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民間宗教寶卷方俗語詞的文化蘊藉
本文關(guān)鍵詞:河西民間宗教寶卷方俗語詞的文化蘊藉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甘肅河西 民間宗教寶卷 俗語詞 方言詞 文化
【摘要】:河西民間宗教寶卷是甘肅地區(qū)河西寶卷中產(chǎn)生時期較早的一類,數(shù)量較多且口語程度高,語言獨其特色。其中的方俗語詞豐富多彩且蘊藉深厚,與河西地區(qū)的地域文化關(guān)系密切。本文對其中幾則具有代表性的方俗語詞進行考釋,通過對造詞理據(jù)的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理解詞匯的內(nèi)涵,進而揭示其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作者單位】: 蘭州大學文學院;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河西民間宗教寶卷語言文字研究”(編號:LZUJBWY008)的資助
【分類號】:H172
【正文快照】: 中國寶卷是在宗教和民間信仰活動中演唱的一種說唱形式,演唱寶卷也稱“宣卷”。寶卷大致產(chǎn)生在宋元時期,明清時期發(fā)展到頂峰。早期的寶卷內(nèi)容以講述通俗經(jīng)文和佛教故事為主,可以說是佛教世俗化的結(jié)果。明代中葉以后至清康熙年間,民間流行寶卷的內(nèi)容多與民間宗教有關(guān)!懊髡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蔡正學,石金蘭;“倒灶”、“倒楣”的文化考釋[J];辭書研究;2005年02期
2 車錫倫;中國寶卷研究的世紀回顧[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3 張愛民;;河西寶卷——我國民間曲藝藝術(shù)瑰寶[J];甘肅社會科學;2008年02期
4 李貴生;;語義與民俗:方言詞“倒灶”考釋[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5 馬順平;;“界在羌番、回虜之間”——明代甘肅鎮(zhèn)邊墻修建考[J];社會科學輯刊;2011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文震;;道教文化的經(jīng)濟學內(nèi)蘊[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2 習五一;近代北京的行業(yè)神崇拜[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3 楊玉輝;韓琳;;漢中地區(qū)的巫鬼遺風與民間信仰[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4 史琳;;論江南宣卷的音樂文化淵源[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5 蔡子鶴;陳杏留;;買地券詞語考釋三則——兼談《漢語大詞典》之不足[J];辭書研究;2009年06期
6 鐘國發(fā);;杜子恭與江東天師道[J];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2008年00期
7 王永國;;明代高道任自垣[J];中國道教;2005年06期
8 牛尚鵬;;道經(jīng)語詞詞義的文化闡釋舉隅——以《太上洞淵神咒經(jīng)》為例[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年02期
9 丁治民;金末道士侯善淵詩詞用韻與晉南方言[J];古漢語研究;2002年03期
10 王宏雁;張來燦;;中國傳統(tǒng)生活空間之探索[J];甘肅科技;2009年2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劉永明;;敦煌道教的世俗化之路——道教向具注歷日的滲透[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四編[C];2009年
2 鐘國發(fā);;杜子恭與江東天師道[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五輯)[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丁毅;經(jīng)方50味常用藥物在宋朝用量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2 張yN琛;清代善書的刊刻與傳播[D];復旦大學;2010年
3 李昶;張宇初道教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4 林偉文;臺灣鸞堂宗教醫(yī)療文化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5 黃志凌;《道藏》內(nèi)景理論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6 王丹;儀式音聲與執(zhí)儀者的身份認同[D];上海音樂學院;2013年
7 張靈;民間寶卷與中國古代小說[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8 張全曉;明代武當山志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永青;于道顯內(nèi)丹心性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云燕;祁志誠全真道思想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鳳英;探論河西寶卷中的兒童文學及兒童形象[D];蘭州大學;2011年
4 梁生;江華東陂梧州話名詞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5 馬月亮;河西[鼉淼囊魲芯縖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雪娜;昌吉市喪葬禮俗中的民間道教音樂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7 鄭恩英;道教在韓國的變遷及對各朝代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1年
8 張金國;羅教與禪宗的修行觀比較[D];山西大學;2011年
9 劉吉寧;敦煌本《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jīng)》文字研究[D];廣西大學;2011年
10 賀可福;《性命圭旨》丹道理論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蔡正學,石金蘭;“倒灶”、“倒楣”的文化考釋[J];辭書研究;2005年02期
2 余欣;;敦煌灶神信仰稽考[J];敦煌學輯刊;2005年03期
3 賈艷紅;略論先秦兩漢民間的灶神崇拜[J];管子學刊;2003年03期
