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歌謠頂真修辭的藝術特征及其深層動因
發(fā)布時間:2018-01-02 01:24
本文關鍵詞:兒童歌謠頂真修辭的藝術特征及其深層動因 出處:《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頂真修辭在兒童歌謠中的運用表現(xiàn)出使用頻率高、分布密度大、相頂接部分的語言形式主要為表物名詞、相頂接的句子之間缺乏必要的邏輯聯(lián)系等藝術特征。這些特征契合了接受主體低幼兒童"任意邏輯"的思維形式,迎合了接受主體的語言認知能力和文學接受能力,滿足了接受主體追求音樂性和游戲性的審美需求,從而使兒童歌謠對低幼兒童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
[Abstract]:The use of rhetoric in children's songs in the top shows the use of high frequency, high density, the top part of the language phase is mainly in the form of tabl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nouns, the lack of the necessary logical sentences. These characteristics fit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subject of children "arbitrary logic" mode of thinking, to cater to the subject the cognitive ability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cceptance ability, to meet the aesthetic needs of the subject in pursuit of music and entertainment, so that children's songs have a strong appeal to young children.
【作者單位】: 黃岡師范學院文學院;
【分類號】:H15
【正文快照】: 兒童歌謠,又稱“童謠”或“兒歌”,是指以低幼兒童為主要接受對象,充滿童真童趣的簡短韻文體。作為一門綜合的語言藝術,兒童歌謠總是離不開對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但作為兒童最早接觸的文學形式,兒童歌謠在修辭方法的運用上,必然要充分考慮到接受主體特殊的年齡特征、認知心理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寧;;紅色兒童歌謠的童年指向——中央蘇區(qū)紅色兒童歌謠的另一種闡釋[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2 王金禾;;兒童歌謠疊音藝術研究[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11期
3 羅福騰;;民間顛倒歌的特征[J];民間文學論壇;1995年04期
4 羅福騰;;民間顛倒歌的特征[J];民間文學論壇;1995年04期
5 艾爾肯·達吾提;;初探維吾爾族童謠的藝術因素[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3年06期
6 ;古代童謠:不可思議的政治預言[J];章回小說(中旬刊.專題版);2010年01期
7 馬啟俊;楊瑩;;顛倒成歌反生美[J];教育文匯;2009年02期
8 邢海燕;妙趣橫生的土族兒歌[J];中國土族;2003年02期
9 布力布力·艾克熱木;維吾爾族民間童謠的形象性[J];民族文學研究;2004年03期
10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高帆;兒歌的力量[N];吉林日報;2002年
2 蔣國昌;娃娃應多讀兒歌[N];貴州日報;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靜文;英語兒童歌謠分類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3670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367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