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境方法的解釋學向度
本文關(guān)鍵詞:語境方法的解釋學向度
【摘要】:借自美國學界的語境方法在國內(nèi)民俗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研究者對美國語境理論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頗與誤區(qū),尤其忽視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語境闡釋的重大變化。這一變化受到了歐洲現(xiàn)象學及?碌热说挠绊,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解釋學色彩,并在語境的本質(zhì)、語境與文本的關(guān)系以及相應(yīng)的研究方法論等關(guān)鍵問題上有了全新的闡釋。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
【關(guān)鍵詞】: 語境 框架 文本 語境化實踐
【分類號】:H030
【正文快照】: 誠如劉曉春教授總結(jié)的,從研究民俗轉(zhuǎn)向研究“語境中的民俗”構(gòu)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中國民俗學(包括民間文學)轉(zhuǎn)型的基本特征。1在這一轉(zhuǎn)型中,語境研究方法無疑扮演了關(guān)鍵的、基礎(chǔ)性的角色。眾所周知,語境方法的采用使得中國民俗學走向以田野作業(yè)、民族志描寫為核心的人類學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劉曉春;;從“民俗”到“語境中的民俗”——中國民俗學研究的范式轉(zhuǎn)換[J];民俗研究;2009年02期
2 楊利慧;;語境的效度與限度——對三個社區(qū)的神話傳統(tǒng)研究的總結(jié)與反思[J];民俗研究;2012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占偉;;視覺霸權(quán)反思與多重審美感知重建[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2 林頤;;“自我”的兩個維度——讀丹尼爾·貝爾《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3期
3 馮正強;;個性的解釋學張力——從康德的天才論美學到施萊爾馬赫的普遍解釋學[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4 張公善;海德格爾美學的歷史地位及當代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5 李霞;論儒道生命觀的理性精神及其歷史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6 楊暉;;試論清初漢族知識分子的精神處境——以“厵發(fā)令”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7 王列生;主體缺席的概念晚餐——關(guān)于當代文學批評失態(tài)的一種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1998年04期
8 方軍;海德格爾的真理觀——兼談一種思維方式的革命[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9 楊麗萍;;論教師實踐知識及其彰顯[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10 胡沫;張加明;;走在生存向存在途中的人的意義世界[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張美宏;生生之道與圣人氣象:北宋五子萬物一體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劉義;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研究:概念、歷史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靳寶;批判哲學的現(xiàn)象學批判[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朱新春;萊布尼茨自然有機論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0年
7 劉秋芝;口頭表演與文化闡釋[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8 李言統(tǒng);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9 吳舜立;自然審美:川端康成的文學世界[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劉軍政;中國古代詞學批評方法論[D];南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福巖;表演理論與民間故事研究[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2 劉鐵梁;村落──民俗傳承的生活空間[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6期
3 高丙中;中國民俗學的人類學傾向[J];民俗研究;1996年02期
4 丹本—阿默思(DanBen-Amos),張舉文;在承啟關(guān)系中探求民俗的定義[J];民俗研究;1998年04期
5 李靖;美國民俗學研究的另一重鎮(zhèn)──賓夕法尼亞大學民俗學文化志研究中心[J];民俗研究;2001年03期
6 陳建憲;走向田野 回歸文本——中國神話學理論建設(shè)反思之一[J];民俗研究;2003年04期
7 楊利慧;表演理論與民間敘事研究[J];民俗研究;2004年01期
8 楊利慧;;從“自然語境”到“實際語境”——反思民俗學的田野作業(yè)追求[J];民俗研究;2006年02期
9 理查德·鮑曼;楊利慧;;表演的新生性[J];民俗研究;2008年02期
10 劉曉春;;從“民俗”到“語境中的民俗”——中國民俗學研究的范式轉(zhuǎn)換[J];民俗研究;2009年02期
,本文編號:10506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050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