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詞“合”對“當、應”的歷時替換及其消退考
本文選題:常用詞 + 合; 參考:《語言研究》2015年02期
【摘要】:助動詞"合"雖然始見于西漢,但用例極少;即使到了隋唐宋三代,與"當、應"相比,仍處于次要地位;金元時期,無論在使用頻率還是語法功能方面,"合"都處于強勢地位;然而,明清兩代,"合"的使用頻次驟減,以至于現(xiàn)代漢語中,"合"基本被淘汰出局。原因有二:(1)在與"該"的競爭中失去優(yōu)勢;(2)自身義項過多,影響表義的明確性。
[Abstract]:Although the auxiliary verb "he" was first seen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re were very few use cases. Even in the Sui,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e auxiliary verb "he" was still in a secondary position compared with "Dang, Ying". In terms of frequency and grammatical function, "he" is in a strong position; however,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frequency of using "he" has been sharply reduced, so that in modern Chinese, "he" has basically been eliminated. The reason is that 2: 1) losing the advantage in the competition with "Nai" has too many meanings, which affects the clarity of the meaning.
【作者單位】: 河南理工大學文法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宋金對峙時期漢語詞匯的南北差異研究”(13YJC740134) 河南理工大學博士基金資助項目“《朱子語類》詞匯的專題研究”(B2011-091)
【分類號】:H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劉靜;從元曲中的異文看《中原音韻》音系入聲的消失[J];古漢語研究;1999年04期
2 吳慶峰;;釋合[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8年05期
3 張海媚;;從《世說新語》的“目”看詞義的時代性[J];南開語言學刊;2008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敏;紀立金;高思華;;肺與大腸“相合”的理論探討[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3年10期
2 劉曉南;;從《四聲通解》譯注《中原音韻》看早期官話入聲[J];勵耘學刊(語言卷);2006年02期
3 陸華;;曲韻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韻文學刊;2007年03期
4 尹玉龍;;淺析“合”字的語法化過程[J];邢臺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張靜;元明北方漢語入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李超;元浙江曲家散曲、雜劇用韻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3 張銀龍;《合并字學集篇》反切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4 戴曉霞;現(xiàn)代漢語近義動詞“關、閉、合”區(qū)別性語義特征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5 張敏;論肺與大腸的“相合”與“相表里”[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6 趙倩;漢語“謀劃”義動詞研究[D];西南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唐莉;近代漢語詞語發(fā)展的更替現(xiàn)象[J];古漢語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牛太清;;常用詞“隅”“角”歷時更替考[J];中國語文;2003年02期
2 余翰;常用詞十二問[J];咬文嚼字;2005年01期
3 楊鳳仙;;從古漢語詞“肉”談常用詞研究的重要性[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4 聶志軍;;漢語常用詞研究方法淺論[J];河池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5 陳波;;兒童知識階段常用詞學習的有關問題[J];長江學術;2008年01期
6 金穎;;常用詞“過”、“誤”、“錯”的歷時演變與更替[J];古漢語研究;2008年01期
7 張婷;;常用詞“兄/哥”的發(fā)展與演變[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S1期
8 安沙沙;;常用詞“竊”、“盜”、“偷”的歷時替換[J];語文知識;2009年03期
9 楊世鐵;;漢語常用詞研究說略[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10 鮑金華;;常用詞“博”考述[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趙巖;;《東漢—隋常用詞演變研究》訂補——以簡帛文獻為中心[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2 蘇新春;顧江萍;;“人”“機”分詞差異及規(guī)范詞典的收詞依據(jù)——對645條常用詞未見于《現(xiàn)漢》的思考[A];中國辭書論集2000[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記者 隋笑飛;詞表收常用詞5萬余個[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2 本報記者 路艷霞;《現(xiàn)代漢語常用詞表》(草案)面世[N];北京日報;2009年
3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游汝杰;全球漢語融合趨勢日漸明顯[N];社會科學報;2012年
4 專欄撰稿人 張海峰;誰讓漢字變“丑”了[N];新疆日報(漢);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于飛;兩漢常用詞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2 賴積船;《論語》與其漢魏注中的常用詞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3 高海洋;北京話常用詞社會分層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4 芮東莉;上古漢語單音節(jié)常用詞本義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5 楊世鐵;先秦漢語常用詞研究[D];安徽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平;漢英常用詞語義對比研究[D];魯東大學;2007年
2 楊明澤;幾組漢語常用詞的演變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3 王華;五組常用詞演變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4 邱麗佳;先秦至隋幾組常用詞的演變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周理軍;東漢—隋幾組常用詞演變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6 岳彥廷;平定城區(qū)方言常用詞變異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
7 周曉維;《論衡》單音常用詞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3年
8 姜雪梅;古代漢語幾組常用詞演變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9 王偉靜;五組漢語常用詞的歷時演變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3年
10 徐磊;漢語“跌倒”類常用詞歷史演變的描寫與解釋[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0237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2023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