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泉腔戲文中“得”的非能性用法
[Abstract]: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ineffiency usage of "d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meaning of "lucky" is inherited by Quanzhou dialect, the structure of "de person V" remains, the structure of "V de (result complement)" and "V de NC" disappears, and the structure of "V de (result complement)" and "V de NC" disappears. The function of "V de C" structure is replaced by "V C" and "V A C" structure.
【作者單位】: 華僑大學文學院華僑大學閩南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十六世紀以來閩南方言韻母的歷史演變研究”(項目批準號:16YJC740004) 2016年度“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
【分類號】:H146.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文娟;;淺議帶“得”字的程度補語和狀態(tài)補語[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10年03期
2 賀曉萍;關(guān)于狀態(tài)補語的幾個問題[J];語文研究;1999年01期
3 吳福祥;南方方言幾個狀態(tài)補語標記的來源(一)[J];方言;2001年04期
4 吳福祥;南方方言幾個狀態(tài)補語標記的來源(二)[J];方言;2002年01期
5 易丹;;元代漢語的狀態(tài)補語[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6 魯健驥;狀態(tài)補語的語境背景及其他[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2年01期
7 魯健驥;狀態(tài)補語的句法、語義、語用分析在教學中的應用[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3年02期
8 尹紹華;試論狀語與狀態(tài)補語的區(qū)別[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9 龍國富;;試論漢語吳方言狀態(tài)補語構(gòu)式形成——語言接觸與重新分析導致的語法化[J];殷都學刊;2013年03期
10 熊仲儒;;狀態(tài)補語中的達成“得”[J];語言科學;2014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呂曉玲;;南安話的“遘”字補語[A];海峽兩岸辭書學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王娟;認知視角下狀態(tài)補語的語義指向研究[D];渤海大學;2016年
2 王亞朝;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狀態(tài)補語與可能補語對比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6年
3 楊翠明(Duong Thuy Minh);越南學習者使用現(xiàn)代漢語狀態(tài)補語的偏誤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4 于麗麗;日本留學生學習漢語狀態(tài)補語的偏誤分析及教學建議[D];遼寧師范大學;2016年
5 楊文娟;現(xiàn)代漢語帶“得”字的程度補語和狀態(tài)補語的糾葛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董寧;帶“得”字的述程結(jié)構(gòu)和述狀結(jié)構(gòu)[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7 黃葉明;現(xiàn)代漢語狀態(tài)補語的語義指向分析[D];浙江大學;2007年
8 李高恩;中高級韓國學生“得”字狀態(tài)補語習得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4422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2442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