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末助詞“吧”的分布驗證與語義提取
本文關鍵詞:句末助詞“吧”的分布驗證與語義提取
更多相關文章: 句末助詞 語義分布 語義同現(xiàn) 意向待定
【摘要】:本文對句末助詞"吧"在句子功能上的具體分布進行了細致描寫和語義驗證。第一,從句子功能分布角度,"吧"對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的選擇條件,提取出其分布規(guī)律上的語義同現(xiàn)規(guī)約及其語法意義。第二,從語法意義角度,根據(jù)"吧"在句子功能上所受到的語義同現(xiàn)規(guī)約,借助現(xiàn)象學的"意向"概念,提取出"吧"的本質(zhì)語法意義"意向待定",從而勾勒出"吧"的語義分布地圖,并解釋認可性應答的勉強義和拒絕性應答的放任義。第三,從句末助詞語法意義的驗證方法和提取方法角度,可以說:無論助詞的句法選擇如何紛繁復雜,總有辦法追蹤其隱現(xiàn)的軌跡;無論助詞的語法意義如何空靈虛幻,總有辦法從其所制約的分布規(guī)律中提煉出來。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文學院中文系;
【關鍵詞】: 句末助詞 語義分布 語義同現(xiàn) 意向待定
【基金】: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基于語義地圖的句末助詞多功能研究”(13BYY117) 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漢語虛詞詞典編撰的方法論創(chuàng)新及其實踐”(12BYY101) 香港理工大學研究項目“Sentence-Final Particles in Chinese:A Cross-Dialect Study of their Functions and Properties”(G-U927) 2013年度暨南大學研究生精品課程建設“現(xiàn)代漢語語法學”立項資助(51001071) 2013年度暨南大學優(yōu)秀本科推免生科研創(chuàng)新培育計劃項目“漢語句末助詞‘吧'的語義地圖建構”(50503650)的資助
【分類號】:H146
【正文快照】: 1.關于句末助詞“吧”的四種觀點“吧”作為典型的句末助詞(sentence-final particle)—直以來都是語法學界的熱點、重點和難點。根據(jù)理論、方法、視角、觀點等方面的差異,大致可以分成語氣多樣論、信疑不定論、遲疑求定論、標句標度論四種典型的觀點。首先,傳統(tǒng)語法的語氣多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晶凝;語氣助詞“吧”的情態(tài)解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 鄧思穎;自然語言的詞序和短語結構理論[J];當代語言學;2000年03期
3 徐杰;;詞組與小句之間的差異及其蘊含的理論意義[J];漢語學報;2005年03期
4 鄧思穎;;漢語句類和語氣的句法分析[J];漢語學報;2010年01期
5 邵敬敏;“語義語法”說略[J];暨南學報(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6 屈承熹,李彬;論現(xiàn)代漢語句末情態(tài)虛詞及其英譯——以"吧"的語篇功能為例[J];外語學刊;2004年06期
7 趙春利;石定栩;;語氣、情態(tài)與句子功能類型[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年04期
8 胡明揚;;陳述語調(diào)和疑問語調(diào)的“吧”字句[J];語文建設;1993年05期
9 方梅;;北京話句中語氣詞的功能研究[J];中國語文;1994年02期
10 趙春利;;情感形容詞與名詞同現(xiàn)的原則[J];中國語文;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司羅紅;;疑問特征及一般疑問句的生成機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2 高華;;漢語里的“話題問句”[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3 高麗娣;;從功能語言學角度探析“嗯”的聲調(diào)模式與其表義功能之關聯(lián)[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0期
4 羅吉宏;;“N的AQ”結構的短語層面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1期
5 黃高飛;;漢語語義句法“前管后”的生成機制——以《山海經(jīng)》中描寫句為例[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6 周士宏;岑運強;;試論語氣詞“吧”的情態(tài)意義[J];北方論叢;2008年06期
7 伍志燕;;從分離到聯(lián)姻:事實與價值芻議[J];北方論叢;2011年03期
8 張曉濤;;是非問與否定的相通性及其機制[J];北方論叢;2012年03期
9 王文芳;;現(xiàn)代漢語語氣詞“吧”位于句中時的語氣意義[J];成才之路;2011年24期
10 郭婷婷;;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混合問句初探[J];長江學術;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張建強;;基于語料庫的現(xiàn)代漢語疑問句使用情況調(diào)查[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楊知文;;法律判決形成模式新探[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3 梁銀峰;;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語法問題札記[A];中國的立場 現(xiàn)代化與社會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9年
4 胡軍良;;超越“是”與“應當”之緊張:哈貝馬斯對話倫理學 基本旨趣初揭[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價值哲學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陳瑛;李逸薇;黃居仁;;非監(jiān)督的漢語感情語料庫的構建及分析[A];中國計算機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7-2009)[C];2009年
6 武宏琛;;現(xiàn)代漢語疑問代詞非疑問用法研究述評[A];第五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韓巍峰;主題與主題標記結構的語序類型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杜運輝;張岱年人生哲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李青;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主觀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馮煒;《唐律疏議》問答體疏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彭吉軍;《論語》話題結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方清明;現(xiàn)代漢語名名復合形式的認知語義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10 王娟;疑問語氣范疇與漢語疑問句的生成機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麗英;因利誠信與因義誠信[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陳琪;留學生對漢語“誰”的非疑問用法的習得研究——語料庫途徑[D];湘潭大學;2010年
3 李巖璞;東北小品演員語言中語氣詞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婭敏;“反而”和“倒”的對比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5 刁艷紅;漢語句法語義歧義研究綜述[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良斌;恩施方言疑問句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7 康哲;三十年來中國經(jīng)濟倫理思想的發(fā)展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1年
8 袁曉慶;功能視域下的對話翻譯[D];西北大學;2011年
9 李敏;開封方言估測類語氣副詞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10 孟祥堯;語氣副詞“其實”的多角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伯江,方梅;漢語口語的主位結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2 徐晶凝;語氣助詞“吧”的情態(tài)解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3 金立鑫;“漢語意合語法”批判[J];北方論叢;1995年05期
4 唐小薇;李小軍;;也談語氣和語氣詞——兼與孟子敏先生商榷[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3期
5 廖秋忠;;《語氣與情態(tài)》評介[J];國外語言學;1989年04期
6 程工;Chomsky新論:語言學理論最簡方案[J];國外語言學;1994年03期
7 何元建;X標桿理論與漢語短語結構[J];國外語言學;1995年02期
8 鄧思穎;自然語言的詞序和短語結構理論[J];當代語言學;2000年03期
9 邢福義;小句中樞說的方言實證[J];方言;2000年04期
10 邢福義;說“句管控”[J];方言;2001年02期
,本文編號:10133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013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