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文與本義的遺傳:古代文論概念的“字源學追溯”
發(fā)布時間:2017-11-21 20:28
本文關(guān)鍵詞:初文與本義的遺傳:古代文論概念的“字源學追溯”
【摘要】:古代文論話語體系的研究,對于"文獻材料"已形成了"路徑依賴",但在人文學科中,研究主體對于"文學現(xiàn)象"尚需有整體性、模糊性、體驗性的審美直覺。古代文論話語體系的概念范疇,通過漢字的選用、闡釋、教學,遺傳了中國遠古時代的文化基因,我們可以通過對于相關(guān)漢字的審美直覺來探討這些文化基因,并對這些概念范疇進行更遠的歷史追溯。以"玄"為例,通過審美直覺,可假設"玄"之初文取"蠶上山吐絲"為象,其場所為"幽"(蠶室),因"幽"而有古代文論概念范疇中的各種衍生之義。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詞美學研究”(項目編號:13BZW023)
【分類號】:H12
【正文快照】: 一、古代文論話語體系研究對于“文獻材料”的路徑依賴研究古代文論話語體系中的概念范疇,學界一般僅僅追溯到所謂“軸心時代”甚至更晚。例如,對于“道”、“經(jīng)”、“圣”、“言志”等概念,普遍認為即直接來自先秦諸子;研究“雅正”、“比興”、“風骨”、“情采”、“典雅”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相福庭;文論轉(zhuǎn)換:一個值得反思的話題[J];文藝評論;1998年06期
2 陳建根;;“意猶帥也”——古代文論家談“立意”[J];新聞戰(zhàn)線;1987年03期
3 陳存廣;;石韞玉而山輝——談古代文論的“警策”[J];新聞戰(zhàn)線;1987年12期
4 柳春生;主題妙喻例談[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5 熊建軍;;整舊如舊與整舊如新——《古代文論》課程教學之我見[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6 余一;;釋“惟陳言之務去”——古代文論學習札記[J];新聞業(yè)務;1963年03期
7 絳云;;比類雖繁以切至為貴——古代文論談比喻[J];新聞戰(zhàn)線;1987年02期
8 哈斯朝魯;;少數(shù)民族古代文論中的語言研究[J];內(nèi)蒙古民族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漢文版);1992年01期
9 顏林海;;論翻譯審美心理機制的建構(gòu)[J];世界文學評論(高教版);2013年01期
10 黃肅秋;;古代文論譯注 論衡·自紀篇(節(jié)錄)[J];新聞業(yè)務;1963年10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杜磊;古代文論“韻”范疇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2121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212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