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藝術論文 >

楊福綿漢藏語同源詞聲母對應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6-24 20:31

  本文選題:楊福綿 + 同源詞 ; 參考:《寧夏社會科學》2017年04期


【摘要】:通過全面整理楊福綿論著中收錄的322對漢藏語同源詞,進而對其漢藏語同源詞的聲母對應關系加以比較研究。聲母對應規(guī)律三個方面,第一,有兩種交替現(xiàn)象表現(xiàn)得較為明顯:一是發(fā)音部位相同的清濁塞音的交替,二是發(fā)音部位相同的送氣與不送氣塞音的交替。第二,精組聲母對應最為復雜,出現(xiàn)了漢語聲母與藏語唇音、舌音、牙音、齒音多類、多個聲母對應的情況。第三,在對應相對簡單的同源詞中,聲母對應規(guī)律可以為古音構擬提供一些佐證,但在較為復雜的關系中,這種證據(jù)的作用則明顯減弱或消失。
[Abstract]:By sorting out 322 pairs of homologues in Chinese and Tibetan languages collected in Yang Fu-mian 's work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onsonant correspondence of the homologues in Chinese and Tibetan languages. There are three aspects of consonant correspondence: firs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alternating phenomena: one is the alternation of clear and turbid sound with the same pronunciation position, and the other is the alternation of the same air exhalation and non-aspirating choking at the same pronunciation position. Second, the consonant correspondence of the essence group is the most complex, and the Chinese consonant has many kinds and multiple consonants corresponding to the lips, tongues, teeth and teeth of Tibetan. Third, in relatively simple homologues, the consonant correspondence law can provide some evidences for the ancient phonetic construction, but in the more complex relations, the function of this kind of evidence is obviously weakened or disappeared.
【作者單位】: 寧夏社會科學院西夏研究院;
【分類號】:H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曉麗;《漢藏語同源研究》簡介[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2年06期

2 藍迪;;《漢藏語學報》2008年第1期出版[J];民族語文;2008年02期

3 李萍;;試論漢藏翻譯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及其他[J];民族翻譯;2010年01期

4 赤列德吉;羅愛軍;白瑪?shù)录?;簡析漢藏傳統(tǒng)翻譯實踐的特點[J];西藏科技;2011年09期

5 賓秀英;;淺談漢藏翻譯中詞語的正確選擇[J];民族翻譯;2013年02期

6 徐世璇;第三十一屆國際漢藏語會議在瑞典召開[J];民族語文;1998年06期

7 邊巴卓拉;;淺談行政公文漢藏翻譯的作用及意義[J];青年文學家;2013年36期

8 大普布次仁;略談漢藏翻譯中的直譯方法[J];西藏大學學報(漢文版);2000年02期

9 索貝;歷史上的漢藏翻譯述略[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10 燕海雄;;中國民族語言學會首屆漢藏語言學獎揭曉[J];語文研究;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諾明花;劉匯丹;吳健;丁治明;;基于關聯(lián)度的漢藏多詞單元等價對抽取方法[A];中國計算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9-2011)[C];2011年

2 徐文堪;;略論漢藏語言與民族的起源及遷徙[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五輯)[C];2008年

3 米勒;史淑琴;;關于敦煌漢藏對音的幾個問題[A];西北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13年

4 趙維納;劉匯丹;于新;吳健;張普;;面向漢藏輔助翻譯系統(tǒng)的平行語料庫建設[A];少數(shù)民族青年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研究與進展——第三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青年自然語言信息處理、第二屆全國多語言知識庫建設聯(lián)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潘悟云;;漢藏二族,血肉相連——生物學與語言學的視角[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6 戴慶廈;;漢藏語研究中的幾個理論問題[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前沿論叢(下卷)[C];2007年

7 看卓才旦;金為勛;洛智華;朋毛扎西;;漢藏翻譯系統(tǒng)中的動詞處理研究[A];第一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才藏太;;基于規(guī)則的漢藏機器翻譯系統(tǒng)中二分法的句法分析方法研究[A];少數(shù)民族青年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研究與進展——第三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青年自然語言信息處理、第二屆全國多語言知識庫建設聯(lián)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扎洛;索南仁欠;;漢藏機器翻譯中復句的翻譯規(guī)則研究[A];中文信息處理前沿進展——中國中文信息學會二十五周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記者 魏爽;全國公安民警漢藏雙語培訓基地落戶西寧[N];青海日報;2013年

2 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學院 戴慶廈;多角度深化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多杰措;淺談諺語翻譯難點及其翻譯策略[D];西北民族大學;2015年

2 牛哇嗎多杰;論漢藏句子結(jié)構規(guī)律與翻譯[D];西藏大學;2016年

3 才華杰布;淺析漢藏短語翻譯方法[D];西藏大學;2016年

4 德?lián)?漢藏口譯過程與方法探究[D];西南民族大學;2015年

5 貢覺羅布;淺論漢藏縮略語對比與轉(zhuǎn)換[D];西藏大學;2016年

6 梁會方;漢藏音譯方法的研究與實現(xiàn)[D];青海師范大學;2014年

7 滿拉才讓;從文化差異談漢藏諺語翻譯[D];西藏大學;2017年

8 單增卓瑪;略論政論文的漢藏翻譯[D];西藏大學;2017年

9 還改;探析漢藏文學翻譯中的歸化與異化[D];西藏大學;2017年

10 拉巴次仁;淺談漢藏科普翻譯[D];西藏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206283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206283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a63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