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視域下的框架理論
本文關鍵詞:語言學視域下的框架理論
【摘要】:"框架"作為一個跨學科概念,由人類學家提出,經(jīng)過社會學家系統(tǒng)論述,然后被傳播學、語言學等學科的學者廣泛關注和深入研究,這一發(fā)展歷程賦予"框架"豐富的意義內涵和復雜的功能層次,可以為不同學科帶來借鑒與啟示。以菲爾墨的框架語義學作為切入點,可以看出框架理論在語言學中的意義與應用,及其為語言學研究帶來的啟示。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分類號】:H030
【正文快照】: “框架”作為一個跨學科概念,由人類學家提出,經(jīng)過社會學家系統(tǒng)論述,然后被傳播學、語言學等學科的學者廣泛關注和深入研究,這一發(fā)展歷程賦予“框架”豐富的意義內涵和復雜的功能層次,可以為不同學科帶來借鑒與啟示。以菲爾墨的框架語義學作為切入點,可以看出框架理論在語言學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胡曉研;;論現(xiàn)代漢語的存現(xiàn)格[J];北方論叢;2010年01期
2 魯川,林杏光;現(xiàn)代漢語語法的格關系[J];漢語學習;1989年05期
3 魯川;謂詞框架說略[J];漢語學習;1992年04期
4 馬偉林;;框架理論與意義識解[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年10期
5 朱彥;復合詞的格關系[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4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瀛尹;;從框架理論看語義識解[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7期
2 胡曉研;;論現(xiàn)代漢語的存現(xiàn)格[J];北方論叢;2010年01期
3 王潔;語言結構規(guī)律對新詞語仿造的作用試探[J];畢節(ji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綜合版);2000年02期
4 張艷宏;劉保延;郭玉峰;何麗云;胡鏡清;彭錦;;框架理論及其在中醫(yī)學研究領域的應用探討[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8年08期
5 方琰;功能語言學在中國發(fā)展的近況[J];國外語言學;1996年04期
6 高明樂;試談框架核心分析法和格理論[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7 李旭;徐旭剛;;從語義角度分析省略句生成的依據(jù)[J];大眾文藝(理論);2008年09期
8 李旭;徐旭剛;;《左傳》客體省略調查分析[J];大眾文藝(理論);2008年12期
9 韓燕;;框架理論視角下定勢的認知建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10 吳傳飛;存在句語義結構的分類和描寫[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方清明;現(xiàn)代漢語名名復合形式的認知語義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2 任敏;現(xiàn)代漢語非受事動賓式雙音復合詞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葉楓;基于制約條件的英語語篇語義分析及構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4 朱元;漢英視覺詞匯認知語義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5 吳春紅;現(xiàn)代漢語位事范疇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汪夢翔;對象格語義范疇及其相關語法理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7 齊璇;漢語語義知識的表示及其在漢英機譯中的應用[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2年
8 朱彥;漢語復合詞語義構詞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王葆華;動詞的語義及論元配置[D];復旦大學;2003年
10 延俊榮;給予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魯川,林杏光;現(xiàn)代漢語語法的格關系[J];漢語學習;1989年05期
2 王希杰;論潛語法現(xiàn)象[J];漢語學習;1991年04期
3 魯川;漢語的根字和字族——面向知識處理的漢語基因工程[J];漢語學習;2003年03期
4 邵敬敏;“語義價”、“句法向”及其相互關系[J];漢語學習;1996年04期
5 韓曉玲,陳中華;框架理論及其在話語分析中的應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年09期
6 賈彥德;對現(xiàn)代漢語語義格的認識與劃分[J];語文研究;1997年03期
7 顧陽;沈陽;;漢語合成復合詞的構造過程[J];中國語文;2001年02期
8 魯川;介詞是漢語句子語義成分的重要標志[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7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朱彥;漢語復合詞語義構詞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建麗;孫啟耀;;框架理論說略[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0期
2 潘凌;;框架理論與跨文化交際[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3 孫琳;;框架理論對翻譯的指導性[J];才智;2012年20期
4 于露;;框架理論對相聲翻譯的指導性[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5 顏淳;;試從框架理論分析口譯及口譯學習[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2年01期
6 劉庚玉;;框架理論下看《牡丹亭》英譯本研究——以人物重塑與情節(jié)處理為例[J];海外英語;2012年04期
7 楊媛;;框架理論下的網(wǎng)絡語言研究(英文)[J];海外英語;2013年10期
8 周佳;;從框架理論來看英漢概念不對等的問題[J];網(wǎng)絡財富;2010年16期
9 霍Y,
本文編號:12223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222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