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態(tài)翻譯學看嚴復譯著《天演論》
發(fā)布時間:2017-07-04 23:15
本文關鍵詞:從生態(tài)翻譯學看嚴復譯著《天演論》
更多相關文章: 嚴復 《天演論》 生態(tài)翻譯學 生態(tài)環(huán)境
【摘要】:嚴復的《天演論》以譯文之古雅為研究者們所公認。在《天演論》的序例言中,嚴復提及譯事三難,“信,達,雅”,為后人提供了三個翻譯準則。然而在他自己的翻譯作品中,尤其是他早期的翻譯作品都被發(fā)現(xiàn)有居多的不“信”,因為他的翻譯的過程夾雜刪節(jié),省略,換例,帶有很強個人色彩的增評,在語言層面使用中國古文和古典句法,所有的這些特點都能在他最經(jīng)典的翻譯著作《天演論》中找到。因此,批評者會因《天演論》而振振有詞:“信,達,雅”翻譯標準由嚴復提出并不可信。他們采用此種策略來攻擊嚴復的翻譯理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足以令被攻擊者難堪且招架不住的。 然而,這樣的研究因忽視一些諸如歷史,文化,意識形態(tài)等重要的因素,是不科學的。正如王宏志(Wang Hongzhi,1999: 105)曾經(jīng)也說過,“大部分批評嚴復的文章,都沒有把時間和環(huán)境因素加以考慮。這對嚴復是很不公平的!备鶕(jù)胡庚申教授的翻譯生態(tài)學,那樣的批評完全忽略了嚴氏翻譯《天演論》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而只是糾結于一些最基本的點,如翻譯技巧和翻譯手段,結果是忽略了更深層次的因素。所以得出的結論往往是對“信、達、雅”的態(tài)度的表白和基于技術層面上的譯文價值判斷,這種結論或許能予讀者以翻譯方法論方面的好處,但也僅此而已了。因此從整體的視角去看嚴復譯《天演論》很有必要。 胡庚申于2004年出版了《翻譯適應選擇論》的專著,2008年將其發(fā)展成為生態(tài)翻譯學。2010年在澳門理工學院舉辦的第一屆生態(tài)翻譯學研討會上,胡教授再次對生態(tài)翻譯學做了系統(tǒng)的闡述。國際生態(tài)翻譯學研究會顧問委員會主席凱依·道勒拉普教授認為生態(tài)翻譯學是成長在歐洲語境之外的第一個真正具有“原創(chuàng)”意義的翻譯理論(2010)。此理論是著眼于翻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整體性,從生態(tài)翻譯學的視角,以生態(tài)翻譯學的敘事方式,對翻譯的本質、過程、標準、原則和方法、以及翻譯現(xiàn)象等做出新的描述和解釋,它能指導我們從整體的視角去看翻譯問題,,對嚴復譯著《天演論》的解讀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對進一步研究這部經(jīng)典譯著提供了更新和更具體的研究指導思想和方法。 本文將從四個章節(jié)(不包括引言和結論)來探討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的《天演論》: 第一章文獻綜述,概述了國內外生態(tài)翻譯學的研究現(xiàn)狀。 第二章介紹嚴復的生平及其翻譯思想。然后介紹《天演論》的源文本,赫胥黎的《生態(tài)與倫理及其他散文》,再簡單的對比兩文本。 第三章闡述了生態(tài)翻譯學的理論框架,主要介紹翻譯生態(tài)學的可行性,以及其核心因素,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適應與選擇和譯者為中心。 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探討從生態(tài)翻譯學的角度來研究嚴復譯著《天演論》,首先是從翻譯過程入手,探討嚴復翻譯《進化與倫理》前、中適應性選擇和譯后評價,重點放在譯者嚴復在翻譯過程中對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以很好的適應了當時的生態(tài)翻譯環(huán)境,因此譯出了成功的譯品,達到了最佳的翻譯,起到了啟蒙民智的作用。 結論部分,通過上述分析,得出結論,嚴復的《天演論》翻譯的很成功,從翻譯角度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嚴復對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良好的適應和選擇。同時也證明生態(tài)翻譯學對翻譯實踐的解釋力與指導性,對新一輪的文化轉型期的翻譯活動有借鑒及啟發(fā)作用。
【關鍵詞】:嚴復 《天演論》 生態(tài)翻譯學 生態(tài)環(huán)境
【學位授予單位】:長沙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059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Introduction13-16
- Chapter 1 Literature Review16-23
- 1.1 A Review of Eco-translatology in Western countries16-19
- 1.2 A Review of Eco-translatology Studies in China19-23
- Chapter 2 Yan Fu’s Tian Yanlun23-36
- 2.1 Yan Fu’s Practices and Thought of Translation23-30
- 2.2 The Introduction of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30-33
- 2.3 Researches on Tian Yanlun33-36
-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Eco-translatology36-52
- 3.1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Eco-translatology36-44
- 3.1.1 Research Scope of Eco-translatology37-38
- 3.1.2 Relevance, Similarity and Necessity between Translatology and Ecology38-42
- 3.1.3 The Research Target of Eco-translatology42-44
- 3.2 The key Concepts of Eco-translatology44-49
- 3.2.1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44-45
- 3.2.2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45-47
- 3.2.3 Translator--centeredness47-49
- 3.3 The Application of Eco-translatology49-52
- 3.3.1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o Translator’s Translational Behaviors49-50
- 3.3.2 The Translators' Selection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its Effectiveness50-52
- Chapter 4 Study of Yan Fu’s Tian Yan Lun from Eco-translatology52-76
- 4.1 Yan Fu’s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52-56
- 4.1.1 Social Political Environment53
- 4.1.2 The Translator53-55
- 4.1.3 Reader’s Demand55-56
- 4.2 Yan Fu’s Adaptive Selec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56-76
- 4.2.1 Yan’s Selection before Translation57-60
- 4.2.2 Yan’s Adaptive Sel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60-70
- 4.2.2.1 Yan’s Adaptive Selection of Linguistic Dimension61-65
- 4.2.2.2 Yan’s Adaptive Selection of Culture Dimension65-68
- 4.2.2.3 Yan’s Adaptive Selection of Communication Dimension68-70
- 4.2.3 Evaluation of the Final Translation70-76
- 4.2.3.1 Reader’s Response71-72
- 4.2.3.2 The Degree of Multi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s72-73
- 4.2.3.3 Translator Quality73-76
- Conclusion76-79
- Bibliography79-85
- Acknowledgements85-86
- Appendix (攻讀學位期間主要研究成果目錄)86-87
- 詳細摘要87-9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俞政;嚴復譯著的社會影響[J];東南學術;2004年03期
2 胡庚申;;生態(tài)翻譯學:產(chǎn)生的背景與發(fā)展的基礎[J];外語研究;2010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趙艷;從意識形態(tài)對嚴復《天演論》翻譯過程的操縱看翻譯是改寫[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5197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519711.html