4 薄音湖;俺答汗征衛(wèi)郭特和撒拉衛(wèi)郭爾史實[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Z1期
5 吳y=驤;;河西漢塞[J];文物;1990年1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世瑜;民間宗教研究之方法論再議──兼評路遙《山東民間秘密教門》[J];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03期
2 金尚理;民間宗教與中國社會[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3 金尚理;民間宗教與中國社會(下)[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4 葉文憲;試論中國古代的民間宗教[J];蘇州鐵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5 蘭世輝;對民間宗教價值的反思——以湖南文江為案例[J];廣西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6 濮文起;;民間宗教的活化石——活躍在當代中國某些鄉(xiāng)村社會的天地門教[J];天津社會科學;2006年03期
7 濮文起;;女性價值的張揚——明清時期民間宗教中的婦女[J];理論與現(xiàn)代化;2006年05期
8 蔣海怒;;民間宗教:亞哲學和超觀念[J];東南學術(shù);2007年02期
9 丁希勤;;論明清民間宗教的本質(zhì)[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10 朱利娜;;中國民間宗教初探[J];社會科學家;2007年S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牟鐘鑒;;對中國民間宗教要有一個新的認識[A];宗教與民族(第六輯)[C];2009年
2 馬雁;李育全;;民間宗教的鄉(xiāng)村化生存、流變與政府控制——以宋明清時期的考察為背景[A];防范抵御邪教、構(gòu)建和諧社會——2005年中國反邪教協(xié)會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張禹東;;試論閩南民間宗教文化的基本特點[A];宗教:世紀之交的多視角思維——福建省宗教研究會論文集(三)[C];1999年
4 郭志超;;閩客民間宗教差異的歷史文化解析[A];閩南文化研究——第二屆閩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3年
5 程舒?zhèn)?何妍;;民國時期民間宗教在東北傳播的原因[A];中國現(xiàn)代社會民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6 朱武雄;;民間宗教的語言與城鎮(zhèn)化農(nóng)村治理——以媽祖信仰為例[A];2010年“海右”全國博士生論壇(公共經(jīng)濟學)“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轉(zhuǎn)型的公共政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徐舜杰;;泉州民間宗教文化探析[A];宗教:世紀之交的多視角思維——福建省宗教研究會論文集(三)[C];199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濮文起 作者系天津社科院教授;民間宗教能否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發(fā)揮作用[N];中國民族報;2007年
2 牟鐘鑒;民間宗教的特點與社會功能[N];中國民族報;2008年
3 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 劉泳斯;民間宗教與馬克思主義宗教觀[N];中國民族報;2011年
4 陳進國;中國民間宗教研究的學術(shù)轉(zhuǎn)向[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5 上海師范大學文學院 孫遜;小說與民間宗教研究三題[N];光明日報;2005年
6 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系教授 牟鐘鑒;對中國民間宗教要有一個新的認識[N];中國民族報;2008年
7 濮文起;貼近下層情感的民間宗教[N];中國民族報;2004年
8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朱越利;如何對待民間宗教,考驗著當今中國人的智慧[N];中國民族報;2011年
9 牟鐘鑒;民間宗教:保持多元通和宗教文化生態(tài)的基礎(chǔ)[N];中國民族報;2009年
10 濮文起;是非功過 一分為二[N];中國民族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劉雄峰;明清民間宗教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初景波;理性與現(xiàn)代邊緣的神yG[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3 梁景之;清代民間宗教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任思亮;明清民間宗教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5 孫林;西藏中部農(nóng)區(qū)民間宗教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敏;農(nóng)村民間宗教功能變遷的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2 何妍;民國時期東北民間宗教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邱仡;從南寧市五通廟信仰探索當?shù)孛耖g宗教的發(fā)展[D];廣西師范學院;2011年
4 靳昊千;遼寧蓮花山圣水寺研究[D];遼寧大學;2013年
5 陳松青;福建金幢教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6 唐雯;論英國漢學家杜德橋之中國古代民間宗教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馬清華;論新時期小說中的民間宗教現(xiàn)象[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8 莫藝;廣西客家道公群體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3年
9 韋楊波;角落里的信仰[D];溫州大學;2014年
10 田雨;世俗的神圣[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2735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273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