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研究》語言學論文刊文研究(1980-2014)
本文關鍵詞:《語文研究》語言學論文刊文研究(1980-2014)
更多相關文章: 《語文研究》 語言學論文 文獻計量 定量 定性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計量學科領域內的文獻計量學方法對山西省社科院主辦的中國當代語言學核心期刊之一《語文研究》從1980年至2014年所刊載的具有研究性價值的1687篇論文進行定量分析,對論文內容分布、論文作者、作者所在機構及地區(qū)分布、基金資助情況這幾個指標作了統(tǒng)計,了解期刊都在哪些領域發(fā)文;分析作者,便于掌握本雜志稿源的質量,研究隊伍的科研實力和分布地區(qū);資金論文情況反映了語言研究的重點和熱點,以便能夠客觀的評價這本雜志,進一步提高刊物的質量,擴大影響范圍。另外,對《語文研究》雜志所有論文分方言、語法、詞匯、語音、述評、語言理論、漢字、社會語言學、辭典編纂、修辭、語文教學、(文藝、作家)作品語言和民族語文語言這十三個板塊進行語言學定性分析,了解每個板塊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有什么特色,在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為后人繼續(xù)研究提供了方向,有助于在熟悉語言研究發(fā)展歷程的同時了解本雜志的發(fā)展軌跡,關注到當前語言研究的新動態(tài)和發(fā)展趨勢,緊跟語言研究熱點,不至于落后。為了方便讀者和研究者,筆者把《語文研究》的語言學刊文作了分類索引,作為全文的附錄。對《語文研究》作定量、定性分析的過程中,筆者采用的具體的研究方法有:(1)自己建立小型的封閉式的語料庫,并依照研究內容分類,便于后期統(tǒng)計,進行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2)運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進行統(tǒng)計分析,把文獻計量研究方法運用到語言學科領域,尤其是對語言學核心刊物進行分析,是近年來研究的趨勢;(3)歸納概括的分析方法,在對刊文內容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總結歸納《語文研究》語言學刊文的重點、特點、研究的不足等,能夠更加客觀評價雜志。本文創(chuàng)新之處是以《語文研究》刊發(fā)的所有語言學論文為研究對象,對其內容進行語言學歸類分析,從歷時的角度看,有助于了解《語文研究》刊文軌跡,也了解了語音、詞匯、方言等各個板塊的研究對象、熱點和趨勢,全面了解本雜志概貌的基礎上為后續(xù)研究提供了參考。同時,也起到一個文獻索引的作用,便于讀者迅速查找本雜志各領域發(fā)文,省時省力。在結語部分,筆者給出了本論文研究得出的結論和貢獻、存在的不足、并對今后進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意見!墩Z文研究》刊文情況反映了我國語言研究的發(fā)展歷程和趨勢,刊文基本上是以大的語文事件、語文運動或語言學會議為背景的,緊跟當前爭論的熱點趨勢,刊文質量較高。
【關鍵詞】:《語文研究》 語言學論文 文獻計量 定量 定性
【學位授予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H0-5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緒論9-15
- 第一節(jié) 選題緣由及意義9
- 第二節(jié) 研究現(xiàn)狀9-12
- 一、研究對象是多種期刊9-10
- 二、研究對象是單一期刊10-12
- 第三節(jié) 研究對象和范圍12-13
- 一、《語文研究》簡介12
- 二、《語文研究》研究性論文12-13
- 第四節(jié) 語料來源及研究方法13-14
- 一、語料來源13
- 二、研究方法13-14
- 第五節(jié) 創(chuàng)新之處14-15
- 第二章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與結果分析15-24
- 第一節(jié) 內容分布計量分析15-16
- 第二節(jié) 作者分布分析16-19
- 一、論文作者的合著度16
- 二、核心作者群分布分析16-19
- 第三節(jié) 作者單位及地區(qū)分析19-21
- 一、作者單位所屬類型分布19
- 二、作者單位所屬地區(qū)分布19-21
- 第四節(jié) 基金資助情況分析21-24
- 一、基金論文數(shù)量變化21-22
- 二、基金資助項目分布22
- 三、基金項目級別分布22-24
- 第三章 分類分析的定性研究24-69
- 第一節(jié) 方言論文24-42
- 一、探討研究方言的文章24-25
- 二、山西方言論文25-32
- 三、外省方言論文32-42
- 第二節(jié) 語法論文42-51
- 一、古代語法論文42-44
- 二、現(xiàn)代語法論文44-51
- 第三節(jié) 詞匯論文51-61
- 一、古代詞匯論文51-54
- 二、現(xiàn)代詞匯論文54-57
- 三、特殊詞匯論文57-60
- 四、漢語詞典論文60-61
- 第四節(jié) 語音論文61-62
- 第五節(jié) 著作、詞典述評論文62
- 第六節(jié) 語言理論論文62-64
- 一、20世紀 80——90年代62-63
- 二、20世紀90年代——21世紀初63
- 三、21世紀初——至今63-64
