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縣方言的五類處置式
本文關鍵詞:河南滑縣方言的五類處置式
更多相關文章: 中原官話 滑縣方言 動詞變韻 復指代詞 處置式 處置標記
【摘要】:滑縣方言表示處置意義的格式有五類:(1)單標型處置式,(2)單代型處置式,(3)介代呼應型處置式,(4)介代短語型處置式,(5)簡略型處置式。(1)的處置標記為"擱",其謂語結構要求是復雜的,生命度等級序列中的五類詞語都可作"擱"的賓語。(2)中的單音節(jié)動詞必須變韻,生命度越低的受事越容易出現(xiàn)在句首,人稱代詞不能做受事。(3)和(4)表達的處置意義更強烈。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中文系/漢語方言研究中心;
【關鍵詞】: 中原官話 滑縣方言 動詞變韻 復指代詞 處置式 處置標記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粵、閩、客諸方言地理信息系統(tǒng)建設與研究”(項目號13AYY001)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56批面上一等資助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172.1
【正文快照】: 奎緒言滑縣位于河南省北部,與濮陽、延津、?h、長垣、封丘、內(nèi)黃接壤?h城道口鎮(zhèn)南距鄭州市130公里;h縣域面積1814平方公里,人口140萬,轄12鎮(zhèn)10鄉(xiāng)1新區(qū)。據(jù)賀巍(2005),滑縣方言屬于中原官話鄭開片。本文以本文第一作者的母語滑縣半坡店方言為例;h方言表示處置意義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賀巍;中原官話分區(qū)(稿)[J];方言;2005年02期
2 朱冠明;湖北公安方言的幾個語法現(xiàn)象[J];方言;2005年03期
3 張雪平;;河南葉縣話的“叫”字句[J];方言;2005年04期
4 李藍;曹茜蕾;;漢語方言中的處置式和“把”字句(下)[J];方言;2013年02期
5 王東;羅明月;;河南羅山方言“把+O+V+它”式處置式[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6 辛永芬;;豫北?h方言的代詞復指型處置式[J];中國語文;2011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曉紅;;安徽潁上方言中的平比句[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2 胡利華;;安徽亳州方言中的“得”簡析[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3 胡利華;;安徽亳州方言的語法特點[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4 陸俠;;蒙城縣(立倉鎮(zhèn))方言BA式形容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5 羅靜;;河南商城話的語法現(xiàn)象[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9期
6 史艷鋒;;孟州方言中的入聲[J];安康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7 明茂修;;山東費縣(劉莊)方言音系[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8 郭小梅;;阜陽市區(qū)方言“子”尾詞變化及原因探析[J];大舞臺;2012年01期
9 王琴;;阜陽方言[■]讀[f]現(xiàn)象[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10 胡利華;;安徽蒙城方言的“叫”字句[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磊;鄂東北江淮官話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張慧麗;漢語方言變韻的語音格局[D];北京大學;2011年
3 蘆蘭花;湟水流域漢語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吳媛;陜西關中西府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貢貴訓;安徽淮河流域方言語音比較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6 趙天改;明代以來河南歷史文化地理研究(1368-1949)[D];復旦大學;2011年
7 劉雪霞;河南方言語音的演變與層次[D];復旦大學;2006年
8 蘇俊波;丹江方言語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9 孟萬春;商洛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10 艾紅娟;山東長山方言語音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相晉;濮陽縣方言語音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2 林婭利;清豐方言與體貌相關的幾個助詞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3 陳媛婧;確山方言中的幾個助動詞[D];河南大學;2011年
4 李敏;開封方言估測類語氣副詞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5 邢建麗;信陽方言詞匯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曾艷萍;合江方言語音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張丹萍;廬江黃屯方言里的兩種含“把”結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耿;現(xiàn)代漢語自感詞語!癡人”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艷;新蔡方言語氣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高文亮;高陵縣仁和村鄆城方言島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陸丙甫;從賓語標記的分布看語言類型學的功能分析[J];當代語言學;2001年04期
2 賀巍;洛陽方言記略[J];方言;1984年04期
3 李榮;;官話方言的分區(qū)[J];方言;1985年01期
4 賀巍;河南省西南部方言的語音異同[J];方言;1985年02期
5 賀巍;河南山東皖北蘇北的官話(稿)[J];方言;1985年03期
6 錢曾怡;高文達;張志靜;;山東方言的分區(qū)[J];方言;1985年04期
7 賀巍;;冀魯豫三省毗連地區(qū)的方言分界[J];方言;1986年01期
8 周慶生;鄭州方言的聲韻調[J];方言;1987年03期
9 劉頌浩;;襄城方言音系[J];方言;1993年04期
10 朱冠明;湖北公安方言的幾個語法現(xiàn)象[J];方言;2005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靜蓮;“無指代詞”說能成立嗎[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2 彭爽,金曉艷;旁指代詞后面“的”字隱現(xiàn)的考察[J];語言與翻譯;2004年04期
3 郭攀;旁指代詞"它"產(chǎn)生的過程[J];古漢語研究;2004年04期
4 彭爽,金曉艷;旁指代詞單獨作定語的考察[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5 彭爽;旁指代詞的范圍意義考察[J];漢語學習;2005年03期
6 彭爽,金曉艷;旁指代詞說略[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7 彭爽,彭湃;旁指代詞作狀語的考察[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8 彭爽,金曉艷;旁指代詞的照應情況考察[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9 金曉艷;彭爽;;旁指代詞的連接功能考察[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10 彭爽;柳英綠;;旁指代詞的隱現(xiàn)情況考察[J];語文研究;2007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宋金蘭;;“是”之指代-判斷詞屬性芻論——兼論判斷詞與指代詞的淵源關系[A];高名凱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東北師范大學 彭爽;現(xiàn)代漢語旁指代詞功能透視[N];社會科學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肖婭曼;漢語系詞“是”的來源與成因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朱春秋;唐宋時期的近指代詞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王永超;《中阿含經(jīng)》指代詞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3 崔榮杰;先秦“是”字主要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4 林亞紅;漢語早期“其”字考[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5 李曉麗;復制移位理論與漢語話題化[D];河南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0512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05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