)
[2]或源于蒙古語的轉(zhuǎn)音 或源于當?shù)氐乩淼囊蛩?或源于歷史事件的影響 鄂爾多斯地名的由來[J]. 趙金虎. 中國地名. 2013(02)
[3]簡述內(nèi)蒙古地名的研究現(xiàn)狀[J]. 李俊義,李樹新. 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1)
[4]蒙古語草原詞匯與草原文化[J]. 斯欽朝克圖. 民族研究. 2009(06)
[5]漢語地名與方位觀念[J]. 王東茜. 文學教育(下). 2009(10)
[6]從鄂爾多斯?jié)h語方言看鄂爾多斯文化的基本特征[J]. 粟治國. 鄂爾多斯文化. 2007(01)
[7]天津地名文化的社會語言學分析[J]. 譚汝為. 南開語言學刊. 2005(02)
[8]從中國地名透視漢族人的思維方式和社會心理[J]. 鄧慧蓉. 學術(shù)交流. 2003(12)
[9]淺談區(qū)域地名研究[J]. 尹鈞科.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2003(03)
[10]地名文化現(xiàn)象透析[J]. 李力. 長春大學學報. 2003(01)
碩士論文
[1]湛江地名的語言學分析[D]. 歐立華.四川外國語大學 2017
[2]河南政區(qū)地名文化景觀研究[D]. 崔松松.河南大學 2015
[3]湖南東安地名的語言文化研究[D]. 唐磊.湖南師范大學 2014
[4]懷仁縣地名的語言學考察[D]. 韓佳.山西師范大學 2014
[5]欒川地名的語言文化研究[D]. 趙新霞.華中師范大學 2013
[6]臨汾地名的語言與文化研究[D]. 劉澤玲.山西師范大學 2013
[7]文化語言學視角下的西安地名研究[D]. 楊小寧.重慶師范大學 2013
[8]長春市地名的社會語言學考察[D]. 陶冉.沈陽師范大學 2012
[9]錫林郭勒盟地名研究[D]. 郭秀麗.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2011
[10]赤峰地名研究[D]. 王洪莉.中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0450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045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