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別塔神話”的別樣詮釋與翻譯使命再審視
本文關鍵詞:“巴別塔神話”的別樣詮釋與翻譯使命再審視
【摘要】:"巴別塔神話"在傳統(tǒng)解讀中被詮釋為人類語言多樣性的起源和翻譯活動肇始的標志。這種認知將人類語言的分化溯源至上帝的懲罰,從而使語言多樣性被視為一種消極現(xiàn)象,亦使得翻譯的使命被設定為在消弭這種多樣性的基礎上追求語言的同一。然而,傳統(tǒng)解讀并非詮釋"巴別塔神話"寓意的唯一可能。本文在揭示傳統(tǒng)解讀存在缺陷的基礎上,回歸神話文本所在的《圣經·創(chuàng)世記》語境,提出了別樣詮釋的可能,即"巴別塔神話"的真實寓意在于肯定語言多樣化對人類發(fā)展的積極意義。文章繼而通過對本雅明提出的"純語言"這一概念真實內涵的剖析,從現(xiàn)代翻譯理論的視角進一步為前文所做之別樣詮釋張本,以破除人們在"純語言"概念和語言同一之訴求間建立的對等關系,建立正確的翻譯使命觀。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
【分類號】:H059
【正文快照】: 載述于《圣經·創(chuàng)世記》中的“巴別塔神話”(以下簡稱“神話”)被傳統(tǒng)解讀詮釋為人類語言多樣性的起源,亦由此成為翻譯行為肇始的象征——一方面,語言的多樣是翻譯存在的前提;另一方面,在操不同語言的人類族群無法溝通交流的情況下,以克服語言障礙為己任的翻譯可謂應運而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楠;;文化大一統(tǒng)之下的個體蒼白——《巴別塔》影評[J];藝術評論;2007年04期
2 潘道正;;巴別塔與《巴別塔》[J];電影文學;2008年03期
3 張晶;于淑靜;;解析《巴別塔》中的隱蔽文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4 李玉玲;;交流超越語言——影片《巴別塔》之內涵初探[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0年01期
5 郗念念;;圣經典故的現(xiàn)代演繹——電影《巴別塔》主題新解[J];懷化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6 烏里雅斯泰;;巴別塔的塔尖[J];中國新聞周刊;2007年45期
7 李勁;;巴別塔[J];西部;2010年22期
8 張無稽;;巴別塔之犬[J];延河;2013年04期
9 董強;巴別塔不止一座[J];讀書;2003年03期
10 馮皓;司揚;馮宜萍;;巴別塔的啟示[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金玲玲;;窺看“巴別塔”外的星光——芻議幾個耐人尋味的文學問題[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海蘭;豐田式“巴別塔”[N];21世紀經濟報道;2007年
2 謝志強;重建巴別塔[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3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陸揚;巴別塔:一個概念的深度[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0年
4 柳鶯;《巴別塔之!罚航邮懿町愔繹N];21世紀經濟報道;2014年
5 本報記者 傅小平;文學翻譯:到了打破巴別塔的時候?[N];文學報;2014年
6 本報特約評論員 吳鉤;巴別塔倒下,互聯(lián)網興起[N];南方周末;2007年
7 宋念申 (自由撰稿人);溝通的極限[N];東方早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劉世昌 朱燁洋;佟連福:錫伯文的巴別塔建設者[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3年
9 唐瑾;解說 “巴別塔文叢”[N];中華工商時報;2003年
10 李我;人性的“捕鼠夾”[N];21世紀經濟報道;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馬朝媛;解析現(xiàn)代文學語境下巴別塔的主題形象[D];廣西師范大學;2015年
2 龐進;基于群際交際理論對《巴別塔》中跨文化沖突的研究[D];燕山大學;2009年
3 于淑靜;解析電影《巴別塔》中的文化定型現(xiàn)象[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2141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214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