- 第七節(jié) 漢字論文64
- 第八節(jié) 社會語言學論文64-66
- 一、語言應用研究65
- 二、人名研究65-66
- 三、語言文化研究66
- 第九節(jié) 辭典編纂論文66-67
- 一、討論編寫問題的論文66-67
- 二、討論詞典內容的論文67
- 三、其他67
- 第十節(jié) 修辭論文67
- 第十一節(jié) 語文教學論文67-68
- 第十二節(jié) (文藝、作家)作品語言論文68
- 第十三節(jié) 民族語文論文68-69
- 第四章 結語69-71
- 附錄:《語文研究》語言學論文刊文研究分類索引71-124
- 參考文獻124-126
- 致謝126-127
- 在讀期間相關成果發(fā)表情況12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陸儉明;沈陽;;關于建立“語言學”一級學科的建議[J];語言科學;2010年01期
2 劉丹青;張伯江;;時勢之必需,學術之大業(yè)——設立語言學一級學科的重要意義和學理基礎[J];語言科學;2010年01期
3 游汝杰;;語言學的學科地位問題[J];語言科學;2010年01期
4 趙世開;語言學的過去和現(xiàn)在[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79年02期
5 王雪,王東,張新華;拓寬語言學研究的幾種可能——關于語言學與自然科學[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6期
6 李發(fā)元,鄭虹;俄語話語語言學的形成與發(fā)展[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7 緱瑞隆;20世紀語言學的若干方向[J];焦作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8 李力;評述“科學理論新發(fā)現(xiàn)與語言學新思維”[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9 楊自儉;談談語言和語言學[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10 王寅;認知語言學之我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郅友昌;張曉燕;;俄羅斯認知語言學的發(fā)展[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2 夏中華;;現(xiàn)代語言學引論[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9-2010年度][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 宗守云;努力做大、做廣、做深語言學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2 哈爾濱工程大學 袁菲;把握語言學發(fā)展的圭臬[N];光明日報;2013年
3 本報記者 張春海;紀錄語言學:為語言全方位存照留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4 記者路越;以方法自覺建立有中國特點的語言學學術話語體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5 趙世開;語言學研究在中國:回顧和展望[N];中華讀書報;2003年
6 羅桂花 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互動語言學:語言產(chǎn)生于互動 互動塑造語言[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7 程書秋 哈爾濱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世界語言學發(fā)展的線索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8 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研究所 王馥芳;認知語言學本質上反對語言學固有傳統(tǒng)[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9 記者胡言午;交叉學科成語言學研究趨勢[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10 澳門科技大學 李開;文化和哲理雙楫推動語言學演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王淑會;語言學專著漢英自序的語類對比分析[D];河北大學;2015年
2 鹿瓊瑤;《語文研究》語言學論文刊文研究(1980-2014)[D];曲阜師范大學;2016年
3 蘇章海;進化與融合:中西語言學元語言關鍵詞系統(tǒng)對比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4 馮文賀;基于語病評判的語言學研究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0594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059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