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bào)》中有關(guān)新疆語言政策報(bào)道的中國話語研究
[Abstract]:Xinjiang is a multi-ethnic region and its language polic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language policy. Among the 13 ethnic groups, Han, Hui, Manchu use Chinese characters, Uygur, Kazak, Kirgiz, Mongolian and Xibe all have their own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Various nationalities blend with each other, and there is a widespread phenomenon of learning languages and characters from one another.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formulated a series of policies to guarantee the freedom and the right of all nationalities to use and develop their own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se policies also constituted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language policy of Xinjiang.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hinese discourse research, this paper uses 74 reports on Xinjiang language policy from 1949 to 2014 in People's Daily as the corpus. This paper regards the development and historical change of language policy in Xinjiang as a process of discourse event, 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its diachronic changes from the aspects of discourse subject, discourse channel, discourse content and so on.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and policy discourse in Xinjiang. Through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news corpus, this paper has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language policy of Xinjiang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number of news discourse subjects about language policy reports in Xinjiang is expanding,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uralism, in which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state officials play a leading role, and the ordinary people also have a certain right to speak; The content of discourse is constantly rich, and the formulation,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language policy have significant changes.
【學(xué)位授予單位】:新疆大學(xué)
【學(xué)位級(jí)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hào)】:H002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尚達(dá),王文;蘇聯(lián)對中亞的語言政策:評論和反思[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5年06期
2 魯子問;;國家治理視野的語言政策[J];社會(huì)主義研究;2008年06期
3 B.Spolsky;張治國;;《語言政策》簡介[J];當(dāng)代語言學(xué);2009年02期
4 金志茹;李開拓;;澳大利亞國情與語言政策研究[J];北華大學(xué)學(xué)報(bào)(社會(huì)科學(xué)版);2009年03期
5 韓曉莉;;論語言資源管理與語言政策[J];中國校外教育;2009年10期
6 李潔麟;;馬來西亞語言政策的變化及其歷史原因[J];暨南學(xué)報(bào)(哲學(xué)社會(huì)科學(xué)版);2009年05期
7 陳兵;;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語言政策的對比研究及其啟示[J];東南亞研究;2009年06期
8 戴曼純;劉潤清;;波羅的海國家的語言政策與民族整合[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10年04期
9 尹少君;鄒長虹;;南非語言政策概述[J];文學(xué)界(理論版);2011年07期
10 潘海英;張凌坤;;美國語言政策的國家利益觀透析[J];東北師大學(xué)報(bào)(哲學(xué)社會(huì)科學(xué)版);2011年05期
相關(guān)會(huì)議論文 前2條
1 劉小川;萬麗萍;;語言政策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構(gòu)成及價(jià)值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xué)會(huì)2004年年會(huì)論文集[C];2004年
2 唐發(fā)鐃;;調(diào)整語言政策芻議[A];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xué)會(huì)2003年年度會(huì)議論文集[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bào)紙文章 前2條
1 李英姿 南開大學(xué)跨文化交流研究院;美國語言政策:“容忍”中的同化[N];中國社會(huì)科學(xué)報(bào);2010年
2 教育部語信司;“中法語言政策與規(guī)劃比較研究國際研討會(huì)”在京召開[N];語言文字周報(bào);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7條
1 田鵬;認(rèn)同視角下的歐盟語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0年
2 阿拉騰寶力格;蒙古族家庭語言政策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xué);2016年
3 周朝虹;當(dāng)代俄羅斯語言政策研究(1991-2015)[D];北京外國語大學(xué);2016年
4 李英姿;美國語言政策研究[D];南開大學(xué);2009年
5 熊南京;二戰(zhàn)后臺(tái)灣語言政策研究(1945-2006)[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07年
6 袁辰霞;新時(shí)期臺(tái)灣原住民族語言政策與語言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1年
7 王松濤;語言政策發(fā)展與語言保護(hù)意識(shí)演進(jìn)[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冬梅;論美國的語言政策[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9年
2 陳雯;德國對非洲的語言政策[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4年
3 王愛珊;對外文化政策視角下的德國對外語言政策[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4年
4 張婷;關(guān)于尼日利亞民族國家建構(gòu)中語言現(xiàn)狀與語言政策的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xué);2013年
5 王丹;近30年中美語言政策的比較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xué);2015年
6 王榮;《歐洲“唯英語獨(dú)尊”?質(zhì)疑語言政策》第一章翻譯實(shí)踐報(bào)告[D];新疆大學(xué);2015年
7 洪譽(yù)文;《語言多樣性和語言政策對教育普及與教育公平所起的作用》文本翻譯實(shí)踐報(bào)告[D];貴州師范大學(xué);2015年
8 孟俊雅;《歐洲“唯英語獨(dú)尊”?質(zhì)疑語言政策》第三章翻譯實(shí)踐報(bào)告[D];新疆大學(xué);2015年
9 黃茜;《歐洲“唯英語獨(dú)尊”?質(zhì)疑語言政策》第五章翻譯實(shí)踐報(bào)告[D];新疆大學(xué);2015年
10 田成鵬;哈薩克斯坦獨(dú)立后語言政策的演變及對俄語的影響[D];新疆大學(xué);2015年
,本文編號(hào):23030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2303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